天天看點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曹德旺作為玻璃大王,現在幾乎是家喻戶曉,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哥哥曹德淦的經曆也很傳奇!

曹德淦的履曆寫得非常明白:“曹德淦1993至1999年,任中共漳州市委書記;1999年至2003年,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2003年至2008年,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很顯然,曹德淦在官場混的春風得意,兄弟倆一個為官,一個從商,居然都做出了不小的成就,也不得不讓大家感慨一句基因驚人。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對于公衆人物曹德旺而言,這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過去人們對他的哥哥曹德淦并不了解,但現在一想到曹德淦曾經在福建省擔任了多年官員,大家就不免想到了四個字——官商勾結。

所有人都在猜測,曹德旺當年的生意做得那麼成功,一步步的白手起家,是真的白手起家還是另有原因呢?他這位當官的哥哥總不可能眼看着弟弟受委屈,一點都不幫忙吧!對于一個經商的人而言,政治資源可是比多少鈔票都寶貴。

外界質疑紛紛,以至于脾氣耿直的曹德旺不得不親自找來記者當面回應,表示自己創業至今,從來沒動用過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這才算是平息了議論。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其實從時間線上來看,當初曹德旺在創業的時候,他的哥哥曹德淦其實應該還隻是省政府一個很小的公務員,即便有心想要幫弟弟,隻怕也力不從心,等他的哥哥一步步升上來的時候,曹德旺早就成了福建省的知名富商。

是以這樣來看,曹德淦無論如何也不具備幫助弟弟的條件。是以白手起家的神話并沒有被打破,曹德旺還是一個值得佩服的商人。

創業之初

曹德旺的人生可以說是一部傳奇,從前,曹德旺也算是富貴人家出身,他的爺爺是福建的富商,父親則繼承了爺爺的财産,更是把生意做到了上海,開起了永安百貨。

隻可惜曹德旺的父親運氣并不太好,當時還是舊社會,上海這個地方雖然遍地黃金,但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沖突,曹德旺的父親作為一個外來戶,在上海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實在待不下去,于是決定及時止損,變賣了上海的家産,乘船回到福建老家。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曹德旺的父親回家的時候,把自己所有的财産都放到了貨輪上。可倒黴的事從那之後就如影随形,一場海上事故,居然導緻貨輪沉沒,曹德旺的父親半輩子辛辛苦苦地打拼,最後積蓄全都送給了龍王,曹德旺家的好日子也就暫時結束了。

在父親還有錢的時候,曹德旺和哥哥也是金尊玉貴的小少爺,身邊有好幾個保姆服侍,但現在什麼都沒了,一家人隻能艱難地讨生活,但曹德旺卻意外的很有經商天賦,為了貼補家用,他從小便開始研究如何賺錢。

不過,在曹德旺年少的時候,做生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就被人認定為投機倒把,倒賣貨物還要冒着蹲監獄的風險,不過,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曹德旺就在忐忑之中開始了自己的經商摸索。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曹德旺最開始賣煙絲,這玩意兒利潤高,銷路廣,可是也最容易被當成走私,是以賣了一段時間之後,曹德旺覺得不行,雖然自己想賺錢,可是,沒必要真把自己半輩子搭進去。

是以曹德旺為了保險一點,又改賣水果,每天天不亮就騎着自行車去鎮上進貨,然後再拿到市場上和人私底下交易。

當時,曹德旺需要走的大部分都是山路,而且等進貨回來的時候,往往是大中午。

那個時候,福建的氣溫甚至可以達到40度,正常走在路上的人尚且受不了,而曹德旺的自行車後座上還馱着300斤水果,曹德旺整個人就仿佛剛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曬得黑了一圈,也累的瘦了一圈,不過,這樣一天下來,其實收入也隻有兩塊錢。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當然了,在那個年代,兩塊錢就是相當了不起的收入了,隻不過這一切都是用曹德旺自己的血汗換來的,每天回到家,曹德旺的腳上都磨出一層血泡。

母親看着心疼得直掉眼淚,曹德旺倒沒覺得這算什麼大事,賺錢嘛,哪有不吃苦的,要是害怕吃苦的話,自己這一大家子人可就要餓死了。

因為忙着做生意養家,是以曹德旺早早就離開了學校。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沒有辦法繼續在學校中讀書,可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在這個大課堂裡,曹德旺賣過煙、賣過酒、賣過水果,後來又跑到外地去種植白木耳。

可以說是三教九流的行當,他都嘗試過了,和各行各業的人也都接觸過了,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到20歲,曹德旺就已經比同齡人成熟了許多,沒有人能夠騙的過他。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做生意要的是聰明,笨一點的在生意場上根本吃不開,而曹德旺就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而且又肯努力,肯吃苦,是以他後來的成功一點都不意外。

1975年的時候,曹德旺仔細清點了一下自己的财富,發現自己手裡竟然已經有足足的5萬塊了。

那時候國家的經濟還不算太發達,一個人手裡有5萬塊,簡直是很多人一輩子也賺不來的錢,曹德旺意識到,自己天生就是要吃做生意這碗飯的。

當時甚至還沒有改革開放,曹德旺就能賺下這麼一筆錢,而改革開放之後,曹德旺的路子就更寬了。

1983年的時候,鎮上的玻璃廠面臨倒閉,于是曹德旺當機立斷,掏出錢把這個即将倒閉的玻璃廠承包了下來,決心要自己當老闆了。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在此之前,曹德旺已經在這家玻璃廠當了幾年的采購員,主要的工作是把廠裡的玻璃推銷出去,玻璃這種東西是必需品,不過想要把生意做大做強,也需要一些智慧。

那個時候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在很多人眼裡,做生意依然不是什麼正經行當,再說,一個之前已經半死不活的玻璃廠,即便換了一個主人也未必就能夠重新活過來,曹德旺卻不信邪,他覺得,隻要流水線上能生産出來産品,自己就有把握賣出去。

而到了198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更是給了曹德旺巨大的靈感。

機會難得

1984年的時候,曹德旺到景區去旅遊,手裡拿着給母親在當地買的竹子拐杖,經過一輛車的時候,司機十分慌張的提醒他把手裡的拐杖看好,别刮到了他的汽車玻璃,要不然可要賠一大筆錢。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曹德旺當時已經給玻璃廠當了一年的老闆,也做了不少生意,可面對司機的話,曹德旺卻有點兒半信半疑。他想,一塊玻璃而已,能值多少錢呢?

不過曹德旺再一想,腦子忽然轉過了彎兒,在此之前他雖然賣玻璃,可賣的并不是汽車玻璃,當年中國大部分的汽車玻璃是需要進口的,是以價格或許還真和曹德旺生産的普通玻璃不能同日而語。

滿懷好奇的曹德旺決定到汽車修理廠去轉一圈,證明一下自己的猜測,果然,到了汽車修理廠之後,汽車玻璃的标價差點兒讓曹德旺把眼珠子都瞪出來,一塊汽車玻璃最便宜的也要6000塊錢,80年代的6000塊錢,那是多大的一筆數目?

這個價格即便在今天有很多人不了解,玻璃的生産成本并不高,就算汽車玻璃需要更高的技術,也不至于價格如此驚人,難道汽車修理廠真的不是坐地起價,進行欺詐嗎?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事實上還真的不是,因為當時中國沒有汽車玻璃的制造技術,是以隻能從國外高價購買,而且汽車玻璃不僅價格非常高,想要真正的換一塊好玻璃也不容易。

先要從修理廠預訂,然後修理廠又要聯系國外的廠家發貨,等到一塊玻璃漂洋過海的過來,可能一個月都過去了,是以導緻一塊汽車玻璃的價格,竟然比汽車上所有的零件加起來還要多。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雖然買得起汽車,卻不敢輕易地去更換汽車玻璃,有的時候汽車玻璃真的出了毛病,就隻能拿膠帶貼一下,湊合着用,也算是一種時代特色了。可是玻璃這種東西可不能湊合,一旦湊合了就容易發生更嚴重的事故。

曹德旺這個時候腦子裡的想法一個一個往外冒,他想,不就是一塊汽車玻璃嗎?國外能造,中國自然也就能造。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如果自己能把汽車玻璃造出來,第一可以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第二,自己的事業也能夠更上一層樓。打定主意之後,曹德旺立刻跑回自己的玻璃廠,表示從今天開始,廠裡的業務就要改了,不做普通玻璃了,而要做汽車玻璃。

不過還是那句話,要開辟新産業就得有技術,當時全國上下能有制造汽車玻璃技術的就隻有上海耀華玻璃廠,雖然眼看上海的大廠家和曹德旺這位地方上的小老闆沒有什麼關系,可曹德旺這個人是不怕挑戰的,隻要人家有,就一切好辦。

他立刻跑到了上海,拿出了2萬塊錢,表示自己要買圖紙,這可是天價,于是一張圖紙很快到了曹德旺的手裡,但是上海方面也有些懷疑,2萬塊錢就買一張圖紙有什麼用呢?曹德旺手裡可沒有材料呀!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當時所有人都搖頭,覺得曹德旺這家夥也太敢想了,光是造出流水線來,恐怕就得花他十年的功夫,可沒想到,不出半年,曹德旺便興沖沖的告訴上海方面,自己已經把材料備齊了,馬上就能動工,材料哪來的呢?

當然是曹德旺天南海北找來的,為了找這些比較稀缺的材料,曹德旺從内蒙古跑到新疆,又從新疆跑到河南,總之是凡是有希望的省份都去了一遍,果然隻要下了功夫,這世界上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在曹德旺買來圖紙的第八個月,他的流水線終于開始動工了,這可真是驚人的速度,很快,全國上下都知道了,有個叫做曹德旺的玻璃廠老闆居然能夠做出來汽車玻璃,一下子,曹德旺的電話被打爆了,所有人都紛紛求購。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而曹德旺卻并沒有坐地起價,而是表示自己這個玻璃用的是國内的材料,也沒有進口費,是以隻要1000塊錢就能買一塊,相比于國外6000塊錢的高價玻璃,這1000塊錢簡直是讓人們覺得天上掉了餡餅,于是訂單像流水一樣的湧向了曹德旺的小玻璃廠。

1987年,曹德旺正式為自己的公司取名為福建耀華玻璃廠,野心勃勃地預備做一番更大的事業,曹德旺的汽車玻璃制造已經成為了全國的龍頭,所有人都羨慕的眼紅,心想,自己當初怎麼沒有做到呢?

但成功絕對不是偶然,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氣,隻有在翻過山峰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登山并不是那麼的困難。

當然,作為開創者,曹德旺也并不是沒有走過彎路,在最初玻璃廠的生意欣欣向榮的時候,曹德旺也想過,自己要不要做點兒别的行業?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為此,他還真的投資了一些百貨商店或者服裝制作等等,但最後,曹德旺卻發現,自己的收益并沒有得到想要的回報,雖說不算虧本,可是遠遠沒有自己的玻璃廠那麼成功。

這個時候曹德旺痛定思痛,心想,自己就非得做個全面開花的人才嗎?能不能隻專注于眼前的這一畝三分地呢?這聽起來的确有點兒沒志氣了,任何企業家,哪個不是想要全面發展的?

尤其是美國、歐洲那些企業家,每個人都恨不得壟斷全國的所有産業,而曹德旺這個時候卻說自己隻想要做玻璃,顯得有些奇怪。

可是,曹德旺的精明可比别人更多,他當然知道什麼路才是最正确的,有時候,什麼都想要,反而什麼都沒有,是以,如果能夠專心緻志把玻璃做好,将來,也是一番天地。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正因為有這樣的心态,曹德旺再度轉變政策,不再考慮其他,而是專心做自己的玻璃,不僅要做中國的第一,還要做全世界的第一。

事到如今,我們不得不對曹德旺說聲佩服,專心做一個行業,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太難了,外面的誘惑那麼多,仿佛每個行業都是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頗有家資的大老闆能夠安心隻做玻璃,這其實比涉足其他行業更需要勇氣。

畢竟這件事情,成功了,是世人心中的典範,失敗了,可就被釘在恥辱柱上下不來了。

曹德旺的專心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他的玻璃越做越好,當年是中國求着西方國家賣給我們玻璃,但是現在,反而是曹德旺大批量往國外賣玻璃了,今時不同往日,我們中國人自己做的玻璃,早就比西方國家品質好了。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多年來,曹德旺的玻璃遠銷全世界,玻璃大王的名号實至名歸,在他的整個創業過程中,其實并沒有得到太多的幫助,絕大部分時刻,他都是自己在前面披荊斬棘。如果他的哥哥早些升官,可能他還真不至于遭遇這麼多坎坷。

但是,有了磨煉,才會生出無限的勇氣和智慧,一個人一輩子都生活在順境裡固然是想都不敢想的福氣,可是,苦難同樣也是财富。

曹德旺至今仍然覺得自己童年和少年時困頓的經曆給了自己一輩子的幫助,用他自己的話講:“少小的貧窮,對我的人生是一筆寶貴的财富。

年少時的貧窮沒有讓我覺得日子很苦,那時我可以吃很多苦,也能苦中作樂。貧苦對意志也是一種磨煉,吃過苦後,現在做什麼事都比那個時候舒服。”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社會責任

生意做得越來越大之後,曹德旺有了一個新的愛好,那就是做慈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中國從古至今的君子都推崇的行為。曹德旺手裡有錢了,便想盡自己的能力做點什麼。

有人給曹德旺統計過,1983年他第一次捐款,截至2020年,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達120億元,是全中國最高的,這麼一算,曹德旺這些錢都足夠再捐出一個首富了。

曹德旺很能賺錢,可是他的名字常年不過排在富豪榜的末尾,是以年輕人很多都不知道曹德旺是哪位,他的個人資産不算多,跟别人拼家業也就不占優勢,可衆所周知,曹德旺賺的錢不少,那他的錢去了哪裡?當然是捐出去了。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人人都說商人逐利,雖然說商人都想要一個樂善好施的名頭,可大部分都是越有錢越摳門,賺的越多,捐的越難,有些資本家别說捐錢了,恨不得哭窮,把窮人的錢薅到自己的手裡。

相比之下,曹德旺實在多了,他捐錢也不搞什麼花裡胡哨的名頭,就是一筆一筆地打錢,錢捐出去,建了學校、修了公路、改了醫院,曹德旺當然得不到什麼收益,是以很多人佩服他,說他不僅是玻璃大王,還是慈善大王。

可是曹德旺一聽人家誇他心善,反而覺得誇得太過了,他十分耿直地說:“人家說我大手筆,這是不對的,我捐幾十億,可能和普通員工捐幾十塊差不太多,都是盡力而為,這個就沒有什麼好誇的,别人捐幾十塊不被誇,是以也就沒必要誇我。”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曹德旺一輩子的樂趣當然不在于做個守财奴,相比之下,他更享受開拓進取的樂趣,享受賺錢的過程,但是他卻覺得沒必要把錢一直抓在手裡,這些年他賺的錢越來越多,可捐錢更是越來越大方。

曹德旺早就已經表示過,自己死之前,得把手裡的錢捐幹淨。

說起來,做慈善這件事情也不是心血來潮,曹德旺當初稍微賺了點錢,就跑到了自己原先的國小,給學校裡換上了新的桌椅闆凳,從那之後,凡是遇見需要自己的地方,曹德旺都是能幫一些就幫一些,這是作為一個企業家的責任感。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施恩莫忘報,當年曹德旺的母親時常教導他,曹德旺自己也是過窮日子熬過來的,是以他對于窮人的心情更能感同身受,在做慈善的同時,曹德旺也把自己很多分廠開到了貧困縣,盡可能多的創造工作崗位。

俗話說扶貧先扶志,窮人有了工作,就有了奔頭,慈善也是一項有意義的事業,把這項工作搞好,是雙赢的事情。

老百姓感激他,說他是中國首善,曹德旺卻說:“我隻是一個做生意的,真正的首善應該是袁隆平那樣的人,我相比之下太渺小了。”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幾十年歲月匆匆流逝,但是曹德旺的心境一如往昔,他還是堅持着自己的原則,搞實業,做慈善,在部分人看來,曹德旺好像已經有點落後了,現在是網絡科技的時代,但是曹德旺非要把自己的實業繼續做下去。

制造業沒有第三産業賺錢,但是制造業是真正的民族脊梁,曹德旺前幾年也有過擔心,制造業确實是有點落伍了,加上一些經營模式的落後,社會壓力的增大,願意投身于制造業,進流水線的年輕人是一天比一天少。

再這樣下去,将來這個行業會變成什麼樣子,還真是不好說。

曹德旺:我創業至今,從未借助我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即便是玻璃大王,也不免在時代的浪潮之中感到迷茫,可是迷茫過後,曹德旺還是保持着樂觀的心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選擇,制造業是根基,是殺不死的,自己經曆過很多不同的時期,每次都能找到新路,這一次,也是一樣的。

曹德旺還表示:即便自己想不出來辦法,下一代年輕人也總會有新點子,江山代有才人出,發愁歸發愁,不能放棄希望!

他的玻璃廠早就已經成為金字招牌,當初誰也沒想到,一個小商販最後可以走那麼遠,但一切并非無迹可尋,自助者,天助之,成功需要運氣,需要門路,但更需要自己強大的能力,成就奇迹的,正是曹德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