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時期,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群雄鼎立,割據一方,軍閥混戰,硝煙四起。但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之下,誕生出了很多能人賢士。其中,要說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曹操、諸葛亮等人必定能夠拔得頭籌。
作為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曹操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在他過世之後,自己的兒子曹丕繼承了曹操的官位,延續着父親未竟的事業,最後,稱霸一方,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存在。不過熟悉曆史的朋友應該都非常清楚,這樣的好景并沒有延續多長時間,曹丕34歲的時候登上高位,但是40歲的時候,就已經駕鶴西去,離開的人世。也就是說,他的當權時期,僅僅維持了六年。

可能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歎,如果曹丕能夠長壽一點的話,說不定這江山依舊是曹軍旗。不過,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三國時期的人平均壽命就是在四十歲左右,算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範圍了。不過這個資料隻針對那些連年征戰沙場的将士,放在曹丕身上,着實有些令人費解。要知道,劉備和曹操都活了六十來歲的呢,而且他們開辟的盛世,經曆自然要比曹丕多得多,是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還有專家闡述道,四十歲對于曹丕本人來說,已經算是一個奇迹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妨進一步看看。
首先不能不否認的一點就是,曹丕的身體狀況是非常糟糕的。曹丕曾感染過肺疾,當時很多人都罹患上了這種痼疾。雖然出生名貴,但是因為身份的特殊性,此事并不敢太過張揚。而且當時為了謀權的事情,内部鬥争十分激烈,千萬不能讓被人抓住任何的把柄,于是,曹丕便将此事隐瞞了下來。因為拖延的周期過長,導緻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限。
當然了,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曹丕在其他方面所受到的沖擊,也是超脫了我們想象的,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讨:首先,衆所周知,為了争奪皇位,手足相殘的例子,亦不在少數。根據相關的曆史資料記載,曹丕為了確定自己能夠登基,不惜傷害了自己的很多兄弟,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曹植了,在被手足迫害的時期,還寫了脍炙人口的詩句,令人萬分動容。俗話說得好,人心本善,就算是為了奪位不得已而為之,傷害自己手足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會給曹丕帶來一定的陰影。我們可以想象到在繼位之前,他經曆了哪些心理建設和崩塌的瞬間,最後才造就了如此心狠手辣的形象。
另一方面,因為有父親曹操的威力震懾,曹丕不敢安于現狀,為後人所诟病。在位期間,他工作也十分認真,政務繁忙,常常是廢寝食難安,導緻身體的各項屏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而且當時的時局是非常混亂的,在外還有兩國的争端尚未平息,對内還有前朝的一些頑固舊勢力,需要盡快處理,可謂是内外憂患,一個人很難兼顧到。
此外,曹丕的後宮規模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在當時那個年代,後宮和前朝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的,是以,選秀和冊封這種事情都要君王進行注意把關。據相關資料記載,在曹丕時期,除了皇後之外,曹丕還把剩下的妃子分成了十個等級,可見其後宮規模之大。
最後一點,也正和這個原因有關。曹丕的私生活是非常混亂的,不加節制,鬧出了很多的醜聞。曹操逝世之後,曹丕理所當然地接管了後宮,父親的嫔妃也都納入了自己的新宮之中。漢獻帝禅讓之後,曹丕更是變本加厲,格外地荒謬無道。因為私生活毫無節律,導緻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加重了身體負累,最後的結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曹丕本來就身子虛弱,還這樣不加以節制,放縱自我。或許,追求這樣的生活是為了緩解自己心理上的負擔。但是不得不否認的一點是,他用錯了方法,這樣隻會葬送自己大好的前程。因為自己的咎由自取,最後天下也換了主人,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是以四十歲的年紀,對于曹丕來說,是偶然,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