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許多科普網站都喜歡進行一些世界之最的科普,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鲸,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是雪曼将軍樹。那麼,世界上最大的飛行物種卻很少有人提及。在大陸古代的神話傳說當中,最大的鳥是“鵬”,《莊子-逍遙遊》中曾記載“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但是傳說隻是傳說,沒有人真正見過。現存最大的飛禽是有着“現代大鵬鳥”之稱的體型最大的猛禽——安第斯神鷹。
安第斯神鷹名字當中有一個“神”字,那麼它必然有其不同尋常之處,有其神奇之處,有着過“鷹”之處。

神鷹由來
安第斯神鷹的第一個神奇之處就是它龐大的身軀。安第斯神鷹确實足夠大,雄鷹的體重在11-15公斤之間,雌鷹的體重也可以達到7.5-11公斤,身長大約在117-135厘米之間。
同時,它最令人驚奇的就是它那驚人的翼展,雖然沒有大鵬起飛時遮天蔽日的誇張,但是2.7-3.1米的翼展也足以讓人驚歎。
安第斯神鷹的第二個神奇之處就是它的壽命。它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許多鳥類的平均壽命隻有5、6年左右,就比如我們最熟知、身邊最常見的麻雀為例,麻雀的平均壽命大約在5-10年之間,但是安第斯神鷹的的年齡可以達到50歲,并且安第斯神鷹在5、6歲時就會達到性成熟,可以做到終生交配。
它在求偶時的表現也是比較令人驚奇的,在求偶時,它頸部的顔色會從暗黃色變為鮮黃色,口中發出嘶嘶聲,展開雙翼并擺動舌頭,以此來吸引異性的注意。雌性神鷹會在3000-5000米的岩壁上築巢,大約在每年的2-3月間産蛋,每次産蛋1-2枚,一旦蛋或者雛鷹失蹤,它們會再産下一隻蛋,以此來提高它們的繁殖率。
安第斯神鷹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象征,化身為精神的信仰。因為安第斯神鷹高大威猛的體型,被古安第斯人認為它是不朽的代表,是天空之神的化身。古安第斯人甚至将它視為“安第斯文明之魂”,他們還将安第斯神鷹作為圖騰,懸挂在部落當中,希望安第斯神鷹能夠保護他們,給他們帶來好運。
現在,許多南美洲的國家包括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和厄瓜多,他們将安第斯神鷹納入到了自己的國旗和國徽當中,由此可見,安第斯神鷹在他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神鷹不神
安第斯神鷹雖然說有那麼多的神奇之處,但是這些神奇之處大多來自于大自然的塑造和人類的推崇。
其實,安第斯神鷹隻不過是大自然創造的萬千生物當中的一種,也是遵循自然的法則,也有着各種各樣的習性、也有愛吃的食物、也有繁殖的特點……是以讓我們系統性、全方位地了解一下這隻安第斯神鷹。
安第斯神鷹是南美洲的一種新大陸秃鹫。它的名字自從1758年卡爾·林奈命名後,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對于其命名的分類因為缺乏相應的化石證據支撐,還存在一定的争議,但是這些争議也無法質疑它的神奇之處。
它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脈附近,北至委内瑞拉及哥倫比亞,南至厄瓜多、秘魯及智利,經玻利維亞及阿根廷西部至火地群島,栖息在廣袤的草原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區。
安第斯神鷹全身毛發為深色。全身毛發以黑色為主,頸部一般有白色羽毛環繞一圈,翅膀上有白色的斑紋點綴其間,但是需要在第一次換羽後才會出現。
其實,安第斯神鷹還有一個“尴尬”之處,就是秃頭,頭部和頸部隻有少量羽毛,秃頭的好處能讓它更好地保持頭部和頸部的清潔,頭部和頸部的膚色還會随着情緒的變化而改變。雄鷹擁有暗紅色的肉冠,雌鷹的肉冠是灰褐色,可以作為相應的溝通工具。
神鷹“下凡”到人世間,其實并沒有多少神奇之處,甚至為了生活還需要遭受各種磨砺。雖然安第斯神鷹個頭大,但是它的膽子确實不大,捕食能力也不算很強,經常要“餓肚子”。
安第斯神鷹的捕食能力弱于“常”鷹,按照我們以往對于鷹的印象,在天空中盤旋鎖定獵物,超快的速度俯沖,尖銳鋒利的爪子直接一把将獵物抓起。然而,安第斯神鷹真實的捕食能力與鷹可謂是天壤之别,捕食能力“弱爆”了。安第斯神鷹的中趾很長,但是它的後趾卻發育不完全,所有趾上的爪子都沒有彎曲而且比較鈍,很難将爪子插入獵物體内進行捕獵,它的腳很适合走路,但是難以用來作為捕獵的工具。
是以,安第斯神鷹幾乎無法捕食活的獵物,隻能以腐肉為食。它隻能每天在草原上尋找腐敗的屍體,尤其喜歡牛羊的屍體。在發現屍體後,它就會大快朵頤的飽餐一頓,将所有的腐肉全部吃完以後才會離去,較為鋒利的鳥喙和強大的消化系統,為它盡可能快的消化食物提供了可能。
再者,與它龐大身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膽小鬼”似的性格。安第斯神鷹在天空飛翔時接近3米的龐大身軀,屬于整個飛行動物的頂端,但它的膽子和它的身軀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21年,智利的一位小夥拍攝到了一段十分有趣的視訊,一隻安第斯神鷹意外地降落到了他家窗戶的外面,兩隻眼睛直勾勾看着家裡的狗,狗狗可能也沒有見過如此龐大的鷹,突然開始狂吠起來,安第斯神鷹立馬吓得拍打起翅膀,灰溜溜的飛走了。
那麼,安第斯神鷹的飛翔時是什麼樣子的呢?有什麼異于常“鷹”之處呢?
飛行五小時不用揮動翅膀
安第斯神鷹擁有龐大的身軀,那麼它是如何一次性飛行上百公裡的呢?這些問題困擾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直到最近科學家運用儀器才将這個謎底揭曉。
來自英國斯旺西大學的教授艾米莉·謝潑德,花費五年時間專門用來研究安第斯神鷹的飛行。他将飛行記錄儀固定在安第斯神鷹的身上,來獲得安第斯神鷹的各種飛行資料。記錄儀的設定也采取了最有效的人工收集法,科研人員将記錄器通過細小金屬絲捆綁到神鷹身上,隻要安第斯神鷹揮動翅膀飛行時記錄器就會自動開啟記錄資料,一旦神鷹休息,小金屬絲就會自動熔斷,飛行記錄儀也就會自己掉落下來。
經過不懈的努力,艾米莉教授最終獲得了大量的資料,經過後期對資料的整理和分析。他發現,安第斯神鷹每天大約平均飛行3小時左右,每兩分鐘才揮動一下翅膀,揮動翅膀的時間僅占整個飛行時間的1%。
最極端的個例就是有一個記錄儀記錄的資料顯示,一隻安第斯神鷹在5小時的飛行時間裡,整整飛行了180公裡,它竟然沒有揮動一次翅膀,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是以,人們心中的謎團終于被揭開,原來安第斯神鷹根本不是在飛行,而是在滑行。它是真正的“空氣動力學大師”,這也就解釋了安第斯神鷹是如何靠着10公斤左右的身軀帶動3米翼展不間斷地飛行。安第斯神鷹隻在起飛時揮動幾下翅膀,起飛成功後,它就會充分借用天空中的氣流,完美地利用上升氣流的擡升,實作自己翺翔千裡不用拍打翅膀的“壯舉”。
通過科學家研究安第斯神鷹的飛行機制,也為科學家以後改進和優化相關飛行器的形狀和材質提供了借鑒,發明創造出更好更優化的仿生機器,這或許是安第斯神鷹将它的神奇饋贈給了人類,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這一謎題的揭曉,讓人們認識到了安第斯神鷹的真正神奇之處,大自然既賦予了它龐大的身軀和翼展,又教會了它如何借助氣流飛行,這或許不是安第斯神鷹的神奇之處,而是大自然的神奇。無論安第斯神鷹神不神奇,重要的是人類和安第斯神鷹都生活在地球在這一給大家庭當中,我們要将神鷹保護好、呵護好,實作與它的和諧共處。
作者:丫丫 校稿編輯: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