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近日,網易雲音樂(HK:09899)與騰訊音樂(NYSE:TME)“吵架”的新聞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而這已不是雙方第一次因版權問題“撕破臉”。

國内兩大音樂流媒體“吵”了這麼多年,網易雲一直處于比較弱勢與被動的位置。

原因很簡單,騰訊音樂擁有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全民K歌四大産品;與之相較,網易雲音樂比較單薄。這導緻雙方的使用者規模、營收規模等差距甚遠。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是以國内線上音樂流媒體中,騰訊音樂算是老大,而行業老二網易雲想要趕超對手,難度很大。

騰訊音樂作為行業霸主,如今“煩惱”不少。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2022年5月17日,騰訊音樂公布了2022Q1季度财報,财報顯示,騰訊音樂一季度營收與淨利雙雙下滑。公司營收66.4億元,同比下降15.1%;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09億元,同比下降34%。

我們在拆解騰訊音樂的營收結構與分業務資料後,發現它面臨的困境已十分突出。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圖據 IC photo

第一部分:

秀場娛樂,賺錢越來越難

從企業營收結構來看,騰訊音樂營收分兩部分:線上音樂服務,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

騰訊音樂同時掌握音樂内容與社交流量,做音樂類的娛樂直播有天然優勢。在其業務中,直播K歌為主的社交娛樂服務一直是現金牛,為線上音樂服務供血。正因如此,騰訊音樂被調侃為“披着流媒體外衣的直播公司”。

财報顯示,2017年-2019年,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70%以上,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使用者付費為主播購買虛拟禮物。

可見闊綽的“榜一大哥”為自己愛慕的主播打賞毫不手軟,直播業務對騰訊音樂至關重要。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但秀場直播門檻低、強監管、受頭部主播影響大、需要給主播持續分成,此前全民K歌就曾因内容問題多次被相關政府部門約談,甚至被處罰。秀場直播這門生意,也一直不被資本市場看好。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來源:全民K歌

騰訊音樂目前的困境之一,便是社交娛樂的錢越來越難賺。

财報顯示,從2020年開始,社交娛樂服務對企業總營收的貢獻開始下降,2020年該項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為67.9%,已經下降至70%以下。

單季度來看,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占總營收比持續下滑,2022年第一季度,娛樂服務闆塊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已經降至60.6%。

從社交娛樂服務的營收情況來看,财報顯示,從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娛樂服務闆塊的營收增速開始持續下滑,其中2021第四季度-2022第一季度,該項業務營收已經出現負增長。2022年第一季度,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實作營收40.28億元,同比減少20.6%。

換句話說,騰訊音樂的直播業務“吸金”能力越來越差了。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這也展現在使用者資料上,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闆塊,無論是MAU還是付費使用者數,都呈現明顯下滑。

最新的财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社交娛樂MAU從去年同期2.24 億人降至1.62億人,而付費人數亦從上年同期的1130萬人降至830萬人,社交娛樂闆塊使用者“出走”的頹勢已經相當明顯了。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社交娛樂服務收入下滑、使用者“出走”,對于主要靠該項企業撐起企業營收的騰訊音樂來說,無疑是重重的一擊。

而騰訊音樂的直播K歌業務,在未來恐怕也難以轉好。

一方面,從行業競争角度,抖音、快手兩大短視訊平台,通過多元、豐富的内容,不斷搶占使用者使用時長;而騰訊音樂這種單靠音樂秀場的直播場景,難以具備吸引力。此外,目前整個直播行業也已經進入存量市場。

其次,2020年以來,政府對秀場直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近期又宣布取消直播打賞的榜單排名;秀場直播賺錢越來越難也是行業共識。

對于騰訊音樂來說,社交娛樂業務就像是照亮企業前行道路上的一根蠟燭,而如今,這根蠟燭的光正越來越弱,再難回到以前的“光芒”。

第二部分

線上音樂,是塊難啃的骨頭

線上音樂服務是騰訊音樂的第二大營收來源,或許也是作為一家音樂流媒體更為“正經”的生意。

然而,線上音樂服務卻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該闆塊的收入包含訂閱服務、單曲和數字專輯、廣告、版權轉授等;其中,訂閱服務收入是該闆塊業務的主要營收來源。

财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線上音樂服務營收26.2 億元,同比下降 4.8%。其中,來自于音樂訂閱服務的營收為19.9億元,同比增長17.8%;但廣告等非訂閱收入的下滑也拖垮了線上音樂服務闆塊的總營收。

細看訂閱服務收入部分,我們看到2022年第一季度訂閱服務收入大幅度上漲,同時從付費率來看,騰訊音樂的會員付費率也一直在持續增長,本季度已經增長至13.3%。

但之是以說線上音樂服務難,其實也就難在看似“表現較好”的訂閱服務上。

首先,線上音樂的付費率天花闆相對較低。參考大陸長視訊流媒體的付費率一直難以突破25%,而國外頭部音樂流媒體平台spotify,其付費率也基本保持在45%左右,再難上升。

因為,我們預測騰訊音樂的線上音樂服務付費率也較為受限。一方面大陸使用者的付費教育養成較晚;另一方面考慮到行業競争下,如今使用者可消磨時間的娛樂化平台衆多。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其次,騰訊音樂持續上漲的付費率,其實含有一定的“水分”。

财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的線上音樂ARPPU(平均每付費使用者收入)值為8.3元/月,而去年同期為9.3元/月,同比減少了10.8%。而事實上,線上音樂的ARPPU值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出現下滑。

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選擇付費,與企業大幅度推出降價促銷活動相關,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企業付費率并不健康。

當沒有了這些促銷活動後,使用者還會繼續買單嗎?騰訊音樂的付費率還能繼續上漲嗎?值得思考。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線上音樂闆塊的收入端較為受限,而從成本端考慮,較大的版權成本一直壓得企業“喘不過氣”。

在過去幾年,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為了降低版權依賴,開始扶持獨立音樂人,打造自己的音樂廠牌。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單靠這些線上音樂平台的獨立音樂人難以滿足使用者需求,平台仍缺乏上遊優質内容生産能力或是内容積澱,難以逃避版權的制約。

一邊是使用者付費天花闆低,一邊是巨額的内容成本侵蝕利潤,線上音樂服務注定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第三部分:

流量侵蝕,危機持續襲來

内部,騰訊音樂兩大主營業務都面臨“賺錢”困境;外部,騰訊音樂的危機還在于競争對手對流量的侵蝕。

作為流量吞金獸,兩大短視訊平台抖音、快手,已經搶走了騰訊音樂不少社交娛樂闆塊的使用者,如今它們也都盯上了線上音樂平台。

比如抖音推出的汽水音樂,市場期待值較大,目前已經在iOS和Android系統的應用商店上架。而抖音和汽水音樂在賬号、資料、功能上的互聯互通,汽水音樂必然會借助抖音的流量優勢,這也讓騰訊音樂的江湖地位受到威脅。

一方面,近幾年抖音正不斷成為音樂潮流發源地;如今騰訊音樂娛樂盛典中公布的“年度十大熱歌”中,大部分音樂都曾是短視訊平台走紅的歌曲,可見如今“抖音神曲”在國内音樂市場的影響力之大。

另一方面,位元組近年在音樂版權方面也早有布局,比如早在2018年,抖音與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環球詞曲、太合音樂等多家唱片及詞曲版權公司達成了合作,初步涉入音樂産業鍊;此後,位元組在國内外音樂闆塊的動作也明顯加快。

如今,位元組正不斷融合打通線上音樂的上下遊産業鍊,包括播放、内容生産、宣發業務、版權營運等音樂産業鍊的關鍵節點。

行業老大騰訊音樂,不得不積極應戰。

從2021年開始,騰訊音樂加大了和視訊号的合作。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4月,視訊号和QQ音樂推出了原創音樂共振計劃;10月,視訊号聯合騰訊音樂旗下多平台發起“同頻計劃”,以吸引站内音樂人。此外,财報顯示,截至今年2月,視訊号中騰訊音樂人認證數達3.5萬,釋出内容數量68萬。

但由于視訊号和騰訊音樂依舊是獨立發展的兩條業務,面對來勢洶洶的短視訊平台,騰訊音樂與視訊号的合作方式依然面臨諸多困難。

小結:

直播業務不被市場看好、線上音樂業務想象空間有限,讓騰訊音樂一直處于比較“擰巴”的狀态。

如今在行業競争下,企業的沖突與危機進一步凸顯。如何在競争優勢仍存的當下,闖出一條新路,這成為騰訊音樂的當務之急。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劉谧

編輯 陶玥陽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