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作者:齊魯壹點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端午過後不幾天就迎來了“芒種”,此時正是麥子成熟的季節,走進田野放眼望去,一片片金色的麥浪随風起伏,菜地裡的蕃茄長得正歡,一棵棵向日葵迎風站立,遠處一排排的楊樹更加蔥郁,綠色黃色自然交織,仿佛一副優美的田園風景畫。幾台收割機在不遠處緊張有序的工作着,地頭上有等待着往家運輸糧食的農用三輪車和拖拉機。田野裡的布谷鳥叫的更勤,人們紛紛為收麥、播種玉米而忙碌着,盡管很多人戴着竹制的涼帽,但毒辣的日頭還是在幾日之間就把鄉親們曬得更黑了。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購買玉米種子,收麥子、曬麥子、修剪棉花……一個個忙得腳不沾地、不亦樂乎。想到家裡的那些勞力們在這一時期要付出較大的體力和精力,是以主婦們在趕集時舍得割肉、買好菜,做飯時比平時多放幾勺油,晚飯時也會炒幾個小菜,讓那些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喝幾杯啤酒。

微信朋友圈裡有許多描寫兒時收麥場景的文章被瘋狂轉發,對于我們這些80後來說,在聯合收割機還沒有大範圍應用之前,那些跟着大人們一起去田地裡割麥子、捆麥子、運麥子、拾麥穗,一起攤場、碾場、翻場、揚場、(麥稭)打垛、曬麥、入庫的經曆都已成為一段難以割舍的回憶。遇到風雨來臨,為了把割好的麥子從地裡“搶”回家,男女老少全家齊上陣,各盡其能;小時不懂事,不知道找個樹蔭似涼快,而是一時興起,非要坐在碾場的拖拉機或者三輪車後鬥上,一圈圈的看挂在機械後面的“鐵磙子”如何碾場,結果暈車吐得一塌糊塗;夜晚在麥場過夜“看麥”,卻不小心睡了過去被蚊蟲叮咬一身疙瘩;幫着父親把曬好的麥子一袋袋扛進糧倉,卻被麥芒惹得全身刺癢;早早地起床去田野裡、馬路邊撿拾馬車運輸丢落的麥穗,隻為了大人一句“撿的多,就給你換油條吃”……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想到兒子今年已是十來歲,卻沒見過收麥子的場景,于是決定帶他去田野裡看一看。騎着電動車出了韓店村、趙家村,鄒平禾和濕地西側便是一大片麥田,有的麥田已經收割完,隻剩下一行行的麥茬;也有的已經成熟,還未收割;也有幾塊麥田,因端午前下了一場雨,又有大風,部分麥子已經倒伏,需要協調用小型的收割機或者降低割台才能收割。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走進麥田,可聞見一陣陣的麥香。我随手在地頭揪了幾穗半熟的麥子用手搓了搓,用力吹去麥糠和麥芒,捏了幾粒麥粒放進嘴裡嚼了嚼,帶着麥子的清香,帶着一絲絲的甜味,勾起了那滿滿的回憶。兒子見我吃的很享受,就把其他的麥粒接過去放進嘴裡。他高興的說,還真的挺好吃來!

我問兒子,你知道饅頭是怎麼做出來的嗎?知道小麥和面粉是怎麼關系嗎?兒子說,這個我知道,饅頭是用面粉做的,面粉是用小麥磨出來的。而且,我還知道我們家做大米稀飯時放的麥仁就是鮮小麥脫了皮做的,這些奶奶早就都和我說了。我贊許的對他點了點頭,接着對他說:僅僅知道這些還不夠,要知道面粉不是直接從超市裡買來的,而是用人們辛辛苦苦種出的小麥加工來的,要知道珍惜糧食,老百姓種地很不容易。孩子的臉紅了,我也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

騎車回家的路上,碰見了一個賣水杏的小商販,于是就買了幾斤嘗嘗鮮。水杏是夏季的時令水果,美味怎能錯過。回到家用清水洗了一下,拿一個色相比較好的,輕輕的咬一口,又甜又酸,讓人忍不住拿起第二個。我忽然想到“吃杏多了傷身,吃桃會養人”的俗語,那些水蜜桃、大蟠桃也快上市了吧?

麥子一年年的耕種、收獲,日子一天天的飛逝輪回,卻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們隻有好好的珍惜今天,努力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才無愧于這如金子般的寶貴時光,不斷收獲自己的人生幸福!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青未了|又到一年麥收時

作者簡介:王冬良,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偶有文章發表,熱愛讀書,熱愛寫作。

壹點号 糖業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