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作者:懂車之道

從“PPT造車”到“夢想成為現實”,新能源汽車如日中天。

相比歐美動辄百年車企,時光讓自主品牌在傳統汽車領域影響力欠缺。然而,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讓國内汽車找到了超車的捷徑。一衆新勢力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以期待中的新能源汽車模樣,走進了大衆視野。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初生牛犢不怕虎。作為新能源賽道上的中堅力量,新勢力品牌們相較傳統車企,少了許多固化與束縛,再加上被資本看好的前景,發展都相當迅速。但不可置否的是,作為新生代的它們,同時也缺乏了經驗和磨砺,抵禦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

2020年的“黑天鵝”疫情,宛若無形的手,讓新勢力們徹底暴露在殘酷的環境下。寒冬過境,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經過大洗牌之後,新勢力們或有寂寂無聞,默默退場,亦有蒸蒸日上、乘勝追擊的。

汽車工業中從不缺勇者,亦不缺創新者。當新能源汽車市場由“補貼時代”向“市場時代”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時,這群用“資本”堆砌出來的新勢力們,到底路在何方?

三巨頭領銜,兩極化明顯

新勢力品牌的成功,為國産汽車的發展指引了全新的方向。蔚來、理想、小鵬等等以電驅動的車型,一度重新整理人們對于智能汽車的認知。随着汽車新能源化趨勢的不斷演變,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搶占先機的自主品牌,未來有着無限的潛能。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大浪淘沙,沙裡淘金。曆經時間與市場洗滌後的國産新勢力,目前呈現着兩極化明顯的勢态:頭部高端品牌以“蔚來、理想、小鵬”三巨頭領銜,哪吒、零跑、威馬等中低端品牌百花齊放。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第一梯隊,新勢力三巨頭代表了國産新勢力的最高成就。

蔚來成立于2014年,是最先入局新能源智能汽車賽道的新勢力品牌,這當屬國産新勢力“領頭人”。2021年蔚來汽車全年傳遞90866輛,同比增長109.8%,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實作翻倍式的傳遞增長,實屬不易。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回顧蔚來7年間的發展軌迹,不難發現其一直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态:2018年基于Mobileye平台研發自動駕駛平台系統;2021年實作全自動泊車功能;2022年上市的ET7搭載自研NAD平台,能夠實作高速、城區、泊車等全場景下的點到點自動駕駛功能·····蔚來的前景一片光明。

理想汽車于2015年7月入局新能源,最初的它并沒有選擇智能化賽道,而是揚長避短的主攻續航難題,打造增程式混動車型。作為有且僅有一款理想one車型的品牌,理想汽車2021年全年傳遞91310輛,同比增長了172.7%,跻身新勢力榜二,魄力與實力可見一斑。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不可置否,理想one的産品力相當強勢,但孤軍作戰畢竟難以持久。智能化起步較晚的理想,預計于今年釋出搭載其自研“自動駕駛平台系統”的理想L9,以及定位更高、尺寸更大的理想X01,至于産品銷量和市場反應能否再創新驚喜,則需要進一步觀望了。

小鵬汽車作為2021年新勢力品牌銷冠,憑借P7、G3和P5三大爆款車型,實作全年傳遞96641輛,同比增長了235.8%。一成立便直指智能化,小鵬汽車堪稱新勢力三巨頭中的智能一把手。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2018年自研自動駕駛平台,釋出XPILOT 2.0,同年12月上市搭載XPILOT 2.5的小鵬G3,實作APA全場景泊車輔助;2020年XPILOT 3.0釋出,小鵬P7搭載AI智能座艙亮相;2021年實作智能更新,小鵬P7實作高速NGP,XPILOT 3.5、全球首款雷射雷達量産車小鵬P5亮相;此前,Xmart OS 3.1.0釋出,小鵬P5實作OTA更新,預搭載城市NGP·····小鵬汽車在智能汽車領域樹立了行業的新标杆,實力叫闆特斯拉。

在三巨頭身後,還有一衆追随的新勢力品牌,實力同樣不容小觑。

相比于高端的“蔚小理”,新勢力哪吒汽車主打親民務實的中低端市場,熱度雖不及三巨頭火熱,但整體銷量同樣出彩。哪吒汽車2021年全年傳遞64773輛,實作了353.3%的同比增長。據悉哪吒汽車将會持續向中高端市場進發,釋出更高端的轎車哪吒S,至于銷量能否爆發還是相當值得期待的。

零跑作為微型電動市場相當能打的新勢力一員,面對恐怖銷量的五菱宏光MINI EV絲毫不畏懼。零跑汽車2021年全年傳遞43960輛,同比增長了480.7%,零跑T03将近4萬台的年傳遞量,可以說是讓其成功在微型電動車市場站穩了腳跟,畢竟前面都是五菱、長安等等自主大廠。而打着新勢力“成本效益之王”的零跑C11正式傳遞後,能否帶來更出色的表現同樣值得期待。

威馬作為曾經比肩“蔚小理”的新勢力品牌,在對手騰飛後一度“頹靡”,而在威馬W6以及威馬E5上市後,銷量還是說得過去的,2021年全年傳遞35647輛,雖然沒有爆款産品,但月銷三千輛左右,也算是在新勢力中說得過去的水準。據說今年威馬會有政策上的調整,至于能否帶來持續增長的銷量就需要市場的考驗了。

頭部愈發向好,尾部艱難求存。殘酷的時代下,國産新勢力注定會在一波又一波的“生死局”中前進,畢竟“物競天擇,适者生存”本就是良性競争的市場規則。

以智能化為契機,前景廣闊

智能化在新能源車上得到了更好的實作,也讓造車新勢力躍躍欲試。

新科技與新商業模式的變革,誘發了資本的狂歡,以智能化為契機的國産新勢力,在資本的力量下前景相當廣闊。

ICT巨頭華為目前已上市30餘款智能化汽車零部件,其中包括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HarmonyOS座艙、雷射雷達、MDC智能駕駛計算平台等;官方還表示預計将投入10億美元,以支撐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持續研發。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另一網際網路巨頭小米,領銜“小米汽車”搶先落戶北京經開區,即便距離量産車問世還需一段時間,但商标申請早已覆寫了“小米汽車”、“小米造車”、“小米車聯網”、“MICAR”等等關鍵詞,由此可見小米進軍智能汽車領域的雄心壯志。

專注網際網路安全領域的360則斥巨資入股哪吒汽車,以此為契機進軍智能汽車電子領域,将其在智能硬體安全、車聯網安全領域的優勢和經驗累積,賦能哪吒汽車,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問題鋪路。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未來的汽車市場,新能源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作為車聯網、智能駕駛的最佳載體,亦造就了以智能化為發展契機的國産新勢力。

以國際化為目标,踐行“走出去”戰略

在全球電動化浪潮下,國産新勢力積極布局海外,以“國際化”為目标,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

2018-2020年,中國汽車每年出口量均在100萬輛左右,而進入2021年,随着新勢力的爆發,中國汽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異軍突起的新能源汽車為中國汽車産業赢得了更多的國際市場機會。

據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29.1萬輛,同比增長了189.9%,排名靠前的除了上汽乘用車、長城汽車和比亞迪之外,還有不少新勢力品牌也保持着出口量的持續上升。

觀察:中國新勢力汽車,靠資本能走多遠?

國産汽車在新能源智能化賽道的表現,遠遠超出了市場的預期,而這也造就了國産新勢力的野心勃勃。自2020年以來,越來越多自主品牌和車型加速出海布局。蔚來汽車早已登陸挪威,還計劃于今年進軍德國、荷蘭、瑞典和丹麥;小鵬汽車也已于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設立歐洲總部,并在挪威完成了銷售、傳遞、服務等全閉環的海外經營體系建設,還成為了首家同時加入了歐洲三大汽車協會的中國品牌。

在電動化浪潮下,中國車企的“換道超車”顯然已初見成效,在2017-2021年加速疊代電動智能車型中,中國新能源汽車産品性能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準,未來在海外市場必定也會實作更大的突破。

小編有話說:

以智能化為契機,以國際化為目标,國産新勢力俨然是國産汽車崛起的有利基石。國産汽車的未來,需要新勢力。而新勢力的未來,需要靠譜的産品。

從“忽悠”到“靠譜”,資本市場下的國産新勢力道阻且艱,能否打造出科技智能且足夠安全可靠,同時還能被市場和大衆接受的産品,或許才是他們的重要出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