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作者:珺瑤婉史

在晚清末年民國初年的舉國動蕩中,也同樣湧現出了許多精才卓絕的人物,不僅是男人,在先進思想互相碰撞下,女性也得到了極大解放,許多傳奇女性都開始嶄露頭角。

在這其中,有一位遺世而獨立的女人,她十三歲便被人悔婚,而後隻身獨闖大都市,先後就任北洋女子公學校長、袁世凱秘書,後來再戰商界,輕松便成了全國文明的企業家。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在女子無名的時代,她走在潮流的最前沿,一人開創了無數記錄:

1903年任《大公報》編輯,成為中國新聞史首位女編輯;

1904年,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校監督(當時無校長一說,監督即校長),後來也被評價為:近代教育史上首例女子校長;

甚至在1928年,45歲的她參加了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

這便是被列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呂碧城,詞學家龍榆生曾評價她為“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又與著名革命女烈士秋瑾被盛贊為“女子雙俠”。

在她叱詫風雲的年代,那般風華讓人驚歎,而最終,她又選擇一生不嫁,并洗盡鉛華投入佛門,更是令人稱奇。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1883年,也是清光緒九年,呂碧城出生于安徽旌德縣,在安徽、江西這種文教繁盛之鄉。

她的家庭也很不一般,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1877年)進士,光緒八年(1882)任山西學政,祖上也多有做官,可謂是書香門第,家中甚至還有一間庫存幾萬餘冊的藏書閣。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呂碧城,擁有着比同齡人濃厚太多的文化氛圍,而且她繼承了父親的才華,從小便在當地以詩詞歌賦而聞名,七歲便能自己作詩,《大公報》出版《呂氏姊妹詩詞集》曾評價她:

“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詞尤着稱于世。”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在那時,高門大戶之間的聯姻是稀松平常之事,呂家本就有名望,加上呂碧城才貌雙全,登門求親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在她十歲左右,呂鳳岐便做主,将她和當地的另一大戶汪家的公子訂親。

汪家的條件不比呂家差,汪公子自然也是個外貌姣好、有才的人,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呂碧城卻也不甚反感。

如果一切順利,她會度過平靜但富貴的一生,可惜天不遂人願,或是呂碧城注定無法被束縛。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到了她十二歲的那一年,呂鳳岐在一個雨天登山,由于路滑而不慎跌倒,他本身年紀也大了,這一摔竟然丢了性命。

像他這樣的封建大家長忽然離世,整個家中霎時就亂成了一團,而最重要的是,呂鳳岐無後,一輩子隻生了四個女兒,可是豐厚的祖産就放在那裡,這就導緻其他族人紛紛動了歪心思。

彼時呂家夫人剛剛從京城趕回來要處理這些事務,沒想到那些族人竟然和附近的一夥土匪勾結,派人在半路劫道,直接綁架了呂夫人,想要借此威逼來霸占呂家家産。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呂碧城此時年僅十三歲,父親新喪,母親也危在旦夕,她一個女子處在孤立無援的環境下,竟然果斷地站了出來,一邊穩住劫匪,一邊寫信給父親的各種朋友、學生。

其中一位是呂鳳岐的生前好友——兩江總督樊增祥。但畢竟樊增祥位高權重,小事不會輕易過問。

可此時他被小姑娘的勇氣和真情打動,立即親自下令嚴辦此事,随着大批官兵趕到旌德縣,匪徒們作鳥獸散,呂碧城和家人們平安獲救。

此事很快就在徽州傳開了,人人都贊歎呂家小姐膽識過人,那些暗動心思的人眼看總督庇護,也不敢再對呂家動手,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卻帶來了不好的後果。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在封建舊時代,女子講究“無才便是德”,一般被認定為好女人的标準,大抵就是賢惠、淑良、安分,在男人為尊的世界裡,女人必須要保持“能聽話”。

但呂碧城這個十三歲的小姑娘便表現出了如此強勢的天性,甚至能驚動兩江總督這等人物出馬,這讓和呂家有婚約的汪家感到十分擔憂,這樣一個女人過了門,以後實在不知會鬧出什麼事情來。

于是他們便随意找了個借口解除了這段婚約,原本是汪家的錯,但現在鬧成悔婚,仿佛是呂碧城被休了似的,這對她的名節影響極大,母親隻好帶着她投奔在塘沽做鹽運使的舅父。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而在1860年,天津開埠,設立了九國租界,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術從這裡最早傳入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潮流也在天津傳播開來,這對獨立自強的呂碧城來說,無疑是光明大道。

後來著名教育家傅增湘舉辦了天津女子學堂,深受西學影響的呂碧城自然踴躍想要加入,但思想古闆的舅父卻大發雷霆,說她是“不守婦道、抛頭露面”,同時讓她趕緊出嫁,因為這才是“正道”。

對此,呂碧城沒有口頭争辯,孤身一人連夜登上前往天津的綠皮火車就是她的回應,她什麼也沒有帶,行李、衣服、錢,在那個年代,一個富家女子如此離家遠走,簡直是驚世駭俗的舉動。

但對呂碧城來說,這就是她傳奇人生的開端。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到天津以後,身無分文的她還是非常窘迫,好在在火車上遇到了一家大酒樓的老闆娘,被她好心帶回去安頓下來,之後無奈的呂碧城為了生存,隻好給父親的一位舊友寫了一封求助信。

不過這封信被當時著名的《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看見了,他十分欣賞呂碧城的才華,甚至于親自登門拜訪,聘請她做了報刊的編輯,由此,呂碧城成為了《大公報》的第一位女編,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撰稿人。

借着這份名氣響亮的報紙,呂碧城開始大展拳腳,她本身就文辭犀利,加上字裡行間大肆強調女性思想解放的問題,很快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很快就成了大名人,

尤其受到那些富家小姐、進步女青年的追捧,正所謂是

“绛帷獨擁人争羨,到處鹹推呂碧城”。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她豪放、尖銳的言辭,讓她在短短四五年時間便震動了北京、天津的文壇,她文學功底深厚,尤其擅長作詞,乃至被盛贊為“繼李清照後中國最後一位女詞人”。

而呂碧城本人依舊特立獨行,她毫不避諱地和男子們結伴吟詩作賦、出入酒館茶樓,辛亥女傑秋瑾、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義等人紛紛與其結交,在當時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雖然她以文章的力量大大啟發當時中國社會的許多女性,但這樣的方式影響仍然不夠,呂碧城堅定地認為,想要讓國家自強、讓女性自強,最重要的還是開民智、開女智。

于是她積極投身于辦學活動中,借助自己當時很高的社會地位,呂碧城認識了楊士骧、唐紹儀、林墨青等天津的達官顯貴,多番奔走努力之下,

最終于1904年順利開辦了北洋女子公學,也是今天河北師範大學的前身,由她親自擔任校長,再一次引發了巨大轟動。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到了1905年左右,中國的革命開始萌芽,呂碧城的至交好友秋瑾邀請她一同前往日本參加革命運動。

但呂碧城雖然天性果敢,卻不沖動,她冷靜地看待時局,認為革命并不是一味的粗暴、摧毀過去的全部舊文化,是以拒絕了秋瑾。

但這完全不影響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呂碧城在後來的多篇文章中,也明顯表現出了對革命的贊同和對秋瑾的呼應。

到了1907年,徐錫麟組織安慶起義後失敗而死,他的同志秋瑾也被圍困在大通學堂内而後被捕入獄,曆經拷打,她始終堅持自己的革命理念,并留下了著名的“秋風秋雨愁煞人”一言。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徐錫麟

清軍無奈之下,最終在浙江紹興的軒亭口将年僅三十二歲的秋瑾殘忍殺害。

當時到處都在抓革命黨,無論百姓還是權貴人人自危,乃至于秋瑾烈士的遺體都沒人敢收斂,各大媒體報刊也紛紛沉默。

而呂碧城孤身來到紹興,為自己的好友收屍後安然掩埋,同時公開悼念,并在外文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革命女俠秋瑾傳》,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不過這也讓她成為了清廷的眼中釘、肉中刺,很快便被打成了秋瑾的革命同黨,即将被捕入獄。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秋瑾

然而還沒等清廷動手,許多權貴人物便紛紛開始行動,幫助呂碧城脫罪。

而作為北洋軍閥領袖的袁世凱父子也都和她相識,袁家立即表示,按照朝廷的說話,隻要和革命黨通過書信都有罪,那麼袁家豈不也是革命黨了?

如此一番過後,清廷實在無能為力,而呂碧城則屹然不動。

不過畢竟承了他人的情,在多次邀約之下,呂碧城進入了民國總統府參議院擔任咨議,再次開創了曆史先河,乃是近代以來首位有權公開參政的女官,也是袁世凱麾下唯一一位女幕僚。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然而時局變化無常,不久後,被沖昏頭腦的袁世凱竟然想要恢複帝制,再創新朝,呂碧城多次強烈勸阻這一行為,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她心想這一情分也差不多盡了,便轉身離開政壇進入商界。

按理來說一個人不可能才華面面俱到,但從未有過商業經驗的呂碧城卻順風順水,她有着獨到的眼光、廣闊的人脈和對先進經濟學的了解,在短短三年内便通過與外商合辦貿易而賺得盆滿缽滿,在十裡洋場間也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呂碧城向來坦誠、直爽,從不故作姿态,她用賺來的錢在靜安置辦了一間豪宅,平時的吃喝用度無不是豪華、奢侈、富麗堂皇的。

同時,她多次前往西方進一步進修文學和藝術,也為中西方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橋梁,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在中國,她作為記者來分享在西方的所見所聞,在歐美等國,她以優雅端莊大方的态度和面貌到處旅行、參與活動、發表演講、接受采訪、登上雜志封面。

為了代表中國女性的風采,她嚴格要求自己的外表和行為舉止,對于美國人來說,她是一位傑出、有魅力的女性,他們稱呂碧城為“來自東方的公主”。

在私人生活上,呂碧城始終保持了一點——不婚,這或許跟她長期目睹中國舊社會女性的悲慘現狀相關,又或者是年幼被汪家悔婚所帶來的陰影,

她的一生從年少便開始叛逆,後來邁入文壇大展光彩,又為女權運動奔走、籌建女校,再接着從政、經商、出國,其跌宕與潇灑,的确男子也望塵莫及。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追求和傾慕她的人那就太多了,從權貴高官、富商豪紳、名門之後、風流才子幾乎無所不包,但呂碧城依舊孑然一身,她在這世間肆意遊走,卻又仿佛不沾染一絲紅塵。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在1903年,呂碧城在遊曆至日内瓦的時候,忽然決定就此皈依佛門,成為一名清淨居士,那些命裡一切的繁華與豔麗頓時煙消雲散,在佛前,她靜靜抄書,又轉譯編纂了數本佛經。

随後的十幾年一晃而過,人們心中仍然留有那個奇女子的背影,但她本人卻早已淡然離開江湖,即便是抗戰時捐出自己大半财産,也是托人代勞。

1943年,在香港九龍的佛堂中,她如往常一般焚香打掃,然後靜坐讀經,在這般靜谧與安詳中安然去世,骨灰被親人灑向了中國南海。

她13歲被退婚從此一生未嫁,獨自叱咤商界享盡奢華,最終圓寂佛門

究其一生,呂碧城在紛亂的舊時代不斷逆流而上,對壓迫了中國女性幾千年的封建“禮法”作出了強有力的回敬,一朝解放思想固然無法,但她的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也成為了民國的一樁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