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蔣小涵,很多人或許已經忘了她是誰。
但當你聽到一首兒歌《布娃娃》那熟悉的旋律:“天上的雪悄悄下,地上有一個布娃娃。布娃娃,布娃娃,你為什麼不回家?”
很多人會想起那個可愛的玻璃美人,甚至還會唱這首歌。
這首歌就是1994年央視出品的電視劇《隻要你過得比我好》裡的主題曲。
蔣小涵在裡面飾演刁蠻任性,有點小臭美的“玻璃美人”,并演唱了這首脍炙人口的歌。
這部兒童電視劇在當年成為很多80、90後的童年回憶。
除了這首歌之外,她還有一首歌紅遍大街小巷,那就是1995年央視卡通片《海爾兄弟》的主題曲《雷歐之歌》。
作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當年知名度極高的小童星蔣小涵,如今過着怎麼樣的生活?

蔣小涵,1982年出生于北京。
她的父親是一個作曲家,家裡有的親戚當了鋼琴老師,有的則從事繪畫工作。可以說,蔣家算是一個藝術世家了。
從小她就喜歡唱歌,最喜歡唱崔健的搖滾歌曲,在家裡她經常站在床上把自己當做小歌星,讓爸爸媽媽聽她唱歌。
雖然蔣小涵唱歌很好聽,但父親那會兒還沒想過培養她的文藝才能,僅僅把這當做小孩子的自娛自樂。
因為年幼的蔣小涵沒有定性,一會兒想學彈鋼琴,一會兒又想學習柔道,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堅持不下來。
直到她7歲時,遇上了一位貴人。這個貴人是父親的老朋友,他在一家唱片公司工作。
一次偶然機會,他聽到了蔣小涵的歌聲,頓時驚為天人,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栽培的好苗子。于是帶她去唱片公司錄制了一張專輯《進軍90》,裡面收錄了蔣小涵翻唱的很多流行歌曲。小女孩唱起流行歌曲,童音童趣,别有一番風味。
專輯發行後意外的大獲好評,很多人都在打聽這個小姑娘是誰。
在專輯大賣後,唱片公司趁熱打鐵,陸續又給蔣小涵發行過很多張專輯。
在這時,很多廣告公司也找上了門請她拍廣告。
家裡突然來了很多大老闆,令父親蔣涵措手不及,他還沒做好女兒進軍娛樂圈的打算呢!
就這樣,蔣小涵成為了小童星,開始進入娛樂圈。
1989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首次播出了她演唱的《歌聲與微笑》。
在她9歲時,參加了大型歌劇《黨的女兒》的面試活動。
那場戲設定是在一個刑場,需要一個小演員一邊哭泣一邊唱着歌撲入媽媽的懷抱。這個表演難度令很多小演員都铩羽而歸。
輪到蔣小涵時,她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
隻見她滿含熱淚,一邊唱歌一邊委屈巴巴撲向媽媽懷裡。
蔣小涵的表演感動了在場的很多老藝術家們,連導演都被她感動得落淚了。
事後蔣小涵談及這次試戲經曆,稱她當時入戲太深了,試完戲一度不能從戲中抽離出來。
或許是因為她的戲劇爆發感,令導演對她印象深刻。
就這樣蔣小涵被導演選中成為了劇組的一員,跟随劇中的老藝術家們在全國各地展開巡演。在劇裡,老藝術家楊洪基飾演她的父親。
蔣小涵為了演好這個戲,愣是硬生生地把整個劇本都背完了,在家裡還一人分飾多個角色,讓爸爸媽媽給自己提提意見。
“我從小就很喜歡表演,那個時候我會躲在舞台側目條後面看觀衆,觀衆越多我越開心。”
回憶往事,蔣小涵臉上總是帶着幸福滿足的微笑。
這部歌劇在全國各地巡演,随即造成轟動效果。
後來拿到了全軍彙演第一名的好成績。
通過這部劇,蔣小涵獲得了央視的賞識,邀請她成為蒲公英劇場的小主持人。
在央視舉辦的各種晚會中,經常能看到她的身影。
年幼的蔣小涵一邊學習一邊參加央視文藝演出,成績居然一直名列前茅!
就這樣,她成為了孩子們心目中的女神,家長們念念叨叨地“别人家的孩子”。
父親蔣涵多年後談及蔣小涵曾經的人氣,開玩笑說他有一次遇到交警查證件,警察看了看他的身份證,問他:“蔣涵?蔣小涵是你的什麼人?”
“我是她爸爸啊!”
交警一臉不屑,把證件還給了他。
“你說是就是?誰信啊!蔣小涵爸爸不是蔣大為嗎?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那人!”
“蔣大為?誰告訴你蔣大為是她爸?”
這段趣事令蔣涵哭笑不得,怎麼女兒成名之後爸爸就莫名其妙地“換人”了?
結果這種烏龍事件不止一次,蔣小涵有時候回到家也對爸爸媽媽說,“今天又有叔叔阿姨問我,你爸爸蔣大為還好嗎?”
蔣涵一思索,可不得誤會了嗎。
這倆都姓蔣,一個“大”,一個“小”,又都是唱歌的。
就是他這個爸爸有點“多餘”,往外面報名字也沒人信啊。
蔣小涵的唱歌事業越來越紅火,名氣越來越旺,同時她也開始登台表演獨幕喜劇。
在1992年她參加了央視舉辦的大連時裝節,在晚會上和獨幕喜劇演員郭達一起表演了獨幕喜劇《假爸爸,真爸爸》。
她一登台就表演了趙本山、趙麗蓉和郭達的經典獨幕喜劇段子。
她的表演生動活潑,毫無矯揉造作的感覺,在當時逗樂了所有的觀衆。
就是在這次時裝節,她被央視制片人王靜給相中了。
那時,王靜正在籌拍一部電視劇《隻要你過得比我好》,當時劇組正在為招募小演員而發愁。王靜看到了蔣小涵的獨幕喜劇表演,當即一拍闆,就由蔣小涵出演劇中的“玻璃美人”一角。
蔣小涵接受導演的邀約進了劇組,卻被劇組裡的其他從業人員質疑了。
原因是他們覺得蔣小涵不夠漂亮,不符合玻璃美人這個角色的顔值要求。
有些人甚至私底下找到王導希望她換角,畢竟找一個漂亮的小女孩也不是難事。
王靜導演力排衆議,堅持讓蔣小涵演這個角色,她覺得蔣小涵身上的這股韌性很适合這個角色,她的演技更是毋庸置疑。
蔣小涵起初有點不夠自信,在受到了導演的鼓勵,她決心一定要演好這個劇。
1994年,由沈丹萍,劉威主演的電視劇《隻要你過得比我好》在央視首播,随即引發收視狂潮,街頭巷尾的老百姓都在讨論這部劇。
這部劇講的是一個“媽媽”沈丹萍和幾個孩子們組成的家庭的感人故事。
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和一個從未見過面的“媽媽”組成一個家庭,生活中的摩擦和沖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有吵架自然也有歡笑,最終這個家庭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這個“SOS兒童村”也在一步步壯大。
蔣小涵通過自己細膩入微,生動自然的演技征服了很多觀衆。
這部戲播出之後走在大街上,大家也不管她叫蔣小涵了,都叫她“玻璃美人”。
很多觀衆看了這部劇,深受感動,決定投身于“SOS兒童村”,在生活中幫助這些孤苦無依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家庭的溫暖。
這部劇所引發的社會效應,當年蔣小涵還不知道。
多年之後談及這部劇,她覺得自己演這部劇真的太值了。
演完這部劇後,蔣小涵又參演了很多劇。電影、電視劇、央視文藝晚會,到處都有蔣小涵的身影。
可以說,蔣小涵已經成了“國民閨女”,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了。
從七歲到十八歲,蔣小涵一直忙于她的演藝事業。
終于輪到她參加聯考了,雖然考得很好,但距離北大分數線隻有一分之差。
這時擺在她面前的另一條路就是:出國留學
經過深思熟慮,蔣小涵決定放棄演藝事業,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戲劇專業。
在21歲時,她認識了自己的初戀,足球運動員張曉彬。可惜這一段美好的初戀最終無疾而終。
2004年,蔣小涵完成學業回國了。
然而此時的娛樂圈早就“一代新人換舊人”了。很多千禧年小童星已經在電視劇和舞台上展現出屬于他們的風采。如釋小龍、曹俊、楊紫等等。
像蔣小涵這樣的“老人”,已經不複當年的輝煌了。
面對這種情況,蔣小涵一開始很迷茫,顯得無所适從。
之後她在前輩的介紹下進入央視電影頻道,成為一名主持人。
她接到的第一個訪談對話節目就是采訪宣傳電影《霍元甲》的李連傑!
采訪這樣一位享譽海内外的國際巨星,令蔣小涵壓力倍增。
她看了很多李連傑的電影,翻了很多書。
本來以為準備充分就能萬無一失,結果節目正式開錄了,她出現了一個重大失誤:因為過度緊張,她忘詞卡殼了!
李連傑看着神情局促的蔣小涵,不禁微笑着鼓勵她:“沒事,是不是太緊張了,慢慢來。”
在前輩李連傑的鼓勵下,她最終成功地做完了這期訪談。
這次經曆令蔣小涵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作為台前的人,是絕對不能出錯的!
2006年,央視導演潘欣欣找到了蔣小涵,希望她能出演自己的新劇《超臨界》,能再次拍劇,讓她倍感珍惜。
之後她一邊當主持人,一邊參演了很多電視劇和話劇。
在她的心裡,還有一個演員夢想,她依然渴望演戲!
到了三十歲,蔣小涵最終步入了婚姻殿堂。
她沒有選擇圈内人,跟她攜手度過一生的居然是她的發小。
很多央視主持人參加了這次婚禮,他們都說自己是蔣小涵的“娘家人”呢!
2018年,蔣小涵36歲生下了一個兒子,因為生育她無可避免的發胖了。
看着鏡子裡的自己,她在想:“到底是成為一名家庭主婦,在家專心照顧兒子。還是依舊去工作?”
最終她選擇減肥複出,因為在她心裡始終認為女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
這時候她收到了好朋友包貝爾的微信,邀請她出演電影《陽光姐妹淘》。
本來這個時候蔣小涵已經減了一半的肥,但看到角色設定是一個胖子,沒辦法,她隻能拼命狂吃又把減下去的膘又補了回來。
電影上映之後,很多觀衆走進電影院都認出來了蔣小涵。
他們十分驚訝,曾經的童年女神玻璃美人,怎麼吃成賈玲了?
蔣小涵卻十分滿足這次機會,她吃胖之後又火速瘦身成功,忙着跑電影宣傳參加線下路演。她讓大家發現,原來蔣小涵不僅僅是小時候的“玻璃美人”,她現在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好演員了。
如今的蔣小涵,早已褪去小時候青澀可愛的童星光環,成為一個優雅知性的主持人兼演員了。雖然她早已沒有了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名氣,卻多了幾分内斂與從容。
當年她沒有在名利場上迷失自己,變成“方仲永”,也沒有因為現在不火了就産生消極退縮的情緒。
她還是她,那個活潑開朗的蔣小涵,她始終堅持着自己的夢想,也享受着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