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字的構造,有着豐富的思想意蘊;而“德”字的演變,更是緊密聯系着中國傳統文化的曆史進步和發展程序。漢字的“德”字,最早出現在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裡。“德”兩旁的雙立“人”代表的是“道路”,即“行”的意思,既是要實踐才能體會,才能得到。右邊從“十目一心”。我們可以明白,“德”就是要我們一心一意順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該行的道路。中間是一隻眼睛,它以象形的組合告訴人們,要做到有“德”,就應該睜大眼睛,認清道路,萬不可誤入歧途,丢棄德行。在後來周初的鐘鼎文裡,“德”字下面又多了一顆“心”。其含義獨具匠心,它告訴人們走正道,不僅需要睜大眼睛,更應該用心去思考、去辨識,才能保持德行完美,無愧于心。一個“德”字的逐漸演化,凸顯出中華民族對“德”的追求和深邃的思想含意。“德”成為中國倫理的核心概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德”歸納為“勤樸古健、果義敢為、居安思危、善始善終。”就是對“德”的最好總結。
“九九歸一,德行天下”。厚德載物,賢德行天下。盧城故地,德之故裡。作為擁有深厚文化底蘊、悠久曆史文明的長清區歸德街道,不僅名稱中有“德”字,歸德人民自古以來崇尚的也是“德”的品質。唐初(約公元630年),高氏首遷來歸德建村,因其地形中間高,四周低,形似烏龜背,故命名為龜背莊。後來,賢士達人更名為“歸德”,是有“德”之人勝出之地。歸德是世界盧姓發祥地,是春秋時期盧邑即盧子國的城都,宋朝時期,就有在盧故城陷城張郎舍己救衆鄉親的傳說。??
2007年,歸德鎮叫響了“九九歸一,德行天下”,“弘揚四德,建設歸德”品牌口号,力推“德”字品牌,以人為本,以德治村,凝聚民心,幹事創業,發展經濟。在當今歸德,湧現出了無數“國字”、“省字”品牌的“德”先進集體榮譽和先模人物,“德”潤歸德,群星璀璨,光照千秋。經濟日報進階記者、山東記者站站長管斌根據雷鋒戰友、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山東省道德模範劉成德的事迹寫出《成德之道》一書,自此以後,一個個“成德之道”感召之下湧現出來的“活雷鋒”诠釋着“雷鋒精神”的正能量。
歸德街道雷鋒廣場
在歸德街道這片厚德沃土之上,“德”字号的先進集體、先模人物不斷湧現,他們以實際行動傳遞着社會的正能量,讓文明之花開遍了歸德大地:2011年,當時的歸德鎮榮獲“全國文明鎮”;2014年,又榮獲“國家重點鎮”,還有“全國建立五好關工委基層先進機關”、“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鎮”“全國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等榮譽稱号。“國”字号、“省”字号的先模人物美不勝收:雷鋒戰友劉成德,雷鋒學他一次,他學雷鋒一生。50多年如一日,學雷鋒做好事,救助殘障人士,捐款慈善事業,他榮獲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第四屆全省道德模範;唐李村唐友泉把醫德作為鄉村醫生的靈魂,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成為村民健康的“保護神”,他榮獲“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稱号;房莊村退休教師房鴻澤精心贍養百歲的奶奶和癱瘓的母親,既是“爺爺”,又是“孫子”全家40多口人,其樂融融,他被評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三合莊村董孟英40年如一日守在癱瘓的公爹身邊,孝親敬老,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形成良好家風,榮登“全國好人”榜;歸北村張能菊用30年的執着、一萬多個日夜精心守候下肢殘疾的丈夫,為病痛中的丈夫撐起了一片藍天,為孩子鋪下一條路,榮獲第七屆山東省道德模範的;前垛村房玉棟行醫20餘年,用自己的仁心仁術紮根鄉村,做善事、行義舉,傳遞正能量,榮獲山東省四德先模人物、山東好人;沙河辛村莊鵬以行動诠釋責任,以作為展現擔當,緻力于鄉村振興,帶領全村邁出跨越發展新步伐,榮獲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的;......一個個先模人物,他們的事迹在點滴之處熠熠生輝、光華炯炯,閃亮着人性的光輝,他們的榜樣作用在生活中帶動了身邊更多的人積極向善,以德立身。
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山東省道德模範劉成德看望殘障人士
全國優秀鄉醫唐友泉為群衆看病
“德”勤為折一枝歸。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在幹事創業中堅持講德、尊德、守德,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行穩緻遠。“為政以德”,歸德街道黨工委一班人樹立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堅持務實擔當的實幹精神,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創業豪情,彙聚起全街道廣大黨員幹部群衆的智慧力量,奮力建設實力、美麗、幸福新歸德,促進了歸德街道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8年7月歸德街道黨工委榮獲濟南市“擔當作為出彩型好團隊”。2019年7月1日,歸德街道黨工委書記吳龍海被濟南市委表彰為“濟南市優秀黨務工作者”;2020年12月30日,歸德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允松被濟南市委、市政府授予擔當作為“出彩型”好幹部。
歸德街道黨工委書記看望抗美援朝老軍人
“上善若水、德行天下”,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天下歸德,興國安邦。厚德載物賢德行天下。歸德街道把“德”融入經濟建設、公德心建設之中,以“德”助推和諧,把“德”作為建構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把“德”延伸到對他人的愛,對父母的孝敬,對事業、對工作的熱愛,進而升華到對祖國和人民的“大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悄然融入全街道人民的思想深處,演化為鄉風文明,演化出“愛”的天地,讓歸德街道處處充滿“愛”,讓“德”文化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