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作者:史論

《甄嬛傳》主要描寫了女主角甄嬛的心路曆程,講述了她由一位單純善良的少女逐漸成長為一名心機深沉的太後,一步步走向權力中心的過程。

在這部作品中,可謂将後宮的勾心鬥角展現的淋漓盡緻,而這中間,甄嬛和眉莊之間的友情,也讓許多人動容。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友情,讓甄嬛在看到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的時候,一下子起了滅了浣碧的心思。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浣碧的身世

浣碧,早在甄府時便是甄嬛的貼身丫鬟,從小跟着甄嬛一起長大。

一直以來,甄嬛待浣碧都非常不錯,與其說是主仆,其實在更多時候倒更像是姐妹。

在甄府,浣碧也得到了其他下人得不到的好處。

與同為貼身丫鬟的流朱相比,浣碧的穿着更為華麗,而流朱卻穿得非常樸素。

以至于安陵容初入甄府時,流朱和浣碧同去迎接,看到浣碧穿着如此華麗,陵容還以為浣碧是甄府的小姐。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甄嬛選擇進宮時,身邊隻帶了兩個丫鬟,一個是流朱,另一個便是浣碧。

“流朱機警,浣碧缜密。”甄嬛選擇帶她們确實是有自己的考量。

除此之外,在甄嬛入宮前夜,父親甄遠道的一番話更讓甄嬛下決心要帶浣碧入宮。

原來,浣碧的身份并不一般。

她同甄嬛一樣,是甄遠道的女兒。

但與甄嬛不同,她的母親是罪臣之女。

她不被世俗承認,族譜上沒有名字,取名也不能取玉字一輩。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就連她的母親,死後的牌位都不能進祠堂供奉香火。

在母親的祭日,她要想給母親燒個紙錢,也得悄悄避開他人。

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後,便由甄遠道帶回甄府養着。

甄遠道一直對她心有虧欠,她進了甄府之後,雖然是作為大小姐甄嬛的貼身丫鬟,但在吃穿用度上,甄遠道都不曾虧待過她。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就連流朱都說,浣碧的吃穿用度就像是甄府的二小姐似的。

雖然在物質上,甄府并沒有虧待她,但是浣碧的精神世界一直是空虛的。

對于她的身世,她自己是知道的。

同樣是甄遠道的女兒,甄嬛可以光明正大地作為甄府的大小姐,享受榮華富貴和周圍人的尊敬,可以通過進宮為整個家族帶來榮譽。

而她卻不能同任何人提及自己的身世,她隻能作為丫鬟來伺候甄嬛。

在甄家,她不能稱呼甄遠道為“父親”,隻能稱其為“老爺”。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其實,浣碧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長久以來,她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造成了她内心的不平衡。

她心有不甘,同是甄家的女兒,為什麼姐姐能争得榮耀,而自己隻能一輩子為奴為婢。

懷着種種不甘,浣碧總是帶着些許野心。

在她的内心,其實是把自己真正當做甄府的二小姐看待。

甄嬛進宮之後,榮升為皇上的嫔妃。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在被一整天的宮規限制之後,甄嬛整個人都十分疲憊。

這時,一旁的流朱盡心盡力地服侍着甄嬛,為甄嬛捶腿;而浣碧卻好像視而不見,一心隻顧着自己。

可以看出,甄嬛坐下後,流朱坐在旁邊的榻上,足足比甄嬛矮了一頭,但是浣碧卻坐在和甄嬛同樣的位置上。

姑且不論在甄府,兩人的關系要好,私下裡規矩禮儀可以不必那麼講究。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甄嬛如今是嫔妃,即使是她的親生父母見了她也要行大禮,更不必說她這個身為罪臣之女的妹妹。

可見,在浣碧的心中,并沒有把甄嬛當做真正的主子,而是将兩人放在完全平等的位置。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浣碧的不甘

浣碧的不甘,從她進宮之後就表現得淋漓盡緻。

在進宮前,浣碧曾聽芳若姑姑說起過,宮女是可以上位成官女子的。

也許,從那一刻起,浣碧便起了往上爬的野心。

她看到身為婢女的餘答應僅僅靠着唱曲就能獲得皇上的寵幸,能夠耀武揚威,她的心裡很是不甘,餘答應她到底憑什麼?

就連一旁的宮女也說,“餘氏還沒有沈姐姐長得好看。”

其實,這個宮女的想法其實不就是浣碧的真實想法。

除餘答應外,安陵容的得寵也激起了浣碧的嫉妒心。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安陵容的父親是一位縣丞,職位并不高。

她的母親為父親的前途勞心勞力,可等到她父親有所作為時,她的母親卻熬壞了眼睛,父親也辜負了母親的一片真心,再娶了姨太太。

姨太太們對母親和安陵容并不好,是以這樣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安陵容自卑、敏感的性格。

在浣碧的心目中,或許認為陵容還不如自己。

甄嬛扶持安陵容得寵,浣碧卻一臉不開心。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安陵容來找甄嬛,浣碧卻給安陵容擺臉子。

安陵容送給甄嬛兩件浮光錦的衣服,甄嬛送給浣碧一件,并提醒她不要穿得太過招搖。

可是浣碧一轉眼便高調地穿起那件浮光錦的衣服,并且滿嘴都是對安陵容的不屑。

她故意問一旁的佩兒,“你說這身衣服是我穿着好看,還是陵容小主穿着好看?”

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她便譏諷安陵容是窮門小戶出身,再好的料子用在她身上也是白費。

其實,一直以來,浣碧并沒有放正自己的位置。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安陵容無論如何都是皇上的嫔妃,而浣碧自己也隻是一個婢女,按照禮節浣碧都不應該對安陵容不敬。

可她自視清高,自認為她比餘答應、安陵容之類要高貴,是以她并沒有将她們放在眼裡。

她心有不甘,餘氏、安陵容這類人都可以承恩寵,她認為自己比她們更優秀,她自己肯定也可以。

她并不是真心喜歡皇上,而是想要獲得權力和榮譽,想要證明自己。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她一心想出人頭地,想着母親的牌位能進入甄家的祠堂。

她要向所有人證明,姐姐能夠做到的,她也可以。

為了獲得皇上的恩寵,浣碧頗費心機。

皇上寵幸甄嬛,不時來看望甄嬛。

浣碧每日精心打扮,日日盼望着皇上能夠到來。

她希望皇上能夠多看她一眼,她能借此飛上枝頭變鳳凰。

她精心打扮,不時在皇上面前獻殷勤。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一日,皇上來看望甄嬛,浣碧假裝不知道皇上在屋子裡面,故意闖入,吸引皇上的注意。

可是她的小心思早已被皇上和甄嬛看出來,甄嬛在一旁靜靜地看着她,表情仿佛看透了一切。

皇上也對她頗有不滿,看着她紅配綠的穿着,用了“俗氣”二字評價。

沒想到,她的一番精心打扮,竟得到皇上這樣的評價,浣碧的心裡很傷心。

她哭着跑了出去,正好碰上果郡王。

果郡王看她傷心,于是便說“其實這各花入各眼,本王就覺得挺好看的。”

也正是這一句,給了浣碧許多安慰。

她不再寄希望于皇上,此時,她的心中已被另外一個人占據,這個人便是——果郡王。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浣碧對果郡王的情

雖然浣碧向往權勢,但她對果郡王的情确實是真真切切的。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她喜歡上了果郡王,一門心思向果郡王靠近。

皇後為打壓甄嬛,授意祺貴人公開指證甄嬛和溫世初有私情。

在皇後等人的幹預下,這件事情愈演愈烈,最終竟演變成了“滴血認親”。

甄嬛所生的六阿哥皇上被懷疑不是龍裔,上演起了“滴血認親”的戲碼。

而此時的沈眉莊正懷着孩子,靜心養胎。

安陵容知道甄嬛和沈眉莊關系匪淺,于是派丫鬟将此事告知了沈眉莊。

其實,安陵容并沒有安好心,她知道憑借沈眉莊的性情,一定會很着急,這對于她腹中的孩子絕對是不利的。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果不其然,沈眉莊趕去,正巧聽到溫太醫自宮的消息,瞬間暈了過去。

其實,甄嬛和溫世初都是沈眉莊最親近的人,甄嬛是和她一起從小長到大的夥伴,溫世初則是她最愛的男人,她腹中的胎兒正是溫世初的孩子。

沈眉莊心中郁結,血崩難産而死。

安陵容利用沈眉莊打擊甄嬛,隻有沈眉莊死了,甄嬛才會傷心欲絕,她心裡這口氣才會舒暢。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的确,曾經一起長大的姐妹去世了,甄嬛的内心傷心不已。

自入宮以來,人人相争,姐妹反目的事情确實十分常見。

但她們卻不同,在這皇宮之中,她們兩人一直互相扶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即使周圍嫔妃的離間,也并沒能使她們兩人反目成仇。

如今沈眉莊去世了,所有人都知道甄嬛内心不好受,一直服侍甄嬛的浣碧不會不知道。

沈眉莊葬禮那天,許多人前來吊唁,果郡王、慎貝勒、甄嬛的妹妹玉娆也相繼而來。

這天,大家的表情都非常傷心。

可浣碧卻表現得與衆不同,她看起來并不傷心,仿佛沈眉莊的死和她毫無幹系。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她的内心想着的隻有果郡王,她的眼神也一直注視着果郡王。

看到果郡王,她便一團歡喜地和玉娆介紹到,“和慎貝勒在一起的就是十七爺,是不是很風姿出衆啊。”

在沈眉莊的葬禮上說這些話的确是很不合适的,甄嬛從小和沈眉莊要好,而浣碧也從小一直服侍着甄嬛,她自然知道甄嬛和沈眉莊的情分。

可現如今,沈眉莊的葬禮還沒過去,浣碧卻滿心歡喜地談論着果郡王,玉娆也是聽不下去了;但玉娆并沒有直接指出浣碧的不合适,隻是讓她别跟着自己了,并提示浣碧或是好好地照料親姐姐。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在眉莊葬禮上浣碧的種種行為都十分不妥,甄嬛不會看不出來,而浣碧的這一行為也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她的心思。

是以浣碧當衆撞棺自盡,甄嬛得知後扯斷佛珠那一刻,可見甄嬛對這個妹妹早已動了殺心。

隻是念及親情以及憐憫之心,她一直對浣碧都十分容忍。

甄嬛在淩雲峰時,與果郡王相處之中逐漸産生了感情。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浣碧心中也明白甄嬛和果郡王兩人已日久生情,可她仍然在一旁默默注視着果郡王,喜歡着果郡王。

果郡王說的每一句話,她都記在心裡。

皇宮宴會上,果郡王喝醉了酒,将随身帶的荷包掉了出來。

更重要的是,荷包裡面有甄嬛的小像。

看到小像,皇上也起了疑心。

小像确實太像甄嬛了,自己的皇弟随身攜帶着像自己嫔妃的剪紙小像,皇上起疑也是再正常不過。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一旁的王爺也應聲答到,小像很像熹貴妃,這時的宴會氣氛已達到了十分緊張的狀态。

要是讓皇上知道自己的嫔妃和弟弟私通,這可是殺頭的大事,不僅甄嬛和果郡王會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甚至甄家和果郡王一脈也會受此牽連。

葉瀾依為了保全果郡王,故意說小像是玉娆,還想趁着七夕佳節的來臨讓皇上成全果郡王和玉娆的姻緣。

一旁的慎貝勒不樂意了,他喜歡玉娆,也深知玉娆不可能喜歡果郡王,玉娆和果郡王之前才見過一次。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這時的形勢更加緊張了,甄嬛的嫌疑更大了。

此時,浣碧挺身而出,稱這個小像是自己。

浣碧與甄嬛眉眼之間相似,加之浣碧能準确說出荷包中有杜若等物,皇帝這才逐漸打消了懷疑。

甄嬛和葉瀾依為果郡王着想,也順水推舟說這個剪紙小像是浣碧。

浣碧被冊封為側福晉,如願嫁給了果郡王。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她也被甄嬛認作義妹,改名字為“玉隐”,名正言順地從甄家出嫁。

現在看來,浣碧已經得到了她所想要的一切,但是她仍然過得不幸福。

她和果郡王并沒有共同話題,他們的夫妻關系形同虛設。

但浣碧卻也是個個性剛強的人,她認定的人便是一生。

果郡王被皇上賜死,浣碧得知後選擇殉情,一頭撞死在果郡王的棺木上。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浣碧的悲劇人生

浣碧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

造成她悲劇的原因,是多樣的。

首先,她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她悲劇命運的主要原因。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母親早逝,父親帶她到甄家卻不能與父親相認,還要為奴為婢,這使得她的内心逐漸扭曲。

她渴望得到父親的愛,渴望為家族得到榮譽。

皇上誇贊甄嬛,“你父母伉俪情深,是以生出來的女兒才溫婉多情。”

浣碧聽到這話,黯然神傷。

她分明也是父親的女兒,可卻得不到承認,不能向旁人提及,否則會給家族帶來大禍。

其次,她自視清高也為自己招緻了禍端。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她一心想着飛黃騰達,才會被曹貴人利用,險些害了甄嬛。

她将皇上假扮果郡王的事告訴曹貴人,曹貴人借此在皇上面前大作文章,讓皇上起了疑心,幸虧甄嬛的機智應答才使這件事圓了過去。

她還通過木薯粉一事讓曹貴人借溫宜公主吐奶一事陷害甄嬛,幸虧端妃解圍,才讓這件事情到此為止。

她原本是甄嬛最信任的人,可經過這兩次的事件之後,甄嬛對她産生了懷疑。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甄嬛同小允子等人演了一場戲,沒想到浣碧果真中計,将自己的行蹤報告給曹貴妃。

事已至此,甄嬛戳破浣碧的詭計,苦口婆心地告訴浣碧真是糊塗,她罪臣之女的身份若是讓曹貴人等人知道,勢必會殃及甄家滿門。

況且曹貴人對浣碧隻是利用,根本不會幫助她,如今華妃吃癟,肯定會怪罪在浣碧頭上。

在甄嬛的一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下,浣碧終被感動,願意改過自新。

此外,她不精通讀書,目光短淺也是其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一。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她自幼和甄嬛一起長大,即使是耳濡目染也能學習許多知識。

可她并不喜歡讀書,反倒同為丫鬟的流朱比她懂得還要多。

甄嬛問浣碧和流朱杜甫的詩句,流朱先答出來,“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反觀浣碧,她并沒能答出來,隻是在一旁笑笑。

果郡王風雅,喜歡吟詩作對,可浣碧卻從來不在詩書上用心,是以她們兩人之間并沒有共同語言。

甄嬛與果郡王再次相見時,她已成為熹貴妃,與王爺也再無可能。

她借“落花”自比,“落花殘敗,本不是王爺該沾染上身的。”

甄嬛是想讓果郡王放下自己,可浣碧聽不懂,忙用手帕為王爺拂去身上的落花。

果郡王推開了浣碧的手,“落花亦有人意,拂去它做什麼?”

王爺是在向甄嬛表明情誼,表示自己放不下甄嬛,可是一旁的浣碧卻聽不懂兩人之間的言外之意。

果郡王生病,浣碧去王府探望。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果郡王望着天空中的風筝出了神,“你看那天上的風筝,看着飛得那麼高,其實隻有遊絲一根線牽着,多不牢靠啊。”

王爺其實并不是在說風筝,他是由風筝想到了甄嬛的處境。

即使甄嬛現在已經是熹貴妃,可是皇恩難測,她不一定能夠長久獲得恩寵。

但一旁的浣碧并不了解王爺的心思,她自顧自地說到,“原來王爺喜歡看風筝。”

果郡王和浣碧兩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即使後來真成了夫妻,兩人沒有共同語言,是以他們過得并不幸福。

甄嬛傳:眉莊葬禮上浣碧一個行為,讓甄嬛一下子起了滅了她的心思

與其說,浣碧愛上了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更不如說敗在了自己的淺薄無知。

她的這些缺點,終究造成了她的悲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