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土散文:立夏麥黃

作者:中國鄉村美文
鄉土散文:立夏麥黃

立夏麥黃,思緒飛揚

當“快割快黃”的鳥聲傳遍川北地區時,田野裡的麥子就黃了,布谷鳥“割啊割啊”地聲聲催着,發酵着豐收的情緒,生鏽的鐮刀早已磨得锃亮。

每當看到這金黃色的麥子,嗅着撲面而來的麥香,我的思緒便會回到八九十年代割麥收麥的情景。

我們川北地區有句諺語,“立夏三天遍山黃,小滿三天攆院場”,麥黃一天,蠶老一時,可見季節性非常強。立夏一到,布谷鳥聲聲催促,麥子一天天見黃,農人都喜歡背着手,握一把鐮刀,去田地裡看看,看看哪塊田地的麥子可以開鐮收割了。

站在田邊地頭,微風輕輕吹過,麥浪此起彼伏,天空中白雲朵朵,在火辣辣的太陽照射下,麥田像被塗上了一層金色,黃燦燦的,耀人眼目。

我們村在嘉陵江邊,三面環水,氣候要暖和些,麥子也比高山的麥子成熟得早些。我家土地少,麥子自然也種的少。在那個靠土地吃飯,靠土地養活一家人的年代,土地是何等的重要,哪怕是半坡上盆盆大的一塊土,也可以種一顆瓜的時代,我們家隻有當家的一個人有土地。但那時種地全靠人力,土地再少雙搶也很忙。割麥這活都是搶早搶涼快,早上頂着星星出門,到了麥地,麥苖依稀可見,麥田還罩在朦胧中,布谷聲聲,微風輕拂,趁早上涼快,開鐮猛割,麥田很快被撕開一條口子,黃黃的麥把便躺在地裡。

鄉土散文:立夏麥黃

我的鐮刀越割越亮,趁早上涼快些要努力地割麥,衣服被汗水濕透了,調皮的汗水還時不時地跑進眼睛裡,眼睛又痛又澀,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使出了力量。太陽漸漸火熱起來,希望也随麥浪搖動,連續的割麥,疲勞這個魔鬼已附體,一塊麥田割完,我橫躺在麥把上,慶祝又一次勝利,喝一瓢老井水力氣倍增,又一頭紮進另一塊麥田,再次彎腰感謝土地的厚報,匍匐成鐮刀的模樣,把希望收割。

割麥有時稍不小心就會把手指割一道口,鮮紅的血染紅了麥稈,那時就用手帕,緊緊地按住傷口,直到不出血為止。捂着傷口背一捆麥把回家,拿出白酒倒在傷口上,然後按點白糖在傷口上,找塊破布包紮好,又繼續幹活。這受傷的手,幹活時經常撞在傷口上疼得鑽心。

割麥子時如果遇上星期天,兩個孩子會來幫忙背麥把。大兒子背兩把,小的隻能背一把,小小的身影移動在彎彎的山路上,當麥把站在院壩裡時,兩弟兄有時還會在麥把中玩捉迷藏。頂着太陽背麥把,他們背一會便抱怨,偷懶不想背,但經不住說有饅頭吃的誘惑,也經不住大人的威嚴,你追我趕似的又背麥把。

鄉土散文:立夏麥黃

等到麥把整齊地站在院壩裡,累并快樂着,接下來就是打麥子,有時人工用連枷打,有時幾家合夥用脫粒機打麥,用脫粒機打時,那灰塵便鋪天蓋地,人的臉上身上全撲滿了灰塵。

用風車揚塵後,幹淨飽滿的麥粒,便躺在院壩裡,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從院壩經過,飄來陣陣麥香,經過幾天太陽的暴曬,連同七彩的陽光一同入倉。

現在立夏已到,麥子黃了。已不用準備鐮刀了,收割機早已等候在麥田邊。

審閱:王士朝

簡評:“立夏三天遍山黃,小滿三天攆院場”,讀此文,仿佛看到曾經麥忙連天的場面,也仿佛嗅到了滿場的麥香。

終審:嚴景新

作者:王四姐,女,四川廣元劍閣人,中國鄉村人才庫認證會員,農民工,作品曾見于《中國鄉村》《青年文學家》等,以及網絡平台。

編輯:蔔一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志,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