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被反複提及的八個字,撐起了整個武俠文化的核心,而這種根植于國人内心最樸素的俠義觀,正來自于金庸。四年前,這位扛起武俠世界半邊天的大俠溘然而逝,令不少人感慨,武俠時代也許就将這樣匆匆而逝。
某種程度上說,随着新世代使用者審美的變遷,武俠文化的确大不如前了。而在所謂“新式武俠”絡繹不絕、武俠翻拍劇屢屢毀原著的當下,反倒是早早入局的遊戲業,為無數人的傳統武俠夢提供了一個最佳的具象化呈現方式。
作為武俠賽道中的領跑者,《天龍八部手遊》上線首日便登上了國内iOS暢銷榜TOP 3,之後更是穩紮暢銷榜前列。過去一年中,遊戲持續在iOS暢銷榜30名左右徘徊。
顯然,在端改手普遍隻有6-12個月高光期的前提下,這款手遊不僅經受了時間和玩家的考驗,更遠超同題材産品,重新整理使用者對于傳統武俠的認知。
近日,遊戲迎來了五周年生日,以此為契機,GameLook嘗試看清《天龍八部手遊》如何續寫遠去的情懷,讓武俠文化再度走入大衆視野。

遊戲,最好的武俠文化傳承者
曾幾何時,“金古黃梁溫”等武俠大家的輪番登場,建構了一個個充滿俠義、曆史性、以及家國情懷的中式虛幻世界,打造出屬于武俠的黃金年代。而作為當年國内最耀眼的流行文化代表,武俠文化也深刻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
也就可以了解,至今仍有不少人堅信:大俠已逝,俠義永在。但不可否認,當下武俠文化确實遭遇了幾乎斷代的尴尬。
一方面,二次元、超級英雄等舶來品題材,引發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共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沖擊。另一方面,國内近十幾年來,玄幻、仙俠等小說聲名鵲起,曾經新作不斷的武俠小說卻後繼無人。
與之相對,在武俠依舊火熱的影視劇領域,卻充斥着披上武俠外衣的古偶言情劇,亦或是被輿論瘋狂吐槽的慢動作打戲,大多難以重制傳統武俠曾經的輝煌。
細數之下,遊戲反倒是當下最好的武俠文化傳承者,并逐漸成為新世代使用者了解經典的新視窗。不久前,在DT财經聯合塔門釋出的《當代年輕人“金庸成分”報告》中,有接近20%的80後、90後都曾從遊戲中了解過金庸武俠作品。
該報告繼續顯示,在金庸先生的所有作品中,《天龍八部》橫跨多個年齡層,拿下了“最多人喜歡的金庸小說和影視劇”榜單的第一位。由此來看,《天龍八部》無疑是推動大衆與武俠文化觸電的最佳選擇。
這并不難了解,《天龍八部》本就被譽為“金庸風格集大成者”。前後橫跨4年,是連載時間最長的小說;全書154萬字,則是所有小說中字數最多的作品;輻射宋、遼、西夏、大理以及各江湖幫派,并包含了文學、佛教、哲學等領域的深刻哲思,堪稱格局最宏大的武俠作品。
正是這種宏大的叙事特色,決定了相比FPS、MOBA等品類,MMO是最适合武俠IP改編的品類。更何況,MMO核心的20-40歲玩家群體,本就深受武俠文化影響、随之共同成長的一批人。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天龍八部》同樣是整個武俠品類中最成功的IP。其中,上線五年依舊穩紮國内暢銷榜的MMORPG《天龍八部手遊》,也是全球注冊使用者數最多的天龍IP遊戲,可以說是當下武俠文化的最重要承載者之一。
新世代語境下,孕育向外成長的武俠文化
這并非GameLook的主觀定論,之是以将《天龍八部手遊》視作武俠文化重要載體,首先自然是源自對天龍IP的還原。如在人物上尊重原著人物設定、情節上再現經典片段、傳承端遊玩法等等。
正是得益于對天龍世界的還原,《天龍八部手遊》很好地承接了粉絲對于傳統武俠的美好向往。然而,繼續局限于單純放大武俠IP的固有屬性,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導緻核心玩家産生審美疲勞,更是難以繼續拓展使用者規模。
要知道,成長于多元文化下的新世代使用者,本就不再與武俠文化存在過多的特殊情懷。尤其是在二次元、網文等新興題材競争激烈的國内遊戲市場,如何傳承武俠文化、擴大其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顯然成為此類遊戲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
對于這一難題,《天龍八部手遊》找到了另一條道路——即通過持續性地跨界關聯,用年輕玩家喜愛的形式進行創新,以此激活使用者的全新熱情,進而傳遞武俠文化。這用遊戲團隊的話來解釋:“想要吸引新世代的玩家,就得學會在新世代語境下,和玩家對話。”
遊戲外,手遊通過一系列跨界關聯不斷進行破圈營銷,推動“武俠文化”持續向外生長。如2017年,《天龍八部手遊》與綜藝《圓桌派》合作,打造兩期番外《圓桌武俠派》。次年則與電影《影》深度合作。借助綜藝、電影等既有影響力、且年輕群體接受度較高的傳播媒介,将“天龍世界”中的武俠文化再一次呈現在大衆眼前。
不僅如此,《天龍八部手遊》繼續抓住深受年輕使用者喜愛的又一文化領域——國潮,2019年年底舉辦了天龍聚賢武俠國潮釋出會,重塑外界對武俠的認知。而在去年10月,手遊更是首次與美團外賣展開跨界關聯,推出主題套餐、主題門店,以及關聯歌曲《武林高鼠》,讓武俠文化進一步融入大衆生活。
如今,天龍手遊五周年之際更是直接開啟線下五城關聯,同時點亮洛陽應天門、蘇州盤門、太原晉祠、大理洱海、深圳大鵬所城五所武俠地标古城門城,最大程度提升天龍IP與武俠文化的影響力。
事實上這次五周年點亮的五所城市,也代表着天龍手遊對武俠文化的緻敬,如在《天龍八部》中多次出現的洛陽城,是喬峰所屬幫派丐幫的總舵所在地,洛陽城南百裡的嵩山也發生過無數武俠故事;被稱為“姑蘇”的蘇州,擁有着金庸筆下與世無争的世外桃源曼陀山莊,也擁有着中讓段譽驚豔的“吓煞人香”碧螺春;太原所屬的山西,更是金庸筆下的中原,無數武俠江湖的發生地;而在《天龍八部》中極為重要的大理,則更不用贅述其武俠底蘊;與香港僅有一河之隔的深圳,更是一種對金庸武俠精神的一種眺望……
由此出發,正值天龍手遊五周年這一特殊時間節點,同時點亮這五個武俠地标,不僅是為了引爆核心使用者深刻的情感共鳴,喚醒玩家對于武俠的無限情懷。同時,更是借助武俠地标,來表達天龍手遊點亮武俠文化複興薪火的意志。
基于這場熱度,官方繼續與遊戲内動作相輔相成,加速相關話題破圈,進一步将這場武俠熱推至最大化。
可以看見,《天龍八部手遊》通過還原端遊懷舊登入界面及門派場景加載圖,進一步喚醒玩家的天龍IP記憶。與此同時,遊戲還進行畫面更新,翻新場景,并提升晝夜光影、渲染效果。并加入全新玩法“巅峰俠客行”,以及幫會改建的DIY功能,嘗試吸引更多對天龍IP、乃至武俠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使用者加入。
從這個角度來看,通過創新傳統武俠與玩家的對話方式,武俠文化已在《天龍八部手遊》中迎來了第二春。
講述中國人的故事,才是最好的武俠文化傳承
不過,如果隻是執着于“經典武俠IP的跨界關聯”,遊戲在後續武俠文化的傳承上仍将難以為繼。而也是在對創新武俠文化傳承的不斷了解中,《天龍八部手遊》逐漸看清了武俠的本質:
不同于美國超英電影、日本熱血漫畫,歸根結底,武俠的裡子,是中國人的故事。
是以,《天龍八部手遊》不再局限于傳統武俠的架構,而是逐漸在遊戲中加入更多元、豐富的内容。
2020年的騰訊互娛年度釋出會上,天龍手遊首次提出“重制武俠萬裡山河”計劃。試圖通過與華山、大理、蘇州等武俠氣息濃厚的标志性地域關聯,對武俠文化進行溯源,讓更多人在遊戲中感到共鳴,進而喚醒根植于國人内心深處的俠義情節。
正是在與華山、大理等地的關聯中,手遊團隊深挖當地武俠文化,結合推出天龍IP中未出現的全新門派華山派、點蒼派、鬼谷派等,進一步提升玩家代入感。
在此基礎上,天龍手遊嘗試與當地深度合作,線上下搭建IP強關聯場景,進而進一步建構沉浸式武俠體驗。如結合大理民俗,舉辦了“風起蒼山”文創遊園活動;去年年年底,又結合本地特色風情推出“俠韻姑蘇”蘇州嘉年華。從視覺,内容以及互動三個方面深度打造天龍IP體驗之旅,讓其背後的武俠文化一次次在大衆心中深深紮根。
期間,《天龍八部手遊》對武俠本質了解的愈發深刻。開始以“武俠”為核心,承載與此相關、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将武俠文化帶入了一個更大的領域。
基于當地标志性非遺文化,天龍手遊積極探索數字+文創的展現方式,将與武俠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數字化重制,進而推動包含武俠在内的傳統文化傳承。
如取材華山當地傳統“皮影”元素,推出遊戲皮影副本,讓更多玩家感受到數字化下皮影魅力;在太原天龍山站,則與當地傳承數千年的中國非遺文化泥塑關聯,打造《天龍十二門》泥塑互動副本等。同時創作泥塑版少林掃地僧藝術定格動畫,榮獲倫敦國際廣告獎,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出于相同的考量,未來除了繼續還原端遊外,《天龍八部手遊》還将與西域地區合作新版本。近幾年來,随着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概念被反複提起,傳統文化愈發受到年輕群體的青睐,并逐漸成為大量使用者主要精神訴求。反觀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彙而成的西域地區,被稱作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早已成為各泛娛樂商業領域國風關聯的重要對象。
更何況,自徐克鏡頭下的《新龍門客棧》等電影開始,碧天黃沙、斷壁殘垣、刀劍嘯狂沙的西域,就給外界留下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俠道柔腸,逐漸蛻變為國人眼中“武俠”最具代表性的具象化場景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說,借助同武俠核心相近的西域文化,天龍手遊之後也能繼續對武俠、乃至數千年曆史的西域文化進行年輕化、數字化、現代化再造,講述在黃沙漫舞中的另一番江湖情懷。
而在GameLook看來,從單純追溯武俠,到主動承載武俠文化、打造線上線下沉浸式體驗;再到創新數字化方式,弘揚更大範圍的中國故事。《天龍八部手遊》對于武俠文化傳承方式的思考與選擇顯然也愈發成熟,正一步步進階、蛻變為最大的“武俠文化”載體。
這份改變,不恰好真正诠釋了武俠的本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可以預見,接下來的五年,向上而生的《天龍八部手遊》必然還将立足更多合作,繼續傳遞武俠文化的魅力。而在大衆心中埋下名為“武俠”的種子,必定會迎來再度開花結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