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找尋古村楊家峪

作者:充滿元氣的邊緣人

周末不能出京,臨時起意去探訪古村楊家峪!

時近中午,剛好趕到齋堂鎮,決定先填飽肚子再說。因為疫情原因人流稀少,大多數店鋪關門,開着的也隻提供外賣或者打包!停好車走了十幾分鐘才找到一家賣太和闆面的,跟老闆娘商量借我們倆凳子在外邊吃,她同意了,我們就點了兩碗面,加豆皮加蛋。

找尋古村楊家峪

等面的功夫往東一溜達,就發現了一棵粗大的國槐,看那紅牌牌,居然有510歲了,雖然有了鐵架支撐,看着也可能随時倒下,樹上挂了危險請勿靠近的提示牌,依舊不時的有遊人駐足觀看拍照留念!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面熟了,搬來凳子在門道裡湊合一下吧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我們正吃呢,過來幾個玩摩托的哥們兒問能否吃飯,老闆娘依舊堅持不能堂食,我們招呼他們,跟老闆借個凳,湊合吃碗面休息一下呗,哥幾個覺得不錯,嚷嚷着:每人一碗,寬的,能加的都加…

飯後往停車處走,無意間看到北側山上似有座廟宇,問村裡防疫的人那是什麼所在,答曰:天齊廟,高的跟天一樣的意思。開車過去居然跟我定位的楊家峪不差100米。盤山而上過了氣象站沒多遠路北側就是了。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原來是天仙廟(并不是天齊廟,跟孫大聖估計沒啥關系),廟門緊閉,不知供的什麼神靈仙!東側門縫大些,可把手機伸進去拍個照!

看完天仙廟又看了齋堂的全景,該去看楊家峪了,定位點離廟隻有100米,這一片小洋樓,哪來的古村,莫非是楊家峪新村?從新查詢導航,原來楊家峪在軍紅路上,離廟大約18公裡。

開車下山,回到109國道上,到軍紅路口向南進入軍紅路,車行5公裡左側掉頭,進入水泥路,沿盤山路車行不到三公裡就停在了一個社群服務站跟前

找尋古村楊家峪

看這幾排房子像是臨時周轉房或者新村,隻有一條雜種狗不停的狂叫,不見有人出來,我們心裡不免有些失落。決定往高處走走,看看村子全貌再說! 東南側的山坡上似有高大的樹木,決定先去看樹再看村!

往東走了半天,居然沒有找到靠近大樹的道兒!折回來往西,仔細找尋上山的小路,手腳并用,好不容易才到第一棵樹下!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這是棵油松,樹幹胸徑差不多四米,高約12米,樹冠覆寫得有直徑22、3米,看那紅牌,顯示它老人家已經500多歲了!此油松枝繁葉茂,樹幹筆直,枝條舒展,大有迎風展翅之勢!另外一棵在東邊大約100多米處,去到它跟前可費了吃奶的勁,因少有人來,幾乎無路可走,隻得一路披荊斬棘手足并用,生開出一條路來!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這棵樹也是油松,樹高約15米,胸徑約2.5米,樹冠約20來米,樹根外露很長,也很粗大,猶如巨龍騰空而起!

這就是傳說中的龍鳳二樹吧。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下得山來去村裡轉轉。

楊家峪村據傳始建于遼,興旺于清末民初,戶亦不過百,人不足300。位于門頭溝齋堂鎮東南15公裡,距京城86公裡,村東大寒嶺把關,村北髽髻(zhua ji)山護衛,南有龍鳳二松,村下玉玺峰守門,四面環山,層巒疊嶂,植被繁茂,海拔約710米。

雖然錯落有緻,卻是簇新的不見一人的爛尾的一座座四合院,随意進了一個院,除了院裡保留的香椿或者槐樹局部牆頭有些年頭,馬上興味闌珊,想要馬上離開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這時發現個碾房,小心腳下的水井!碾房坐西朝東,三間四梁八柱硬山式,磚牆,石闆屋頂,上壓瓦垅!前開敞着無門窗檻牆,左右兩間各有一盤不完整的碾子。中間北牆壁上有副對聯,上聯是:運旺起村村起運;下聯是:人能興地地興人。初讀來平淡無奇淺顯,細回味有點意思,原來是個回文聯,正反都可以讀。南間北牆壁有題字,似是一首不甚工整的打油詩,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日在村長、村書記帶領下修了碾房,是個公益事業,大家要遵先來後到的規則,愛護公物,互相友愛之類!因先看了幾處建立“古院”,覺得這碾房連同它牆上的文字也像個建立的噱頭…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出了碾房繼續往下走才見到幾個廢棄的老院子,算是标準的京西民居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最後走到村口像個高廟的地方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見到了保護碑和對面牆壁神龛(似是門神牌位,字迹不清)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找尋古村楊家峪

匆匆走回停車處,那個二哈又追來狂吠不止

找尋古村楊家峪

驅車下山,回望隐在山林中的小村

找尋古村楊家峪

心情複雜久久不能平靜,不時想起那副回文聯:運旺起村村起運,人能興地地興人!楊家峪因京西古道而建而興,又因國道的修建而衰落。據說那個把西遞宏村運作成5A的公司以3~5萬/院不等的價格買斷楊家峪村(那些仿古建立四合院就是他們的傑作),又有幹将王XX把楊家峪加持成傳統村落依然沒有改變它衰敗的命運,這是楊家峪村的宿命,也是全國大多數村莊的宿命吧!如今的楊家峪和北京西山裡那些消失的村莊一樣隻有兩種人光顧:一種是尋根祭祖的,他們想記住自己是從哪來的,這裡是祖先和自己的歸宿,他們隻在春節和清明時候來;另一種人就是尋幽探古的,他們想知道人是從哪來的又去了哪裡,那是他們心靈的寄托,這些人像我一樣一年四季可能都來!

不管楊家峪的父老鄉親們搬去了哪裡,但願他們像那兩棵龍鳳樹一樣長壽吉祥,像村口那棵古槐一樣健康如意!

2020.5.16于京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