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深處的千年長歎 上官婉兒

作者:鐵血闵月1

在上官婉兒墓志披露之前,曆史上隻記載了上官婉兒嫁給唐中宗,期間又與武三思私通(古代内宮與外臣聯系也稱私通),同時還和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鬧過绯聞。而嫁給唐高宗的史實,确實讓人震驚。

曆史深處的千年長歎 上官婉兒

一點紅妝恁珠眉,盛世才華歎榮華 奈何宮廷枉伶身,消得玉顔長安泣

上官婉兒雖然是高宗才人,疑是武則天指定的,為了給她一個名份,擺脫官奴婢或宮人身份,因為那時已經是高宗晚年,作為武則天來說這樣安排才不會被大臣反對。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陝州)人,祖籍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唐代女官、詩人、皇妃。武則天時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上官婉兒的才華在盛唐,幾乎沒有男性能望其項背。上官婉兒以罪臣之後随母鄭氏配入内庭為婢被納入皇宮 “官奴婢”。(其祖父上官儀因反對武則天稱帝而被殺),13歲的上官婉兒就憑借自己的才華被武則天選中,然後其憑自己努力,因聰慧善文,在充滿兇險的唐皇宮裡長期占據要職,其職權甚至達到首輔之權。

上官婉兒因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參與決斷,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在政壇、文壇有着顯要地位。曾經建議擴大圖書館,增設學士。

上官婉兒曾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唐史年紀》記:由上官婉兒登上彩樓閱進士之卷。凡是不合格的,就被上官婉兒從樓上扔下,一度“紙落如飛”。滿朝文人,沒有才華安得能如此果斷閱卷!上官婉兒的才華讓滿朝文人不敢逼視。

曆史深處的千年長歎 上官婉兒

葉下洞庭初開,思君萬裡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别意,惟怅久離居。

武則天為了上官婉兒能以正統名份的身份,将她冊封為唐中宗李顯的“昭容”。其早年因其才能被武則天選中,後來逐漸受到武則天重用,參與朝廷的奏章決斷。

即使到現代,上官婉兒的價值——才華橫溢的獨立女性。在泛善可陳的中國古代,文人學士不知凡幾,但如上官婉兒這樣從才華、權位完全可與男性比肩抗衡的女性,是沒有的。事實上當代人也可以在她身上找到一種價值投射。她是女性力量的诠釋,盛唐能夠繁華的代證。

并被武則天重用,說明盛唐武則天的開明,不拘一格用人,信任上官婉兒給予她施展才華的空間。

曆史深處的千年長歎 上官婉兒

近臣頓離殿堂,遠囚即陷诏獄,

以謀反從犯名,與父同獲死刑。

一點紅妝恁珠眉,盛世才華歎榮華 。奈何宮廷枉伶身,消得玉顔長安泣。

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景雲二年(711年),複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鹹陽縣茂道鄉洪渎原

因宮廷鬥争,上官婉兒 一生雖才華橫溢,卻始終處于政治漩渦之中,就連死後也無法從宮鬥中脫身。

公元710年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年芳47歲時和韋皇後、安樂公主一道被誅殺。但雖同為政變中被殺,曆史記載對上官婉兒與韋後、安樂公主的認定是完全不同的。

史書載,上官婉兒在唐中宗即位後,便成為了“韋武集團”(韋皇後和武三思)中的一員。但從墓志中披露的細節來看,上官婉兒和韋皇後的關系,并沒有像史書記載的那樣親密無間。

因為安樂公主是韋皇後和唐中宗最寵愛的女兒,安樂公主恃寵而驕、飛揚跋扈。

安樂公主曾在韋後的默許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這樣的違逆行為,在當時的政壇鬧得沸沸揚揚。

上官婉兒是強烈反對立安樂公主當“皇太女”的。她曾四次向唐中宗進谏,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發為尼,最終以喝毒藥這樣激烈的方式以死相谏。唐中宗“惜其才用、慜以堅貞”,廣求名醫,終于将處于死亡邊緣的上官婉兒救活。

最終唐中宗答應了上官婉兒的要求。上官婉兒上表,申請從昭容降為婕妤。而安樂公主的“皇太女”之夢,最終也沒能實作。

上官婉兒被賜為“懿淑天子、賢明神助”,并以唐睿宗的名義,為其篆刻墓志銘,獲得了“惠文”的谥号(唐代女性隻有皇後和幾位公主獲得此谥号)。一千年來,上官婉兒懷其淑被後輩贊其名!

一點紅妝恁珠眉,盛世才華歎榮華 。奈何宮廷枉伶身,消得玉顔長安泣。

天地和諧運作,遵循有道最佳!

得到的最佳在于,抽象成為具體;

具體到陰宅時,風水有氣最好!

聚氣除了造化,還須行家選址。

道理就像捏土、鑄就成型陶器,

人活一生一世,聚散禍福相倚,

但人都難完美,若誰完美如聖,

那定空前絕後,千年才出一個!

婕妤複姓上官,祖籍甘肅天水。

祖先五帝之一、颛顼高陽後人。

該祖所生兒子,楚國上官大夫,

後以官名為姓,子孫故姓上官;

該祖所生的女兒,是漢昭帝皇後,

後代襲爵多富,不富也未絕後。

曾祖父上官弘,隋朝滕王府中,

擔任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

轉任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職、尚書比部郎中,

宣城公吐萬緒,帶領他平江南,升任通議大夫。

堪稱學富五車、鑽研舉一反三。

後因侍奉炀帝、任江都宮副監,

遇叛未能幸免,衣冠冢葬長坂;

平生最大的武功,在于平定江南。

其祖父上官儀,曆任晉王府參軍、

太子東閣祭酒、弘文館之學士、

給事中及洗馬、大唐中書舍人、

四品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

行中書侍郎之職、三品副宰相,

追封為中書令、秦州都督稱号、

上柱國楚國公、食邑達三千戶,

盛如海納百川,位似高崖歸高山,

成材堪比良弓,做鐵定化好劍。

治學取精去粕,經典黯然失色;

寫作煙霞滿紙,斯時文化全盛。

至于從政當官,為國出謀劃策,

更象一石投水、舉重若輕高遠,

或象摘梅熬湯,自如巧妙獨特,

上司同僚下屬,凡事必常咨随,

出入皇家官家,親友盡皆沾光。

富足時不奢侈,高貴時不勢利。

在世享好名聲,聖旨賜滿華庭;

死後獲大皇恩,玉印陪葬陵墓。

父親上官庭芝,官至唐左千牛、周王府屬高位,

正宗官宦出身,名門望族嫡裔。

位極人臣伺帝,猶如皇帝心腹;

匡扶王室兩代,宛若周王喉舌。

如古樹般大氣,方顯大國風度;

如名馬般昂揚,才符合家族厚望。

然而禍起蕭牆,實乃其父運數,罷官解袍獲罪,

近臣頓離殿堂,遠囚即陷诏獄,

以謀反從犯名,與父同獲死刑。

雖追封黃門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也三千戶。

但葬于荒野處,連爺爺都不如;

且事後秘莫宣,候青史去評說。

婉兒天資淑德,聰慧如有神助。

書堆築成園林,飽讀如撷英華;

筆墨當作織機,織就錦繡文章。

十三歲封才人,頗具傑人天賦,

先帝平亂之後,除舊弊頒新政,

救百姓于水火,行天道通政令。

年号神龍元年,才人升為昭容。

時逢韋後亂政,皇室岌岌可危。

奸臣趁勢勾結,想立安樂公主,

皇太女私謀劃,欲與奸臣朋黨。

婉兒泣血死谏,忠君鞠躬盡瘁,

乞求皇帝下旨,速速鏟除亂黨。

先帝宅心仁厚,想家醜勿外揚,

婉兒知勢難挽,一時無計可施。

上中下策對付,上策請命審理,說後皇帝不從;

中策自請退位,不合制度未成;

再請削發為尼,帝命奪刀不允;

隻好出此下策,當殿飲鸩求死,幾乎倒斃金殿。

先帝愛憐其才,被其堅貞感動,

令衆禦醫會診,救回一線懸命。

經過月餘調治,身體才得痊愈。

衆臣請封婕妤,婉兒三辭方受。

後先帝被毒崩,天地宇宙俱哀。

皇後全面攝政,荼毒生靈百姓;

随後勾結外戚,意欲篡位奪權。

李隆基發兵谏,武力智取亂局,

既不違背祖制,也讓朝野順應,

拯救危險基業,帝位傳歸正軌。

婉兒轉危為安,絕處而後逢生。

但後獲罪株連,苟且偷生朝野;

事變冒犯天威,突然慘遭處死。

死時四十七歲。

後皇室平反之,朝廷深切哀悼,

再次按制度辦,以禮厚葬追封。

太平公主緻哀,紙儀五百匹絹,

另派專人往祭,悼詞哀婉凄切。

後到景雲元年、八月二十四日,

葬在雍州鹹陽、茂道鄉洪渎原,

一切葬儀循禮。

龍龜八卦陪葬,聖物與紅顔埋;

金印古琴入墓,樂聲同白骨萦。

最後敬刻悼詞:

出身高門大族,一戶源遠流長,

世代官宦沿襲,祖輩公侯相傳。

婕妤一生賢明,豔光且具機鋒,

宮闱得此良女,合制合規和諧。

香銷潇湘水斷,玉殒婉約山傾,

珍珠沉圓玦折,價值連城玉碎。

空看茔前茶樹,靜聽芳冢風聲,

一千年一萬年,懷其淑贊其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