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本文的“死海”,特指含鹽量居世界第三,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交界的大裂谷約旦裂谷的内陸鹽湖。因為地球上類似死海還有三處:含鹽量第二的南極洲唐胡安池,含鹽量第一的埃塞俄比亞的Gaet'ale Pond,中國的大英死海(四川省遂甯市大英縣地下古鹽湖,又稱"中國死海")。

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僅430.5米 ,南北長86公裡,東西寬5到16公裡,最深處為380.29米。西岸為猶太山地,東岸為外約旦高原,是一塊下沉的地殼,夾在兩個平行地質斷層崖之間。約旦河從北注入,每年向死海注入5.4億立方米水,
之是以稱為死海,有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從實體學角度了解,死海海水的含鹽量為一般海水的8.6倍,海水密度為1.17--1.227,而人體密度是1.02--1.097。相同的一個人,在死海中受到的浮力較大,任何人掉入死海,都會被海水産生的浮力托住。人們可以悠閑地躺在海面上,一手喝飲料,一手看手機,“随波逐流”! 不過,要擔心海水濺入眼睛不是好玩的事情,不小心喝了一口,胃也要難受好幾天,海水沾濕了手機,手機就報廢了。
第二,從生物學角度了解,死海海水及湖岸富含鹽分,溫度高,蒸發強烈,這樣的環境,魚兒與其他水生物都難以生存,岸邊及周圍地區也沒有植物生長,更沒有水草生長。
第三,在科學不發達的古時候,有許多關于死海的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個國王叫一個大臣去辦事,沒辦成,國王多次把他扔進海裡都沒死。又傳說,死海原是一片大陸。當地的居民由于作惡多端,拒不悔改,上帝為了懲罰他們,就把陸地變成了死海,讓他們既沒有水喝,也沒有種莊稼的水。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下令處決俘虜的奴隸。奴隸們被多次投入死海,都沒有淹死,且都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大驚失色,以為他們受神靈保佑,下令将他們全部釋放了,這也是死海稱呼的由來。
死海的形成。由于流入死海的河水,不斷蒸發,礦物質濃度不斷增加形成的。死海地帶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1C°,蒸發量較大。另外,幹燥少雨,年均降雨量隻有50毫米,而蒸發量是1400毫米左右。
死海,實際上并不“死”。美國和以色列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死海中,仍有幾種細菌和一種海藻生存。有一種叫做"盒狀嗜鹽細菌"的微生物,具有防鹽侵害的獨特蛋白質。80年代初,人們發現死海海水中迅速繁衍着一種紅色的鹽菌使海水不斷變紅,每立方厘米海水中約含有2000億個鹽菌,死海中還有一種單細胞藻類植物。
死海對人類有益。常在死海中浸泡,可以治療關節炎等慢性疾病。富含礦物質的死海黑泥,有健身美容之特殊功效。是以,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世界各地來到死海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