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起亞洲南部的國家——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一般人多半會聯想到兩個字:貧窮!
光看他的毗鄰國,寮國,緬甸,越南,泥泊爾等,都是大家印象中不發達,貧窮的國家。
孟加拉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全球最窮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直到2010年都還沒有超過800美元。

世界版圖
但事實上他們曾經也輝煌過,孟加拉在十七世紀時曾經是亞洲南部國家中經濟最發達的地方
甚至有曆史學家認為,這個區域居民的生活水準和實際工資,堪稱世界前段班列。
那麼這數百年間發生了什麼事,讓這樣一塊連老天都羨慕的土地走向衰敗!
孟加拉國會大廈
OK!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國家的基本資料
準确來說孟加拉指的是一個地區,區域内大部分是恒河三角洲,這塊土地被分成東西兩側
西邊的叫做西孟加拉,是印度的一個邦,東邊則是我們的主角孟加拉國
這個國家的土地面積大約是我們國内的安徽省這麼大
但人口多達一點六億人,是世界上人口稠密最多的國家之一
當地的天然資源還算豐富,除了有适合耕作的土地平原外,還有天然氣和煤炭之類的能源礦産
但因為社會整體規劃不完善,聯合國常年把孟加拉列為最貧窮國家之一
他們有個很知名的場景叫做“挂火車”很能展現出當地人口稠密的特色
每逢伊斯蘭開齋節将至,大量孟加拉人會搭火車返鄉過節,但火車運量不夠怎麼辦呢?
隻見人們爬上火車頂,或是站在火車兩側,整輛列車挂滿着人負重前行。
孟加拉不堪重負的火車
雖然他們近年來随着經濟的發展,已經減輕不少貧困問題
不過在孟國的大城市例如達卡
還是會看到髒亂的街道與極度擁塞的交通
而在大城市之外的地區,當地居民更是深深受到貧窮所苦
他們目前的貧困問題還有多嚴重呢?
統計發現孟國都市人口中,還有兩成的人生活在貧窮限制下
居住在貧民區的孟加拉人
至于鄉村地區則有超過三成,他們長期缺乏糧食,教育和醫療資源
甚至連道路鋪設都不完善
另外有三成鄉村人口被視為中等貧困狀态
意思是他們雖然擁有一小塊土地,但糧食仍無法滿足健康需求
現在的孟加拉正在想辦法擺脫貧窮的泥淖
孟加拉擁擠的街道交通
但如果把時間倒回十七世紀
這裡可是連歐洲人都稱羨的應許之地
這塊土地很早就因為港灣貿易而興起
并在蒙兀兒帝國統治期間達到巅峰
這個蒙兀兒帝國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後人所創
在阿拉伯語中就是蒙古的意思
他們在全盛時期領土幾乎涵蓋整個南亞地區
元朝時期版圖
而在蒙兀兒帝國廣大的疆域之中,有個地方被譽為萬國之首
這個地方就是現今的孟加拉地區
大約十七世紀時
蒙兀兒帝國統治孟加拉地區
他們對當地農業進行改革
還興建起一個大都市
作為穆斯林世界的貿易中心
這個都市就是現在的孟加拉首都達卡
孟加拉首都達卡
那個時期的孟加拉是整個帝國最富裕的省份
更是全球主要的貿易出口國
盛産棉布、棉花、絲綢、鋼鐵和造船,是全球知名的制造業中心
甚至有專家估計,當時孟加拉居民的生活水準和實際工資是世界上最高之一
當地産值在那個時代一度占全球GDP的12%
街道中擁擠的人群
這樣一個世界級都市終究不敵時代的動蕩
18世紀時孟加拉算是處于實質獨立的狀态,經濟也仍然強盛
但1757年的一場離奇的戰争扭轉當地的命運,這場戰争叫做普拉西戰役
當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跟孟加拉開戰,戰役剛開打時,孟加拉看起來相當強大
有一萬五千名騎兵和三萬五千名步兵,另外英國的死敵法國,還暗中送他們53尊大炮和專業炮手,反觀英國隻有不到1000個英國士兵和2000名印度士兵,加上9尊大炮
橫豎看來英國都将在遙遠的東方吃下敗仗
但在短短一天的戰争中,發生了幾件怪事讓戰局反轉
第一件事是孟加拉的大将帶兵潛逃,導緻他們士氣大傷
第二件事是法國成了豬隊友,不隻大炮射程沒有英國遠,炮手還因為沒有幫大炮遮蔽雨水,
導緻根本不能發射
結果英國拿下漂亮的勝仗,同時占據了這塊萬國之國
英國統治期間,由于把當地的營收拿去投資自己國家的工業革命,結果導緻孟加拉紡織業因為投入資金不足,技術力不升反退,出現去工業化的現象
另外英國因為管理不善,加上天花和幹旱等天災,導緻孟加拉1770年出現大饑荒
估計有100萬人到1000萬人死亡,種種亂象導緻當地在19世紀初期發生叛亂
雖然英國人之後改變統治政策,在當地興建電力和供水系統,開辟大型海港,以及鋪設在亞洲算是相當早的鐵路
但這并沒有讓孟加拉重返榮耀。而且很快地又發生一件大事,形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國
孟加拉雨水季節水位持續上漲
在廣大的亞洲南部地區,有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英國一直找不到辦法處理宗教之間的對立
結果在1947年,英屬印度解體,分化成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土,
而孟加拉地區的西邊歸印度所有,也就是今天的印度西孟加拉邦
東邊則歸屬巴基斯坦自治領土
熟悉世界曆史的朋友會知道,政治屬地的劃分如果沒有參考民族和文化,那鬥争肯定會随之而來
孟加拉也是大乘佛教發源地之一
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政府就是這種狀況
1971年孟加拉宣布獨立,印度也跟着介入巴國内戰,孟加拉人在戰争中遭到嚴重迫害
許多高知識分子是以身亡或逃離家園,最終孟加拉雖然順利成立共和國
但因為立國于戰亂之中,是以政治局勢相當不穩定,先是初任總統被政變軍人殺害,接着繼任總統也被殺,政黨和軍方之間的惡鬥不斷,幾乎要到2010年當地政治才比較穩定
航拍達卡河港口
此外當地稠密的人口以及缺乏工業技術,讓他們在獨立之初被美國戲稱為“國際廢材”
直到政治穩定,當地經濟才獲得發展的機會,孟加拉從繁榮到被殖民,再從被殖民到獨立後的政治動蕩,此至今日終于又有起色
先是人均GDP悄悄超越印度,另外聯合國還在去年通過孟加拉、寮國、和尼泊爾正式脫離全球46個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
孟加拉之是以能有所進步,有國内大學學者分析:關鍵在于他們學習亞洲一些國家如日本,南韓等崛起模式
這些國家的發展模式基本是出口導向政策
孟加拉教徒祈禱場面
一般來說可以分成設立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和發展輕工業三個部分
專家指出,孟加拉在獨立之後,将許多産業國有化,實施計劃經濟,不過計劃經濟的效果不佳
于是孟加拉政府開始經濟改革,但就像剛才說的,孟加拉的政治實在太混亂,經濟改革是以很緩慢
等到1980年才設立加工出口區,1982年才展開出口導向政策,并跟南韓的公司合作發展紡織産業
孟加拉工廠工作的人們
由于當地人工便宜,又處地利之便,孟加拉的紡織産業一飛沖天,現在已經是世界前幾大紡織出口國,吸引許多外資進駐
現在的孟加拉一方面仍有貧窮問題,但另外一方面經濟成長表現也确實不差
而孟加拉的案例還可以解答另一個問題,就是為何亞洲南部國家寮國,緬甸,越南等國家普遍會出現貧窮問題
攤開寮國,緬甸,越南,孟加拉等亞洲南部各國的人均GDP,很少有國家能超過一萬美元
學界普遍認為,這些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局不穩定
政治上的緊張甚至内戰,在大多數南亞國家都很常見
孟加拉女警
孟加拉的故事告訴我們,政治動亂一方面會導緻經濟政策無法推動
另一方面會導緻人民無法正常受教育,恐怖的是貧窮既是缺乏教育的原因
也是缺乏教育的結果,人民受教育程度不足,會導緻他們無法得到高收入的工作
而且國家是以沒有高技術和高知識的勞動力,進而降低對外資的吸引力
拖垮經濟成長,這就是孟加拉以及這些南部諸國目前最大的困境
另外這些國家的困窮也跟經曆過被殖民的曆史有關,殖民政府雖然替當地帶來現代化的契機
但殖民式經濟往往會帶來後遺症,像是英國在孟加拉專注發展經濟作物
孟加拉傳統婚禮
導緻産業發展不均勻,又或是英國在孟加拉和印度掏空當地經濟産出
導緻被殖民國失去成長的動力
有研究發現,英國在殖民期間從印度掠奪的金錢總數,至少數十兆美元
除此之外,殖民國不熟悉當地人文,硬是劃分行政區,結果埋下地區沖突的導火線
這種現象不隻發生在亞洲南部國家,也發生在中東,這都是地區發展緩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