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作者:長安武穴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有多難?

這種問題,一般沒有什麼量化标準。

有的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就是國際私立學校。有的孩子,就在住宅最近的學校随便上上。

不過,有人制作了一個以“撫養一個孩子到18歲的成本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标本。來對比幾個大國的養娃成本。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資料來源:Yu Wa 人口研究、Jefferies、經合組織、國家統計局

資料顯示,在中國撫養孩子的可支配收入倍數,是16倍,全球最貴。

日本、南韓緊追其後,分别為9倍和10倍左右,萬惡的美國則是5倍。

最便宜的,是澳洲,德國,瑞典,2~4倍。

總的來看,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在中國為什麼養孩子那麼貴?

據育娲人口研究智庫釋出的最新報告,中國家庭養育一個孩子到十八歲平均要花費48.5萬元。

其中,北京和上海家庭的平均養育成本最高,分别達到了96.9萬元和102.6萬元。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資料來源:育娲人口研究

這組資料僅僅計算把一個孩子養育到十八歲的用度,還不包括讀大學以及進入社會的後續成本,比如結婚,比如買房,比如彩禮……

如果算上大學成本,那麼0歲至大學大學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62.7萬元。

另外,如果計算平均生育成本相對于人均GDP的倍數,來對比在全球養孩子的難易程度,中國的這一倍數為6.9,在全球僅次于南韓,高于衆多發達國家。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資料來源:育娲人口研究

所謂的“生育成本”,既包括懷孕到分娩的成本(即“生的成本”),也包括養育和教育成本(即“育的成本”)。

生育成本是影響育齡家庭生育意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原國家衛計委,在2017年進行的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結果發現,育齡婦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

“經濟負擔重”、“年齡太大”、“沒人帶孩子”。

這三者的比重分别占77.4%、45.6%和33.2%。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這三個原因,無疑就是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生娃成本高的問題所在。

今天我們來一一分析。

從2019年大陸人均消費支出及構成來看。

中國老百姓,在吃飯、居住、交通上花的錢太多了。

這三個加起來,就占到了消費的70%。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育娲人口研究

再分解一下,就是我們的食物貴、房子貴、交通成本貴。

房子,就不再多提了。

掏空3代人的6個錢包,才能換一對年輕夫婦新家的首付。

很多人每個月的房貸就占了收入的一半,基本上賺的錢大頭都被房貸吃掉了。

食物貴和交通成本貴,這一點在物價漲幅上也能看出來。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資料來源:wind 澤平宏觀

5年來,幾乎都是正增長,很少有物價下降的情況。

沒有錢,是減少生娃的最關鍵原因。

除了房價、物價的高生活成本之外,職場關懷,和社會福利保障的缺失也是很多中國生育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我們知道,日本和南韓,推出了很多育兒獎勵。

比如幼稚園免費,女職工假期有數月之久,此外,還有大量的生育補貼。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歐美國家在這上面,相應的措施更加給力。

比如冰島,自2003年起,便給予每對夫妻9個月的假期來照顧新生兒。

有全日制工作的父母在育兒假期間還能得到80%的工資;此外,90%的冰島兒童都能進入到由國家出資建立的公立幼稚園就讀。

丹麥的法律,則給予夫妻雙方各32周的“父母假”,休完産假後,産婦有權回到原來的崗位照常上班。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不過,由于中國還沒有進入發達社會層面,這些補貼和照料,暫時還跟不上。

很多年輕夫妻生了娃,馬上就要去上班,孩子隻能交給自己父母照顧。

畢竟早教機構和幼兒事先串通的人所不是免費的,自費的價格,非常高昂。

在中國,養一個孩子成本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1.5倍

一個家庭,二個夫婦,生三個孩子,養四個老人。

八點上班,晚九下班,費十分力氣,還百萬房貸。

自己正在被996毒打,如果再生個吞金獸,稍有不慎,就會滑坡。

2021年的資料顯示,2020年結婚登記人數比2013年減少了40%,“90後”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僅為1.66個,比“80後”低10%,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女規模同比減少近370萬人。

當我們去挖掘現在年輕人躺平和内卷的原因時,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或許就是一個考量點。

而解決的方法,也很直覺。

降低房價、物價、教育成本和完善社會福利。

隻有建構一個寬裕、友好、平等的社會環境,才是目前提高生育率的良計。

希望我們早日等到這一天。

新聞來源:無相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