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3月15日電(邱慧軒)随着環城路來到石頭村,石軒村附近枯燥的普通灰色水泥路,逐漸變成了紅、灰、藍三色的道路,不禁讓人心曠神怡。石黑村四面環山,金油菜花開在田野裡,再過半個月,整個山林裡就會充滿這黃色。
從一個沒人問的小村莊,到一個世界文明的村莊
石黑村位于坑鄉東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牦牛山麓南坡,有雙馬、栗樹、下王、上王等古村落,可追溯至明代,屬于十九大首都。解放後,先後隸屬于石墅區文倫鄉、石頭鄉、坑鄉,撤區和該鄉是坑鄉至今,俗稱"三片"。2014年,村級規模調整,原雙馬、河裡、金山三村合并,并按曆史淵源,取雙馬谷稱"石林"之"石",金山、鶴枞源地為"玉溪"的"沼澤",因而命名為"石嶼村"。
2013年之前,石黑村隻是一個非常小而偏遠的村莊,道路狹窄破舊,村裡人煙稀少,全力以赴工作,隻有一些老人仍然堅守這片土地。但在2013年美麗鄉村建成後,這種現象被徹底打破,一些攝影愛好者來到了這個"金無處不在"的古村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裡。

石軒村的路已經修好了,水泥路代替了黃泥壩路,因為它與荔溪風景區的錫利昂巷路相連,還有大慶線,交通十分便利。村裡的文化廣場和停車場也相繼建成,房子後面古樹林,在樹林裡開辟了一條走道,交通200多米。在古老的樹林裡還有一棵近千年的樟樹,枝繁葉茂。在夏天,村民們漫步在森林中降溫,沒有蚊子叮咬,很好,不舒服。
該村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泸溪江的境内生起了王氏古村、栗樹古村,擁有儲存完好的安徽省唯一木屋——王子岩木屋、古廟9座、古宅37棟、古樟樹群。馬山、栗木眼劇堪稱歌劇的"活化石","下到風景"是遊客向往的田園仙境。該村也是古老的革命區,在Lumen縣擁有第一個蘇維埃政府 - 在岩石上。
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旅遊業發展,推出"168工程"
2015年,美麗村落建成後,吸引了北京愛多業戶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對石軒村的開發,開始策劃設計,打造大型戶外主題探險項目"黃山168"。項目起點位于金山村30北緯流明坑,向東延伸,遵循最佳體驗和生态保護的原則,有效連接配接山、古道、叢林、虎坡、峽谷、古村等戶外資源;這條路全長168公裡,是以"168工程"的名字由來。
"黃山168徒步旅行"每年都會舉辦國際越野活動,吸引了許多全球徒步旅行愛好者。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石黑村美麗的原始地方。
同樣在30号平行線上的是"向下"的風景。下位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牦牛南坡下,海拔600-650米,有棋盤石、白雲石遺址、馬石、馬石和紅軍糧洞等景點。下山村民住在山上,梯田層層,民俗風古樸,攝影景點為梯田,油菜花。站在下部,望向外望去,腳下上下望去的望村、岩庫和遠處的馬口村、栗樹、葉村、道路、河流都清晰可見,田園風光秀麗。
旅遊業發展起來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了家,村書記告訴記者,因為這個"168工程"解決了很多村裡人口就業問題,村民們願意一起回來為家鄉的建設做出貢獻。
村民王文麗高興地說:"美麗的鄉村建設,環境變得更好,沒有垃圾,非常幹淨,再加上'168工程'的投資,老百姓一直在其中得到效益。"
(來源:黃山新聞網 作者:邱慧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