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方山水 滿眼勝景

作者:光明網

一方山水 滿眼勝景

——河南南陽中醫藥産業發展和生态文明建設齊頭并進

光明日報記者 丁豔 王勝昔

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南陽市就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調研。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白水泛清波,田疇翻碧浪。南陽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大力發展中醫藥産業,推進生态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描繪出一幅宜居宜業宜創宜遊宜樂宜養的幸福美麗畫卷。

守正創新傳承發展

蒼柏翠竹,綠樹繁花。走進中醫祖庭醫聖祠,靜谧厚重的氛圍讓人肅然起敬。牆外,正在建設的醫聖祠文化園塔吊林立、施工正酣,一天一個新模樣,一天一個新高度。

如火如荼建設的醫聖祠文化園項目是傳播、弘揚、繼承仲景文化的重要陣地;2021年,張仲景醫藥文化節現場簽約125個項目,總投資1456億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南陽依據經方,制定中藥預防處方,全市有超過300家醫療機構提供免費茶飲服務,受益群衆超50萬人次……

一年間,南陽厚植仲景故裡優勢,不斷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1366”行動計劃,即建好南陽“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仲景文化地标建設工程等“三大工程”、做好建設一所“雙一流”中醫藥大學等“六個一項目”、開展中醫藥産業“名藥”等“六名塑造”行動,全面開啟中醫藥強市建設新征程。

藥香撲鼻的仲景經方養生藥浴、随時可供飲用的中醫養生茶、古色古香的中藥講堂室……走進南陽市宛城區的龍灣溫泉旅遊度假區,遊客迅速被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中醫元素所吸引。近兩年,已有近1.7萬人次的市外旅客到此體驗中醫康養項目。

龍灣溫泉旅遊度假區的良好發展是南陽市強力推動中醫康養産業的縮影。

藥膳産業的發展同樣受人關注。在南陽,黃花苗炖排骨、生姜羊肉湯等不少藥膳經過不斷改良,走上餐桌,成為人們心中的美味。

從醫聖祠古碑列道中走來,南陽中醫藥激蕩無限生機,打造“全球中醫聖地、全國中醫高地、全國中醫藥名都”的戰略目标正在實作。

綠色崛起美麗富民

藍天白雲下,南水北調渠首大壩巍峨矗立,一渠清水如一條玉練,在陽光下折射出鑽石般璀璨的光芒,一路奔騰,向北而去。

作為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陽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确立“綠色崛起、美麗富民”發展主線,以建立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為載體,奮力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南陽。

一方山水,滿眼勝景。

走進淅川縣馬蹬鎮雙泉觀國土綠化造林區,一排排一行行五角楓、山杏、山桃、火炬松、側柏等染綠了山崗。

“這裡原本是丹江口水庫附近的一個石漠化荒坡灘頭。去冬今春,我們投資3696萬元造林6192畝,昔日荒山變花園。”馬蹬鎮黨委書記夏丹說。

雙泉觀是水源區生态建設最直覺的反映之一。

南水北調,持續靠生态。

淅川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基礎十分脆弱,石漠化面積達125萬畝,其中重度石漠化55萬畝,且集中于丹江口水庫周圍,水土流失嚴重,直接威脅水質安全;57萬畝薄崗坡地如何讓72萬百姓緻富?如何實作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比翼齊飛?

淅川縣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九重鎮引進南陽一拱農業發展公司,在“大鄒莊”發展草莓等大棚種植1000畝;盛灣鎮引入福建盛客薯業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甘薯等訂單農業6500畝,把“小蕃薯”做成“大産業”……

截至目前,有50餘家企業投資生态産業,30餘萬畝的大櫻桃、軟籽石榴等染綠庫區,97.2萬畝無公害農産品示範基地惠及城鄉,“香花”牌小辣椒等一大批渠首名優農産品暢銷全國。

如今的南陽,“綠”的潛力不斷釋放,“水”的活力不斷激發,“氣”的品質不斷提升。

南陽守好“綠水青山”,終得“金山銀山”。

産業興旺糧安民富

水泥路面平整寬闊,光伏路燈整齊明亮,文化牆面圖文并茂,農家小院錯落有緻,花草樹木賞心悅目……近日,記者再訪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

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附近的鄒莊移民新村,共有175戶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他們從16公裡外的油坊崗村搬遷至此。

鄉村振興,産業為要。為了更好地支援鄒莊發展,淅川縣提出建設“大鄒莊”戰略,鄒莊村與鄰近的水閘、下孔、孔北4個村成立聯合黨支部,彙聚更多資源推進鄉村振興。同時,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種植和智慧農業。

在綠油油的麥田旁,有十幾棟鋼構的溫室大棚。“村裡流轉1000畝土地種草莓、苕尖,小麥收獲後全面開工,争取年底見效益。”鄒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崔麗萍說,“我們還建設了1000畝高标準農田,通過水肥藥一體化系統,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實作智能化種植。”

鄒莊村還成立了掘井人農業專業合作社,由黨支部統一管理,村民入股參與分紅;建成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引進藤編企業,拓寬村民就業管道。

“土地流轉一畝一年800元,務工有收入,産業發展有分紅。咱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村民張光先說。

南陽牽住産業興旺“牛鼻子”,着力打造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促進農業産業興旺。一年來,南陽共打造1個國家級、7個省級、20個市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培育出以牧原集團、想念面業等為龍頭的現代農業八大産業叢集。

南陽藏糧于地,堅守紅線不動搖。田間地頭,到處立着醒目的“田長制”公示牌,四級“田長”組織網絡體系已經建立。

南陽藏糧于技,注重科技提産量,大力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平台建設等“六大工程”。

晴日暖風生麥氣。一望無際的田疇麥浪翻滾,整齊排列的溫室大棚孕育希望,現代化的牧業小區生意盎然……一幅幸福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15日0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