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重新審視奧密克戎威脅,世衛稱歐洲200萬死亡人數為“毀滅性裡程碑”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正當越來越多的國家決定“與新冠病毒共存”時,一組數字給世界敲響了警鐘:5月12日,美國的新冠死亡人數已達100萬,其中有20萬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流行後感染死亡的;同一天,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宣布,其轄區的新冠死亡人數突破200萬人,并稱之為“一道毀滅性的裡程碑”。在非洲,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導緻多國病例激增。這些數字令那些“躺平”的國家也不得不重新審視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巨大威脅。一直以來,歐美的“躺平抗疫”和中國的“動态清零”總方針被各方拿來比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盡管任何防控措施都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一定影響,但相較于無價的、不可挽回的生命,這些代價是值得的,也是暫時的。“隻有盡快把疫情蔓延的勢頭遏制住,才能保障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美單日新增再次超10萬

“美國成為全球首個新冠死亡人數超過100萬的國家。”“德國之聲”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12日發表聲明說,100萬美國人死于新冠病毒,這是“不可替代的損失”,“作為一個國家,我們絕不能對這種悲傷感到麻木。我們必須對這種流行病保持警惕,并盡一切可能挽救盡可能多的生命。”他下令全美降半旗,以紀念這一“悲劇性的裡程碑”。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稱,在經曆今年初的死亡病例激增後,近幾個月來,美國每天的新冠死亡人數有所放緩,近7天的移動平均值約為每天320人,遠低于2月份的每天3000多人。“但新增病例和住院人數再次加速增長,其中許多與快速傳播的奧密克戎 BA.2.12.1子變體有關,現在占新感染病例的1/3以上。”

世界重新審視奧密克戎威脅,世衛稱歐洲200萬死亡人數為“毀滅性裡程碑”

拜登12日發表聲明宣布,已有100萬美國人死于新冠肺炎,全美降半旗緻哀。

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2日的統計,美國前一天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診病例近14萬,這是該數字連續三天超過10萬,比兩周前增加了約58%。而上一次美國的單日新增确診病例超過10萬,還是在今年2月中旬。即使這樣,許多美國媒體認為,官方統計的新增病例數字并不可靠。Axios新聞網稱,随着公共檢測設施的關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在家中自己做測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報告自己的陽性結果。舊金山地區的醫學專家表示,更可靠的廢水檢測資料表明,當地新增新冠感染者可能在過去兩周内翻了一番。

歐洲的疫情形勢也不容樂觀。世衛組織歐洲區辦事處12日發表聲明表示,歐洲長期以來是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目前死亡人數已超過200.2萬。“盡管這個數字是毀滅性的,但它僅占與新冠肺炎直接或間接總死亡人數的一小部分。”WHO歐洲地區共有5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若幹中亞地區國家。

據德新社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12日表示,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許多人現在已經“厭倦”了新冠疫情的消息。但現實是,大流行還沒有結束。他說,全球已有超過620萬人死于新冠肺炎。目前的疫情和令人擔憂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凸顯了大流行持續下去的風險。

美國12日聯合個别國家舉辦第二屆全球抗疫視訊峰會。《紐約時報》稱“中國引人注目地缺席”。趙立堅13日表示,中方歡迎一切有助于國際社會團結抗疫、科學抗疫的努力,但是我們反對任何國家借抗疫搞政治操弄。由于美方不顧中方嚴正立場,違背國際社會關于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執意邀請台灣方面參會,中方無法出席此次峰會。

傳染性更強毒株擴散多國

與此同時,奧密克戎毒株新亞型BA.4和BA.5已擴散至美國、歐洲和非洲的十多個國家。世衛組織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範克爾霍夫12日表示,BA.4已蔓延至至少16個國家,累計确診病例将近700例;BA.5則在至少17個國家出現,累計确診病例300多例。她說,盡管這兩種變異株的重症風險比原始株低,但傳染力似乎更強。美國CNBC報道稱,目前感染BA.4、BA.5的人數不多,但是“明顯的地理傳播(趨勢)顯示,這些變異株已成功擴散”。

世衛組織非洲區域辦事處應急負責人薩拉姆12日舉行線上釋出會确認,由于BA.4和BA.5的迅速傳播和非洲多國放松防控措施,南部非洲地區近期出現疫情反彈。在截至5月8日的一周内,該地區新增新冠确診病例約4.6萬,較上一周增加了32%。其中南非單周新增感染人數在過去3周内增長了3倍,那密比亞和史瓦濟蘭的單周新增感染人數也出現了反彈。南非衛生專家奧賽爾·馬哈茂德說,新變體的傳播速度比奧密克戎更快,加上南半球即将進入冬季,他呼籲衛生系統“準備好迎接高數量的感染”。

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5月13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過去24小時,南非新增新冠确診病例8920例,之前一天的數字更是破萬,單日新增創今年新高。過去一周,該國的核酸陽性率均在25%—31%之間。盡管南非衛生部本周二謹慎表示,是否宣布該國進入第五波疫情,還需觀察,但專家們似乎持有不同意見。南非流行病應對和創新中心(CERI)主任德奧利維拉早在4月28日就在其推特上警告,“第五波(疫情)已經到來”。他因發現新冠病毒的貝塔和奧密克戎變體而聞名。

疫苗接種率低仍是非洲防疫的短闆。《紐約時報》13日稱,非洲隻有不到20%的總人口完全接種了新冠疫苗,其背後的原因則很複雜。“非洲國家經過漫長的等待等來了新冠疫苗,但需求已經下降。”去年11月,南非一家公司與美國強生公司簽約在南非生産疫苗,成為非洲第一家獲準為當地市場生産新冠疫苗的工廠。但6個月過去了,該工廠尚未收到一份訂單。

中國疫情整體繼續呈現下降态勢

與此同時,中國的疫情形勢正在進一步好轉。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表示,近期,全國疫情整體繼續呈現下降态勢。5月5日以來,全國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數均低于5000例,5月12日全國新增本土感染者已降至2300例以下。目前上海市疫情整體向好,全市新增感染者數呈現穩定下降的趨勢;吉林省疫情處于掃尾階段,北京市近日新增感染者數量有所減少。他表示,目前全球疫情仍處于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疫情最終走向還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大陸仍将持續面臨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的巨大壓力。

在當天的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未接種疫苗和接種兩劑次、接種三劑次之間的保護作用差别非常明顯,接種兩劑次和接種三劑次疫苗對于預防重症和死亡作用也有明顯差别。一般來說差别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抗體水準變化情況;二是發病率、重症率、病死率的差别。

面對奧密克戎疫情,過去的社群防控标準現在還适用嗎?國家衛健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社群防控專家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介紹,奧密克戎疫情不同于以往疫情的特點,特别表現在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隐匿性強的特點。既往我們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利用“三公關聯”的疫情資訊劃分了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并對三區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這也是精準的要求。

“上海的封鎖即将結束”,彭博社13日引述上海市官員的話稱,該市正尋求在本月中旬之前實作社會面清零,即截斷新冠病毒在社會層面的傳播。

北韓報告新冠确診病例引發關注。在中國外交部1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出北韓疫情和在朝中國公民的健康問題。趙立堅表示,防疫工作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中朝雙方有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中方願同朝方一道,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互相支援,加強合作。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在朝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将密切關注北韓疫情發展情況,與朝方保持溝通,維護在朝中國公民的生命健康。

【環球時報駐南非、德國、南韓特約記者 許立 昭東 張靜 環球時報記者 莽九晨】

閱讀更多内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下傳登入新版“環球TIME”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