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多億年以前,第一個生命在地球上誕生,至今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數不勝數,但現在它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為什麼呢?因為地球的氣候是多變的,最為典型的就是冰河期和間冰期的交替出現。當冰河期到來時,陸地上就會出現常年不化的永久性冰川和冰蓋,而到了間冰期,這些冰川和冰蓋又會全部融化。當然,地球氣候的變化并不僅僅是冷與熱的交替,大氣成分、濕度、氧氣含量等都在不斷發生改變,有時還會出現長時間的極端氣候。生物要想在如此氣候多變的地球上存活下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生物會在氣候的變化過程中徹底滅絕,而有些生物則會通過進化來适應新的環境。

正是由于生物的滅絕和進化,是以每個時期的地球生物都各不相同,很少有生物能夠能夠保持原本的樣子在如此氣候多變的地球上存活至今。
不過也不是沒有,海蜘蛛就是一個例外。海蜘蛛與我們所熟悉的陸地蜘蛛還是具有一定親緣關系的,它們同屬于螯肢亞門,而且從外觀形态上來講,海蜘蛛與一些種類的蜘蛛頗為相似,比如房間之内經常能夠見到的“幽靈蛛”,這種蜘蛛最大的特點就是腿很長,而身子很小,海蜘蛛基本也是這個形态。雖然海蜘蛛與陸地蜘蛛有着一定的親緣關系,但它們的曆史可要比陸地蜘蛛久遠得多。
目前能夠确定時間的最為古老的海蜘蛛化石已經有5億歲了,這說明這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小動物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5億年。
這是一件令人頗感意外的事情,要知道在過往5億年的時間裡,地球氣候經曆了諸多的變化,其中還有五次因極端氣候所導緻的生物大滅絕,而海蜘蛛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的改變,它們沒有通過進化來适應環境,卻可以在各個不同的曆史時期繁衍生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氣候的變化是如何引起生物滅絕的。氣候變化導緻的生物滅絕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即直接滅絕和間接滅絕。
有些生物對于環境的适應能力天生較弱,是以當氣候發生突變時,它們便會首當其沖直接滅絕。
還有一些生物,它們對于氣候的适應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氣候的變化導緻了其它動物植物的滅絕,而這些動植物恰恰是這種動物賴以生存的食糧,是以它們終因食物短缺而走向了滅絕之路。此外,新的氣候環境會催生出新的物種,有些動物雖然頂住了環境的變化,也熬過了食物的短缺,但最終卻因新出現的天敵太過兇猛而走向了滅亡。由此可見,一個物種的存在有兩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吃與被吃,而這兩件事,海蜘蛛都拿捏得很好。
先說吃,海蜘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缺食物的。
海蜘蛛的身體是很小的,大多數的海蜘蛛身長還不足一厘米,是以它的肚子裡裝不下太多的食物,它也不需要太多的食物。一般情況下,海蜘蛛的食物主要以海洋軟體動物的體液和苔藓為主,而如果沒有這兩樣東西,任何能夠吃進嘴裡的有機物,都能夠成為它的食物,是以不論氣候如何變化,海蜘蛛都不會食物短缺。接下來就可以說被吃的事了,海蜘蛛有天敵嗎?沒有,而且一直都沒有,幾乎沒有任何一種海洋生物是以海蜘蛛為食的,因為海蜘蛛實在是沒有什麼好吃的。海蜘蛛的身體有一個小小的軀幹和八條腿組成,每條腿的足尖部位都有勾爪,附肢上還有鉗腳。
海蜘蛛鋒利的勾爪雖然不能對其它動物造成嚴重的傷害,但也會給捕食者帶來不少苦頭。
最重要的是,即便忍痛抓住了海蜘蛛,這個東西也沒有什麼好吃的,全身上下都找不出來兩條可以塞住牙縫的肉。而海蜘蛛的這種特點,一眼便能夠看出來,是以在過往的5億年間,都沒有任何動物對它感興趣。不愁吃,又不會被吃,可以說海蜘蛛能夠一直活下來全憑自身“足夠簡單”。是以複雜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強大,簡單有時才是不敗的法寶。這其實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有時候我們身處一個複雜的環境難以脫困,此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簡單,隻要自己夠簡單,再複雜的環境也無法傷害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