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作者:中東流浪站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足球:卡拉奇的萊亞裡,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卡拉奇是一些人眼中富有經濟活力的時尚之都,同時也是巴基斯坦臭名昭著的“罪惡之城”,居住在卡拉奇的人如被問起,基本都有說不完的被打劫、被盜竊的“血淚史”。卡拉奇是如何一步步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人口超過兩千萬的超級城市的呢?為什麼在這座城市的族群及其背後的幫派始終與政治有着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呢?卡拉奇城市的往事太長,本期讓我們先走進萊亞裡(Lyari)——一個古老的俾路支人社群,這裡素來被稱為“卡拉奇之母”和“小巴西”,為什麼卻成為幾十年來外國旅行者望而卻步的“禁地”呢?

2022年4月26日下午,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班車遭遇恐怖襲擊,造成三名孔子學院中方教師和一名巴方司機遇難,另有包括一名中方教師在内的多人受傷。

中方遇難者中,一名為四川師範大學派駐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黃桂平,他生于1963年,是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建院院長,于今年年初第二次赴任,本來很快就會退休。另外一名遇難者是生于1990年的河南姑娘、公派教師丁沐舫,熱愛電影和寫作,經常在自己的個人公衆号“丁小木”上分享自己的駐外漢語教師生活。還有一位遇難者是志願者陳賽,漂亮、善良的新疆女孩,她的朋友圈發出的最後一條狀态是——“努力、上進、自律是這個年紀該做的事”。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黃桂平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公派教師丁沐舫和她的學生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志願者陳賽和她的巴基斯坦學生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舊都,上世紀60年代将首都遷往伊斯蘭堡之後,依然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城市,瀕臨阿拉伯海,以人口規模而論是穆斯林世界的第一大城市。這座城市呈現着多樣化的面孔,英殖民殘留色彩濃厚,南亞、中東和非洲等不同的族群文化在這裡交融了近千年,是巴基斯坦最具國際化氣質的城市。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20世紀初的卡拉奇克利夫頓(Clifton)海灘,現在仍然是休閑旅遊勝地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卡拉奇的标志性建築弗裡爾大廳(Frere Hall),其曆史可追溯至信德省早期英國殖民時代。1865 年完工,最初是作為卡拉奇的市政廳而建設,現在被用作展覽館和圖書館

卡拉奇是一些人眼中富有經濟活力的時尚之都,同時也是巴基斯坦臭名昭著的“罪惡之城”,居住在卡拉奇的人如被問起,基本都有說不完的被打劫、被盜竊的“血淚史”。卡拉奇是如何一步步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人口超過兩千萬的超級城市的呢?為什麼在這座城市的族群及其背後的幫派始終與政治有着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呢?卡拉奇城市的往事太長,本期首先讓我們走進萊亞裡(Lyari)——一個古老的俾路支人社群,這裡素來被稱為“卡拉奇之母”和“小巴西”,為什麼卻成為幾十年來外國旅行者望而卻步“禁地”呢?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現代卡拉奇城市風貌

卡拉奇城市曆史與族群

巴基斯坦信德省的首府卡拉奇(Karachi),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第十二大城市。卡拉奇位于巴基斯坦南部,坐落于阿拉伯海沿岸、印度河三角洲西北部,作為交通樞紐,擁有巴基斯坦最大的兩個海港(卡拉奇港和本卡西姆港)和巴基斯坦最繁忙的機場(真納國際機場)。作為巴基斯坦的經濟、金融、工業和文化中心,卡拉奇還是巴基斯坦最國際化和最世俗化的城市,聚集了多元化的語言、種族和宗教。

● 卡拉奇地理位置

1947年至1959年間,卡拉奇是獨立後的巴基斯坦的第一個首都。它還被人們賦予“領袖之城”(the City of The Quaid)之稱,因為卡拉奇是備受尊崇的巴基斯坦國父和第一位總督穆罕默德·阿裡·真納(Muhammad Ali Jinnah)的出生地、1947年後的居住地和他的陵墓所在地,而在巴基斯坦,真納被尊稱為“Quaid-i-Azam”,在烏爾都語裡為“偉大領袖”之意。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巴基斯坦國父穆罕默德·阿裡·真納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瑪紮爾·伊·奎德(Mazar-e-Quaid),也被稱為真納陵墓、領袖陵或國家陵墓,是巴基斯坦創始人“偉大領袖”穆罕默德·阿裡·真納的最後安息之地。建于1970年,卡拉奇标志性建築之一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真納陵墓的設計受到烏茲别克斯坦布哈拉薩曼尼德陵墓的影響,該陵墓建于公元892年至943年之間

卡拉奇周圍地區在幾千年前便已有人居住,但這座城市的曆史一般追溯到18世紀初由信德人和俾路支人部落建立的一個被稱為“Kolachi”的漁村。19世紀中葉,卡拉奇随信德省被英國占領,其重要性也開始急劇上升。英國政府在卡拉奇進行了大規模建設,将這座城市改造成一個主要的海港,并将其與遍布印度次大陸的龐大鐵路網連接配接起來,後來還成為英軍總部所在地。到1947年印巴分治時,卡拉奇已成為信德省最大城市,約有人口40萬,同時也成為新誕生的巴基斯坦的首都、主要港口和工業、商業、行政管理中心。

巴基斯坦的獨立使得卡拉奇的人口和族群結構發生了巨變。卡拉奇的居民曾經以信德人和俾路支人為主,信仰印度教的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51.1%。1947年的印巴分治将當時的英屬印度分割為兩個新的獨立領土,即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成立的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口交換。1947年底到1948年初,數十萬來自印度的穆斯林難民湧入卡拉奇,印度教居民大量外逃,人口占比下降至1.7%。這些來自印度的穆斯林移民大多來自中上階級,受過良好教育,說烏爾都語。這些穆斯林移民及其後代被稱為穆哈吉爾人(Muhajir),在烏爾都語裡的字面意思即為“移民”。他們在卡拉奇建立了巴基斯坦最大的穆哈吉爾社群,控制了卡拉奇的大部分商業,引起當地信德人和激進的信德民族主義者的憤恨。

而穆哈吉爾人雖然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但不滿當時巴基斯坦的公職配額制度,認為該制度幫助了信德人取得大學名額和公務員職位,而穆哈吉爾人則是受到配額制度歧視和壓迫的受害者。1984年,旨在保護穆哈吉爾社群利益的世俗政黨“統一民族運動”(MuttahidaQaumi Movement,簡稱MQM,原名為MuhajirQaumi Movement)正式創立,并一度成為卡拉奇市的主要政治力量。

此外,1971年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獨立後,一批來自孟加拉國的移民湧入卡拉奇并融入進了講烏爾都語的穆哈吉爾族群中。八十年代後,大量來自阿富汗及其他地區的普什圖難民也陸續遷入卡拉奇。這些移民的進入使得卡拉奇的族群構成愈加複雜,市内的種族、宗派、政治沖突更不斷加深,帶來大量的城市暴力和犯罪浪潮。其中,當地信德人、俾路支人與來自印度的穆哈吉爾人之間的暴力沖突尤為尖銳。而卡拉奇市内的貧困居民區萊亞利(Lyari)就是其中一個犯罪和暴力中心。

● 位于卡拉奇城市西北的萊亞裡(Lyari),西部與俾路支斯坦省接壤

萊亞裡的曆史、政治與幫派

萊亞裡據說是卡拉奇最古老的居民區之一,當地居民稱其為“卡拉奇之母”。據說它的名字來源于一種生長在墓地中的樹。在 1729 年卡拉奇市正式成立之前,萊亞裡的第一批居民是1725 年抵達的信德漁民和來自俾路支斯坦南部馬克蘭地區的俾路支漁民。1770 年和 1795 年,更大一批的俾路支移民浪潮到來。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19世紀初的萊亞裡

卡拉奇的大多數信德人過去和現在都從事與漁業有關的營生(作為漁民、水手和小船經營者)。他們還構成了卡拉奇港口和海港雇用的最大勞動力。1886 年,萊亞裡的人口為 24600 人,是卡拉奇的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而卡拉奇卻又以印度教徒為主。在這個時期,萊亞裡被統治者忽視了,因為英國行政人員和印度教商業社群對發展穆斯林占多數的勞工階級地區沒有興趣,于是選擇發展港口和卡拉奇東部。結果,萊亞裡以一種無序的方式發展,蘆葦和泥磚建造的貧民區就是當時萊亞裡的特征。20 世紀初,卡拉奇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都居住在萊亞裡地區。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1947年前的萊亞裡市場

多年來,特别是在 1947 年巴基斯坦成立之後,萊亞裡也開始見證普什圖人、信德人和穆哈吉爾人的湧入,并且在過去 30 年中,許多阿富汗、孟加拉人和緬甸勞工階級移民也在這裡定居。

1928 年,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征服了西俾路支部落後,從伊朗地區來到萊亞裡的俾路支移民增加。俾路支人此時是該地區的主要群體,而各路俾路支人的到來也使得萊亞裡被确立為俾路支社會和政治活動最突出的城市中心,進而促進了俾路支語言和文學的發展以及俾路支文字的發展。

1930 年代,古拉姆·穆罕默德·努魯丁(Ghulam Muhammad Nooruddin)在萊亞裡成立了一個政治組織——俾路支聯盟,該聯盟作為聚集了許多俾路支青年人的政治團體,是很多著名的俾路支政治組織上司人開啟政治生涯的發源地。

1941 年,萊亞裡的人口達到八萬多人。巴基斯坦獨立後,萊亞裡地區發展問題仍然被忽視,當時當地的統治者更關注在該地區安置來自印度難民的問題,而非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當時萊亞裡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北部郊區。到 1956 年,萊亞裡的人口迅速增長到大約 360000 人。在 1950 年代後期,巴基斯坦阿尤布·汗将軍試圖通過将萊亞裡的人口遷移到卡拉奇北部,以提升卡拉奇市中部的城市環境,但當地居民強烈反對,盡管當時萊亞裡甚至都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家庭的房屋被強行拆除。這導緻了公衆對政府及其盟友的強烈抗議。這件事為全國人民黨(NAP)和人民聯盟(AL)的出現鋪平了道路。疏散問題使政治環境變得緊張。最後,政治壓力迫使當局重新考慮搬遷計劃,并将其擱置。之後,一個名為萊亞裡學生聯合會的新生學生團體在此期間與左傾的全國學生聯合會 (NSF) 聯手,他們的政治行動為巴基斯坦人民黨 (PPP) 的創立和出現奠定了基礎。

類似于香港殖民時代的“九龍城寨”,治理的空白同樣滋生了貧困的萊亞裡社群的幫派組織,萊亞裡這座城市中的“圍城”掌管在當地幾大幫派手中,既是黑幫管理,包括販毒在内的各色“生意”必然不在少數。

1964年,爸爸·穆罕默德(Dad Muhammad),又名達達爾(Dadal),與在雷克斯電影院工作的兄弟謝魯(Sheru)結成幫派,開始非法販賣大麻。達達爾是拉赫曼·俾路支( Rehman Baloch),這個日後在萊亞裡“劫富濟貧”極其富有聲望的幫派頭領的父親,達達爾和謝魯一起執掌了卡拉奇最大的毒販集團卡拉納格(Kala Nag)。之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壯大,萊亞裡逐漸形成了由拉赫曼·俾路支(Rahman Baloch)和阿爾沙德·帕普(Arshad Pappu)上司的兩個敵對幫派平分天下的局面。

萊亞裡的幫派、政治與慈善——拉赫曼·俾路支和烏紮爾·俾路支

萊亞裡幫派與黨派的關系錯綜複雜,當地幫派需要政黨的支援,而在選舉的時候政黨也需要幫派的幫助。20世紀70年代,萊亞裡成為佐勒菲卡爾·阿裡·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1928-1979)競選總理的基地,1987年,阿裡·布托之女貝娜齊爾·布托(Benazir Bhutto)從該地區的一個席位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随後兩度擔任巴基斯坦總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萊亞裡一直是巴基斯坦人民黨(PPP)的支援者,長期以來該黨派一直尋求與當地幫派合作以打擊政治競争對手或拉攏選民。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佐勒菲卡爾·阿裡·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來自一個信德族和拉傑普特穆斯林家族。他的父親沙阿·納瓦茲·布托是印度朱納格特土邦末代納瓦蔔的财政、稅務和民事審判官并和英屬印度的政府關系密切。阿裡·布托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法律,後在英國從事律師工作和執教。1953年回到巴基斯坦從政,1965年建立巴基斯坦人民黨(PPP),1971年出任巴基斯坦第四任總統,1977年被齊亞·哈克處以絞刑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貝娜齊爾·布托(Benazir Bhutto ,1953-2007),1988-1990年和1993-1996年曾經擔任巴基斯坦總理,伊斯蘭世界的第一位女總理。2007年12月27日,她在參加競選集會時遇刺身亡。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貝娜齊爾·布托與支援者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阿西夫·阿裡·紮爾達裡(Asif Ali Zardari),貝娜齊爾·布托丈夫,貝娜齊爾遇刺後任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巴基斯坦前總統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貝娜齊爾·布托之子比拉瓦爾·布托·紮爾達裡(Bilawal Bhutto Zardari),現任巴基斯坦外交部長,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

拉赫曼·俾路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随着毒品肆虐,萊亞裡幫派鬥争不休,2003年阿爾沙德·帕普(Arshad Pappu)和拉赫曼·俾路支(Rahman Baloch)上司的兩個敵對幫派分别掌控該地區,雙方劍拔弩張。沖突重重。2006年,警方逮捕了阿爾沙德·帕普并将其投入監獄後,阿爾沙德·帕普的幫派勢力愈發被削弱。拉赫曼開始在萊亞裡擴大自己的控制,到2007年底,他基本上已經全部控制了該地區。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萊亞裡“教父”拉赫曼·俾路支(Rahman Baloch)

同年,時任巴基斯坦總統佩爾韋茲·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在重重壓力下同意舉行自由選舉,随着貝娜齊爾·布托從海外流亡回國主持巴基斯坦人民黨的競選活動,該黨在萊亞裡地區的現任議員拉攏拉赫曼的幫派以抵禦來自該地區獨立候選人的挑戰,控制當地票源赢得選舉,并承諾拉赫曼将會從勝選中獲利,将被允許自由敲詐當地企業、走私毒品和武器彈藥等。據稱拉赫曼甚至在貝娜齊爾·布托的安全機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在貝娜齊爾·布托的卡拉奇回國遊行爆炸發生後不久,這位人民黨領袖被營救出來,并由拉赫曼安排的警衛轉移到Bilawal House(布托家族居住地)。是以拉赫曼對巴基斯坦人民黨事務有發言權,并成為佐勒菲卡爾·米爾紮(Zulfiqar Mirza)的門徒,他是貝娜齊爾·布托的丈夫——曾任巴基斯坦總統的阿西夫·阿裡·紮爾達裡(Asif Ali Zardari)的老朋友,後來成為信德省的内政部長。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拉赫曼·俾路支主管貝娜齊爾·布托的出行安全(紅圈中為拉赫曼·俾路支)

2008年,巴基斯坦人民黨推動人民和平委員會(People’s Amn Committee/ PAC)作為萊亞裡非正式統治組織成立,以對抗卡拉奇地區的穆哈吉爾政黨“統一民族運動”(MQM),阿西夫·阿裡·紮爾達裡和佐勒菲卡爾·米爾紮敲定任命拉赫曼為該組織上司人,負責管理該地區事務及管制犯罪行為。在此期間,拉赫曼在萊亞裡積極從事慈善事業、向窮人分發口糧、建立醫療診所、支援教育事業和體育活動以及打擊犯罪等行為,使其名聲大震。但拉赫曼很快就與巴基斯坦人民黨鬧翻了,據說是其政治野心威脅到了巴基斯坦人民黨的上司,2009年他成了通緝犯,并在當年8月9日與警方的一次交火中被擊斃。

烏紮爾·俾路支

烏紮爾·俾路支(Uzair Baloch)被巴基斯坦人民黨選中為人民和平委員會的新上司人,同時他也是拉赫曼的表親。在阿爾沙德·帕普和拉赫曼·俾路支的戰争打響初期加入了拉赫曼的幫派,他的父親法伊祖(Faizu)被阿爾沙德·帕普的幫派綁架殺害後,烏紮爾誓言要報仇,并迅速成為拉赫曼的得力助手。在接替拉赫曼後,一開始,烏紮爾繼續沿着同樣的路徑甚至比拉赫曼更順從,明确地把自己框定為萊亞裡的領袖,在該地區從事慈善事業以及進一步擴充人民和平委員會的結構和功能。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烏紮爾·俾路支(Uzair Baloch)

烏紮爾深知,進行慈善活動,獲得群眾的支援,是他可以獲得尊敬的道路。他在嘗試逐漸将人民和平委員會由一個黑幫組織轉變為一個合法的政府組織,這也是他鞏固地位的必要。是以,他在萊亞裡自己的控制區内建立了一系列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他的行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他的控制區域要比其他地區安全很多,人們都在大街的店鋪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甚至人們可以一個人夜間出門也不用擔心被搶劫。除了和“統一民族運動”(Muttahida Qaumi Movement)相關幫派控制區域鄰近的地方一片荒蕪以外,很多在穆沙拉夫執政時期沒有半點工程的地段迎來了很大的改觀。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烏紮爾仿佛在嘗試由幫派首領轉型成一名正式的政治家。他利用人民和平委員會的力量,與各種政界人物來往交談。2014年,巴基斯坦街頭的海報上甚至将他與巴基斯坦國父真納并列。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2014年卡拉奇的街頭海報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從左到右分别是:拉赫曼·俾路支、佐勒菲卡爾·阿裡·布托、貝娜齊爾·布托、阿西夫·阿裡·紮爾達裡、烏紮爾·俾路支

然而,地區幫派的轉型之路困難重重,既有内患,也有外憂。内部,幫派政治任務不能離開幫派的武力部門,而幫派血腥的鬥争加大了樹立外敵的可能性。以人民和平委員會為例,它被分為A、B兩組。A組是政治部門,進行政治決策和财政款項配置設定,是一個政治性的組織;而B部則是軍事組織,由巴巴· 拉德拉(Baba Ladla),原名努爾· 穆罕默德(Noor Mohammad)帶領。烏紮爾名義上是組織的首領,但實際上它隻能掌控A組成員。B組則依仗武力,進行毒品交易、賭場經營、放高利貸等活動。

人民和平委員會的轉型之路由此陷入了兩難困境:如果烏紮爾希望成為合法的政治家,那麼他必須能夠控制B組,進而使它們随時可以被收編入政府軍,但烏紮爾需要軍事組織保證自己的地位,是以他不能對拉德拉進行過分的限制。

與此同時,人民和平委員會還将俾路支人的身份和文化作為一種團結手段,稱其上司人為“薩達爾(即部落長老Sardars)”,并慶祝俾路支文化節。此外還定期舉行抗議示威和集會,以動員支援,向政府施壓,并維護其作為該地區強大政治力量的地位。在此之後,烏紮爾和巴基斯坦人民黨的沖突漸生。

2011年3月,政府正式取締人民和平委員會,烏紮爾随後宣布關閉所有部門,事實上該組織繼續以非公開的方式運作。同年夏天,烏紮爾在布托家與巴基斯坦人民黨成員、紮爾達裡總統的兄弟奧維斯·穆紮法爾·塔比(Owais Muzaffar Tappi),兩人就烏紮爾拒絕接受巴基斯坦人民黨的政治指導發生了沖突。不久之後,巴基斯坦人民黨譴責了人民和平委員會,省政府還在幾起謀殺案中指控了烏紮爾和其他人民和平委員會的成員。

随着烏紮爾日漸發展成巴基斯坦人民黨的一個嚴重負擔,2012年4月27日信德省警方發起了一場針對烏紮爾和人民和平委員會的萊亞裡行動。然而武器不足的警察很快在萊亞裡的網狀街道陷入困境,一周之後這一行動也被取消。在這一過程中,烏紮爾被萊亞裡譽為英雄,萊亞裡的老百姓自發走上街頭抗議警察的行動,稱烏紮爾是“無辜者”。“團結的萊亞裡,能戰勝一切!”居民們這樣喊道,并用自己的方式支援着這位“幫派老大”。而巴基斯坦人民黨在該地區聲望大減。值得一提的是納瓦茲·謝裡夫的出面幹預,他利用競争對手之間的沖突成功赢得了萊亞裡人民的選票,巴基斯坦穆盟(謝派)的信德省上司人拉賈·賽義德(Raja Saeed)會見烏紮爾,并表達了對萊亞裡人民的聲援。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烏紮爾·俾路支(左)和拉赫曼·俾路支(右)

在2013年巴基斯坦全國及省級選舉中,巴基斯坦人民黨和烏紮爾及其人民和平委員會不得不再度互相拉攏以鞏固公權力。随後,在外部面臨着納瓦茲·謝裡夫啟動遊騎兵進行的新一輪的打擊幫派活動時,人民和平委員會内部的烏紮爾和B部分上司人巴巴 · 拉德拉(Baba Ladla)沖突叢生,在政治勢力的慫恿下互相殘殺。最終人民和平委員會分裂,烏紮爾和巴巴 · 拉德拉也被迫流亡海外。

2015年烏紮爾·俾路支在迪拜機場被國際刑警組織逮捕并被引渡回巴基斯坦。另一位上司人,巴巴· 拉德拉,也于2017年死于槍戰。2020年,烏紮爾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一說2021年,法庭撤銷了對烏紮爾數起案件的指控。且直到2022年,越來越多的指控被撤銷)。

兩位人民和平委員會的上司人的時代都已結束。巴基斯坦黎明報于2021年發表觀點,稱唯一能夠穩定秩序的方法便是對幫派“采取軍事行動”,萊亞裡幫派陷入了合法性的危機之中。也許,是否能由一個幫派轉變為政治團體已經沒有那麼重要。問題的關鍵在于,幫派中的人們能否逃脫那充滿了危險和機遇的無盡相殺。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烏紮爾被捕

南亞“小巴西”和“拳擊工廠 ”——萊亞裡的足球、拳擊和歌舞

足球

萊亞裡還以其“盛産”才華橫溢的足球運動員而聞名。萊亞裡擁有100 多家足球俱樂部和兩個體育場,被稱為“小巴西”。

在萊亞裡,最受歡迎的兩項運動是足球和拳擊,參加體育運動也被作為讓青少年遠離毒品以及擷取就業機會(成為球隊雇員)和教育資源的一種方式,因而廣受歡迎。萊亞裡培養出了巴基斯坦最偉大的足球運動員,如阿蔔杜勒·加福爾·馬吉納(Abdul Ghafoor Majna)、穆薩·加齊(Musa Ghazi)、圖拉布·阿裡(Turab Ali)等,以及巴基斯坦兩位奧運會個人獎牌獲得者之一的拳擊手侯賽因·沙阿(Hussain Shah)。

萊亞裡,毗鄰港口區,曾經有很多貿易。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商船停靠在萊裡亞附近的港口。許多熱愛足球運動的水手來到萊亞裡尋找場地踢球。此後萊亞裡掀起了“足球熱”。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萊亞裡足球俱樂部,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不少非裔混血面孔,他們被稱作西迪(Sheedis)人,他們也因為大多數從俾路支斯坦的馬克蘭地區移民而來而被稱作“馬克蘭人(Makrani)”,同巴西國内不少人口一樣,是奴隸貿易造成的全球非洲僑民的一部分。被認為是在 7 世紀開始并持續到 18 世紀的國際奴隸貿易高峰期被帶到巴基斯坦海岸的非洲奴隸的後裔。西迪人約占萊亞裡人口的四分之一

新秀足球學院(Rising Stars Football Academy)是位于萊亞裡的一所小型足球學校,6至15歲的兒童可以在這裡接受免費教育訓練。在比賽時,他們不會用真名稱呼彼此。相反,他們使用自己足球偶像的名字。學校的小院子對這些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塊神聖的土地。他們甚至不介意在沒有草的地方跑步——隻要他們被允許在那裡訓練。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孩子們在泥地上踢球

他們的教練穆拉德本人曾是職業足球運動員,長期失業。盡管入不敷出,他還是承擔起了支援該地區許多孩子的夢想的責任。“我自己就是一名足球運動員。我曾為海德裡·俾路支隊和巴基斯坦國家銀行隊效力,同時也是巴基斯坦足球隊國家訓練營的一員。我曾常常看着這些孩子在街上踢足球。于是我心想,為什麼不把他們帶到這裡來訓練呢?有人最終可能會成為足球明星,誰知道呢?” 穆拉德說。“雨後地上滿是水坑,孩子們很難訓練,”他指出。“我讓他們從家裡帶上掃帚和雨刷,這樣我們就可以盡可能地把水排幹。”

拳擊

除了打球,萊亞裡人還以擅長拳擊而聞名。

萊亞裡擁有超過22家由私人業主和前拳擊手經營的拳擊俱樂部,是巴基斯坦的“拳擊工廠”。“拳擊熱潮”一度興盛,以至于運動員即使在工作一整天後也不會錯過訓練課程。巴基斯坦國家拳擊冠軍揚·穆罕默德·俾路支(Jan Muhammad Baloch)正是來自萊亞裡。他代表巴基斯坦參加了許多國際賽事并收獲了多枚獎牌。

16歲的艾莉亞·蘇姆羅來自萊亞裡——多年來這裡是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的家園。是以,艾莉亞的父親哈尼夫·蘇姆羅發現她對這項運動越來越感興趣時,自然而然地鼓勵她從事拳擊運動。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艾莉亞在比賽中戰勝了對手

迄今為止,艾莉亞在參加的所有重量級比賽中均保持不敗的戰績。此外,她還參加了國家級拳擊比賽。在比賽中,她擊敗了一名男孩,成為該國第一位擊敗同齡、同量級男性對手的女拳擊手。當她代表卡拉奇參加俾路支省的一項錦标賽時,她在沒有任何戰鬥的情況下赢得了比賽——她的對手,一位來自奎達的運動員不敢與她對戰。

嘻哈音樂

幾十年來一直被幫派暴力和貧困困擾,萊亞裡曾經被認為是巴基斯坦最危險的地區之一,但這些嚴峻的現實也激發了一代創作者的靈感,并催生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嘻哈市場。

多年來,巴基斯坦歌手鮮少涉足嘻哈音樂。但在萊裡亞,說唱歌手們受到 Tupac Shakur(美國說唱歌手) 等人的影響,從自己的經曆中尋找靈感并以說唱的方式反映社會弊病和貧民的生活。

黑幫、毒品、政治、嘻哈:卡拉奇,這裡是外國人望而卻步的禁地

● 說唱歌手Eva B

Eva B曾經是來自萊亞裡的鮮為人知的說唱歌手,現已成為巴基斯坦最新潮的音樂明星,在 YouTube 上獲得了數百萬的點選量。她不僅是巴基斯坦第一位女說唱歌手,還是俾路支族第一位戴面紗的女說唱歌手。現在面紗已成為她的一個象征性特征。“如果我不戴它,我會感覺不舒服或表現不佳。面紗剛好蓋住我的臉;它無法掩蓋或帶走我的才能。”

Eva B用烏爾都語和俾路支語創作,歌曲的内容觸及了巴基斯坦社會面臨的大量問題。“我想通過我的說唱讓人們聽到我的故事和萊亞裡女性的故事。我來自一個隻有少數女孩可以工作的地方,而我的社會并不認為一個說唱的女孩是受人尊敬的——我想挑戰這一點。” Eva B說。

我們懷着沉痛的心情緬懷這三位平凡而偉大的漢語工作者,你們的名字已然寫進了卡拉奇這座城市的曆史。我們相信這座城市善良的人們也同樣的悲傷,同樣的憎恨恐怖主義。你們為這片土地的人們奉獻的青春與汗水,将鼓舞更多有理想的人加入到這項有意義的國際文化交流事業。

參考資料:Dawn, TheNews, Wikipedia,Football Pakistan,Omair khalid Inc.,The Express Tribune,法新社,Pakistan Today

圖檔來源于網絡

作者:曾虹、朱豔、周诠傑、羅婧、齊紀

稽核:馬征

排版:陸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