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作者:後街電影天堂

#影視雜談#

國内每年都會出幾部流水線青春愛情片。

讓我們一聽到青春愛情片,就忍不住地鐵老人臉。

但有問題的從來不是青春愛情這一題材,而是選擇粗制濫造的某些國内電影人。

而要讨論青春影片,有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岩井俊二。

大家熟知他拍的《情書》,但他的好作品可不止這一部。今天想要講的是他2004年的電影《花與愛麗絲》。

主演蒼井優,鈴木杏。從攝影畫面,到音樂,到巧妙治愈的叙事,《花與愛麗絲》做到了一部青春電影的極緻。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青春期三角戀

《花與愛麗絲》的故事,講述的是兩個花季少女與一名木讷少年的故事。

少女花(鈴木杏飾)暗戀學長宮本,在宮本意外撞到東西倒地,産生失憶的錯覺時,對他撒下了一個中二荒誕的謊。

花撒謊說自己是宮本的戀人,而木讷古怪的少年也迷糊相信了他。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但二人開始相處之後,宮本發現自己對花并沒有産生戀人該有的心動。

謊言一旦開頭,就會打開無數個謊言的潘多拉魔盒。

為了繼續與宮本戀愛,花不得不拉上閨蜜愛麗絲(蒼井優飾)幫她圓謊。

但宮本卻發現自己喜歡的人是愛麗絲,兩個少女的友情也是以岌岌可危。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但導演顯然并不是為了隻拍一場青春期三角戀的故事。

在這場由花主導的鬧劇中,導演用中二,漫畫的畫風,為我們展示兩個鮮活中二的青春期少女。

她們就像是同一根枝蔓長出來的兩朵不同花朵,在青春的季節裡互相簇擁着彼此,少了誰,剩下的那個都會無比寂寞。

在唯美的櫻花樹下嬉鬧與在芭蕾教室盡情起舞的花季少女,代表着青春與年輕的美好。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但是好的青春片細緻入微的展示美好與熱鬧青春的同時,也挖掘主角身上的陰影與遺憾。

是以你會在岩井俊二的青春片裡,看到的不隻是青春期的愛情,還有親情。以及青澀的少年少女們在蛻變成成熟的大人前,那段真實鮮活的人生成長經曆。

中二少年Hana

Hana花是岩井俊二青春電影裡很獨特的少女形象。

相比起《情書》與《四月物語》裡羞澀,内斂清純的女主。

花這個人物,給青春期的少女形象,多了一層诠釋:

一半古靈精怪,一半心機狡黠。

她打破了你對花季少女清純懵懂的刻骨印象。

電影裡鏡頭對準她作特寫時,那是一張古靈精怪的臉。花那雙大而黝黑的眼睛,發呆時如深潭一般,隐藏着少女隐秘複雜的心事,多了一層引人探究的魅力。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不像其他主角,她沒有理所當然地得到男主的青睐。

作為一個青澀的少女, 她在愛情裡的舉動略顯中二與莽撞。

電影開頭,花追随愛麗絲,在上學坐車路上偷窺愛麗絲喜歡的男同學。正當愛麗絲暗戀對象的幻想破滅時,花成了那個在愛情裡有堅定目标與勇敢執行的那個。

她近乎瘋狂又中二的偷拍暗戀的男生,參加他所在的社團。甚至欺騙男生失憶了,謊稱是他的女朋友。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不停說謊,不惜與好朋友鬧翻也要得到愛情的花,讓我們窺到了少女陰暗複雜的一面。

如果要解釋花的這一面,個人覺得花對應的是情窦初開而得不到相應感情回應那一類人,他們靠沖動與直覺去追求擷取愛情。

愛情于她如一個新鮮,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玩具,因為太喜歡了,就小孩般抱着玩具般不放,不知輕重,不懂取舍。

電影結尾,花決定放棄宮本,以成全他和愛麗絲。花背對着宮本坦白自己對他的謊言,面部因為強忍不哭出聲而劇烈的扭動着。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這個少女在成為大人之前,終于用青春賦予的經曆,學會了放棄這一課。

戀父少女愛麗絲

愛麗絲,一個美好善良的女孩。同時也是一個内心掩埋着巨大親情遺憾的單親家庭少女。

愛麗絲就像是被冷凍了感情的少女,讨好式地對身邊的人好,但是從來沒有積極表達過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傷心與憤怒。

電影裡,導演多次展現了愛麗絲的情感壓抑與遲鈍。

如試鏡時,她做不出導演要求的情緒表達,隻能勉強擺出一副奇怪木然的表情。

在餐廳碰到母親與她新男友的時候,被母親稱為鄰居女兒。她顯然心裡不開心,依然回家準備了為母親準備了晚餐,沒有表示抗議。

閨蜜為了跟男友相處,電話拒絕她的求助。她後面依然為說謊的閨蜜解圍,仗義幫她一起欺騙宮本。

愛麗絲習慣了被身邊重要的人放置在一個次要的位置對待。

隻有面對父親時,你才能看到這個少女明顯的情緒表達與渴望,才展露出一個女兒的樣子。

電影裡 ,愛麗絲與父親短暫相聚後,在地鐵上與父親告别。地鐵門即将關上的那刻,戀戀不舍的少女用新學的中文跟父親說了句:

“我愛你”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導演巧妙地用一句中文,展露了父女間的親情。

她記住與父親一起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情,吃過的東西。并将這種對父愛的渴望投注在在男主角宮本身上。

是以電影裡,她與宮本複制着自己與父親曾做過的事情:沙灘撲克牌卡片遊戲,公園遊玩,劃船,吃東西。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電影接近尾聲時,愛麗絲看到宮本撿到的那張代表昔日與父親美好記憶的撲克牌,忍不住放聲大哭,這是這個人物第一次情緒大放的時刻。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如果說花的成長是學會放棄,那麼被動的愛麗絲的成長則是學會了積極追求自己想要的。

電影最後,愛麗絲在試鏡時請求評審讓她跳完一支舞,從一開始試鏡的被動與不自信,這個少女終于懂得積極展示自己。

而愛麗絲獨舞的這段鏡頭,搭配音樂《fish in the pool》,個人覺得是導演在這部電影的鏡頭語言表達裡,最最讓人驚豔與感動的。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它展示了一個在親情與愛情裡彌補不了内心缺失的的少女,通過自己的力量,對自我成就的嘗試。

少女的勇敢與純粹,成人世界裡稀缺的品質,就這樣擊中了在場的人,也擊中 了熒幕前的我們。

少女,芭蕾獨舞,從青澀被動到積極主動。

《花與愛麗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

一個女孩極具美感的成長,讓青春不再是一個硬邦邦的美好代名詞,而多了一份勇敢成長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