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作者:星期五文藝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文:Mr.Friday

編輯:tudou

圖檔:網絡

星期五言:移民也好,逃亡、在異鄉也罷,總帶有濃濃的憂傷與悲劇色彩,那感覺就像一棵樹沒有了連接配接它根系和軀幹的土壤。可即便如此,很多人還不得不選擇離開,顯然,那是因為滋養他們的土壤出了問題,危及到了其生存、理想與自由。如此,留下和離開就成了一件沖突的事情。

這也為電影人提供了無數戲劇創作的靈感。

以下推薦10部電影,其情節有迫不得已的跨界大逃亡,有深思熟慮後的遷徙,也有随波逐流式的異鄉寄居。無疑,這些人不管是去了北美、南美還是歐洲,都有一個共同處,那就是孤獨感與異化。而潛藏在這孤獨與異化背後的始作俑者,便是戰争、人權、社會、體制等問題,看這些電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體味那些出走者的境遇。

“星期五文藝”上片——

1、《史楚錫流浪記》(1977)

标簽:從德國到美國,生存與自由

原名:Stroszek

國家:西德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兩個街頭藝人和一個妓女,試圖逃離惡劣的生存環境,去到美國尋找幸福,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

2、《天堂陌影》(1984)

标簽:移民、異鄉、異化、孤獨

原名:Stranger Than Paradise

國家:美國

導演:吉姆·賈木許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整部電影的沉悶與麻木,以及之後角色釋放出來的對自由的渴望,這些元素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也是那個時期美國移民的真實寫照。另值一提的是導演的呈現手法,極具前衛性,值得電影人學習。

3、《與魔鬼同行》(1997)

标簽:逃亡、政治、警匪類型…

原名:The Devil's Own

國家:美國

導演:艾倫·J·帕庫拉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一個是北愛爾蘭逃往過來的政治犯,一個是上班下班兢兢業業的美國警察,兩個人碰撞,上演了一場警匪大戲。

4、《未知密碼》(2000)

标簽:移民、異鄉、種族

原名:Code inconnu: Récit incomplet de divers voyages

國家:法國

導演:邁克爾·哈内克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一群混迹在巴黎大街小巷的外來者,面對膚色、身份、社會沖突等問題,他們該如何生存。這部電影沒有答案和解決方式,隻有殘酷的呈現,片名大概由此而來。

5、《幸福終點站》(2004)

标簽:滞留、政變、荒誕喜劇

原名:The Terminal

國家:美國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一個遊客,沒想因為國家的政變,陰差陽錯地變成了難民和非法入境者,是以被滞留美國機場達九個月。且看這位異鄉客是怎麼在這九個月完成吃喝拉撒與文化融合的。

6、《意》(2007)

标簽:移民、在異鄉、中西文化沖突、女性

原名:The Home Song Stories

國家:澳洲、新加坡

導演:托尼·艾爾斯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一位香港夜總會歌手嫁給一個老外,帶着兩個孩子隻身來到澳洲,開始一生的漂流。直到悲劇發生…

7、《花》(2011)

标簽:留學、在異鄉、女權、性

原名:Love and Bruises

國家:法國、中國

導演:婁烨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在法國,一個大膽追求愛情和性的華裔女人,結果換得的卻是遍體鱗傷。去和留,她該如何選擇。

8、《流浪的迪潘》(2015)

标簽:難民、政治庇護、種族、社會沖突、異鄉

原名:Dheepan

國家:法國

導演:雅克·歐迪亞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從斯裡蘭卡内戰冒死逃脫出來的迪潘,面對法國這個多元多文化的社會,面對掩藏身份而成立的新家庭,他該如何生活下去…

9、《氣球》(2018)

标簽:冷戰、東西德、政治逃亡

原名:Ballon

國家:德國

導演: 米夏埃爾·赫爾比希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冷戰期間,一場精心的策劃,一顆追求自由的心……兩個家庭上演了一場由東德到西德的驚天大逃亡。

10、《羅馬》(2018)

标簽:移民、南美、家庭、異鄉、多文化共榮

原名:Roma

國家:墨西哥、美國

導演:阿方索·卡隆

「推薦」關于移民、逃亡、在異鄉的十部電影

「推薦語」故事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在南美生活的白人家庭與他們仆人之間的感人故事,同時也是導演的童年自傳。

關注【星期五文藝】,解讀電影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