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何柳穎報道這顆“印度洋上的明珠”又黯淡了幾分。
當地時間5月9日,斯裡蘭卡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通過社交媒體宣布,由于他的支援者當天在首都與反政府抗議者發生沖突,他已向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遞交辭呈。
當日,馬欣達的支援者與反政府抗議者在總理府門前以及反政府抗議主要活動場所加勒費斯廣場發生沖突。為防止沖突蔓延,斯警方宣布在首都多個地區實行宵禁,随後宣布将宵禁擴大到全國。
據報道,在馬欣達辭職後,斯裡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已邀請所有政黨組建一個民族團結政府,以解決目前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5月10日消息顯示,斯主要反對黨統一國民力量上司人薩吉特·普雷馬達薩已明确表示不願與現執政黨人民陣線黨(SLPP)聯合組建政府。
此前,斯裡蘭卡政府将國家困境歸咎于疫情與外部地緣政治影響,但在大部分群眾看來,斯政府的施政失敗難辭其咎。而在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看來,反對黨的上台對解決國内問題而言作用也并不大,“我認為換一屆政府并不能夠解決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11日表示,中方高度關注斯裡蘭卡目前局勢的發展,真誠希望斯裡蘭卡各界從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保持團結、維護穩定、共克時艱,早日恢複斯裡蘭卡的政治和經濟穩定。
在僧伽羅語中,斯裡蘭卡意為“光明富庶的土地”,這個擁有2200萬居民的島國,如今卻面臨着自1948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龍興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沖突的根源在于斯裡蘭卡出現的經濟危機,由國際和國内因素引發。首先,受疫情影響,斯裡蘭卡的支柱産業旅遊業受到了緻命打擊;其次,斯裡蘭卡外彙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僑彙,也因為疫情而減少,在國外工作的斯裡蘭卡人數出現了大幅下降;此外,在外彙減少的基礎上,本國進口需求依然很大卻難以滿足,再加上俄烏沖突導緻的能源價格上漲,引發了經濟危機和民生危機。
三重民生危機: 停電、缺油、缺糧
當地時間5月9日下午,斯裡蘭卡警方宣布,由于斯裡蘭卡抗議者與政府支援者的沖突不斷更新,斯裡蘭卡從9日下午開始在全國實施宵禁。5月10日,斯裡蘭卡警方把在全國實行的宵禁時間再次延長至5月12日早上7時。
這場抗議活動源于該國日趨嚴重的經濟民生形勢。在大宗商品價格猛漲下,這個高度依賴進口的南亞島國卻由于國家外匯存底不足,燃油、煤炭、奶粉等生活物資嚴重短缺。
此外,由于燃油短缺,停電時間也在不斷延長。3月起,斯裡蘭卡開始實行每天停電7小時的措施,3月底,斯裡蘭卡當局宣布自3月31日起每天停電13個小時,極度影響群眾生活。
與此同時,糧食短缺問題顯現。資料顯示,斯裡蘭卡可耕地面積4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61%,有大片茶園、橡膠園和椰子園,主要為經濟作物。而在糧食作物方面,受制于幹旱、暴雨等極端天氣,斯裡蘭卡近年來的糧食生産有所下降。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斯裡蘭卡農業主要依賴種植園經濟,糧食以前是可以實作自給自足的,但英國在當地的殖民促成了産業分工,反而造成了農業供給的脆弱,使得糧食需要從印度進口。”
而最為人所诟病的則是斯裡蘭卡走得過快的農業轉型。2021年5月,總統戈塔巴雅任命“打造綠色斯裡蘭卡,為氣候變化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總統工作組”,旨在推動斯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制定了由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的轉變路線圖。
自2021年4月26日起,為成為全球首個完全實作有機農業的國家,斯裡蘭卡禁止進口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和殺真菌劑。但事與願違,農民耕作沒有跟上這突然轉向的有機生産,随之而來的是農産品的産量下降及價格攀升。當年11月,考慮到農民訴求,斯裡拉卡政府正式解除對化肥等農用化學品的進口禁令,但相關進口補貼不予恢複,進口價格依然較高。
在糧食、能源的價格壓力下,斯裡蘭卡的通脹問題變得十分嚴峻。資料顯示,今年4月科倫坡消費物價指數(CCPI)飙升至29.8%,食品與非食品通貨膨脹率分别上升至46.6%和22%。
此前,為應對通脹問題,斯裡蘭卡央行兩次收緊貨币政策。3月3日,斯裡蘭卡央行舉行貨币委員會會議,将政策利率提高100個基點,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分别上調至6.5%和7.5%,法定準備金率保持不變。這是繼1月份加息50個基點後,斯裡蘭卡央行今年連續第二次加息。但受制于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的飙漲,斯裡蘭卡的通脹問題可能在短時間内仍難以解決。
經濟增長前景堪憂
多位受訪專家向記者表示,此次沖突也暴露了斯裡蘭卡長期以來的經濟結構問題。
近年來,斯裡蘭卡經濟增長接連受挫。疫情是一大打擊。斯裡蘭卡統計局資料顯示,2020年,斯國内生産總值(GDP)9.53萬億盧比(以不變價格計算),同比下降3.6%。其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均出現史上首次負增長,同比分别下降2.4%、6.9%和1.5%。
受疫情影響,斯裡蘭卡的主要收入來源——旅遊業與運輸服務業收入大幅縮減。資料顯示,斯裡蘭卡2020年全年遊客數僅為50.8萬人,同比下降73.5%,旅遊收入約6.82億元,同比下降81.1%。這直接使得當年該國的服務貿易順差由28.49億美元降至8.19億美元。
此外,斯裡蘭卡在國際貿易中也長期處于弱勢。Trading Economics資料顯示,斯裡蘭卡的貿易逆差從一年前的6.55億美元擴大到2022年1月的8.59億美元。而從其近10年的資料來看,該國貿易逆差問題一直難以解決。
劉小雪指出:“除了糧食需要進口之外,斯裡蘭卡的工業制造也相對落後,目前該國的日常消費品和能源産品也都需要進口。總體而言,斯裡蘭卡的進口彈性相對較小,也造成了多年來的貿易逆差問題。”
她認為,斯裡蘭卡還是要解決本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問題,需要找到除旅遊業之外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隻靠旅遊業的發展是很脆弱的。“比如2019年的恐怖襲擊,現在的疫情,都會造成很大的打擊。”
債務危機
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則是另外一重陰霾。當地時間4月12日,斯裡蘭卡财政部發表聲明說,該國政府決定,在完成債務重組前,暫時中止償還全部外債。斯裡蘭卡央行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斯裡蘭卡外匯存底已降至19.3億美元。據報道,斯裡蘭卡今年需償還的外債總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斯裡蘭卡緣何債台高築?劉小雪指出:“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當時全球為了刺激經濟,流動性過剩,斯裡蘭卡在那時借了很多款。但本國經濟發展一直缺乏增長點,特别又遇上疫情,導緻斯裡蘭卡的償債周期更加密集,還債難度更大。斯裡蘭卡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本身經濟結構轉型需要時間,但疫情使得沒有時間進行轉型,也就導緻了嚴重的債務問題。”
壓力之下,斯裡蘭卡向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尋求資金援助。世界銀行對此表示,世行的一攬子應急計劃包括立即提供1000萬美元用于購買基本藥物。在提供新貸款之前,斯裡蘭卡的債務需要被置于可持續的軌道上。
“要向IMF等國際組織求助的話,必須接受該組織的監督,對求助國的财政也會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國際組織纾困資金釋放與否,最終還是取決于斯裡蘭卡有沒有答應他們的條件,在如今政治混亂的情況下,這個還有待商榷。”劉小雪稱。
各方掣肘之下,斯裡蘭卡2022年的經濟增長前景堪憂。亞洲開發銀行最新釋出的《2022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顯示,随着斯裡蘭卡應對高債務、低外匯存底和高通脹壓力帶來的挑戰,預計斯裡蘭卡的經濟增長率将在2022年降至2.4%,并在2023年略微改善至2.5%。
劉小雪認為,要促進經濟增長,還是要改善經濟結構。在制造業方面,斯裡蘭卡的勞動力成本相對比較高,目前難以與印度等國家競争。“或許斯裡蘭卡可以考慮發展為南亞的航運中心或者金融中心等,但這也不是短期内能實作的。”
龍興春則建議:“在外彙短缺問題方面,還是建議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外部投資,包括産業轉移,利用斯裡蘭卡在印度洋上的良好位置,發揮好外資的作用。斯裡蘭卡現在的對外開放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包括放開一些投資項目的限制等。”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