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皇太極最愛的白月光,相信大家馬上想到的就是海蘭珠(博爾濟吉特·哈日珠拉)。到底海蘭珠是怎樣一位女子呢?她有什麼魅力讓皇太極把她愛到骨子裡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愛之初見
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在努爾哈赤逝世後,憑借自己的實力,在其他貝勒的支援下繼承了大統。為了鞏固地位,皇太極不斷地通過聯姻,為自己帶來另一個家族的力量,以對抗明朝。當時皇太極的後宮已有兩位來自科爾沁貝勒寨桑博爾濟吉特家族的女人,一位是皇後博爾濟吉特哲哲,另一位是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莊妃),她倆是姑侄關系。可是兩位博爾濟吉特氏生的4個孩子都是女兒,沒有兒子。為了穩固地位讨好皇太極,科爾沁部組織了大批的女子,計劃讓皇太極挑選。
天聰七年,出嫁多年的哲哲,非常想要見一見自己多年沒有見的母親。于是哲哲的母親科爾沁大妃,偕同布木布泰的母親科爾沁次妃,一起到沈陽朝見皇太極。同來的還有吳克善等科爾沁的大臣。皇太極對這次兩個家族之間的見面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因包含為加強科爾沁和後金政權之間新的聯盟而進行的聯姻,是以接待的禮儀規格非常之高。在科爾沁一行人到來之時,他親自帶領哲哲和各位福晉、貝勒、大臣出城迎接。然後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這一次見面,定下來兩門婚事。第一件是皇太極的幼弟多铎和科爾沁大妃的小女兒(哲哲的親妹妹)之間的婚事,另外一門親事是吳克善的兒子和皇四女雅圖之間的婚事。親事決定之後,皇太極親自到科爾沁大妃駐紮的營帳告訴她這個消息。科爾沁大妃十分歡喜,在駐紮之處設宴款待皇太極,宴會中皇太極看到了布木布泰的姐姐海蘭珠,對她一見鐘情,父親寨桑為了讨好皇太極,宴會後就把兩人的婚事訂了下來。
所謂伊人,在彼深宮
天聰八年,皇太極親自率領軍隊征戰明朝的大同一片,凱旋後,兄長台吉吳克善親自送海蘭珠至盛京,與皇太極完婚。
海蘭珠是從蒙古語 Harjol (哈日珠拉)翻譯而來的。在蒙古語中,這個名字有着很好的寓意,它的含義是美麗的玉。在海蘭珠出生時,她的父母一定是對這個女孩寄予了很深厚的希望,希望她像玉一樣純潔,像玉一樣美麗。這時的海蘭珠雖然已經26歲,但她膚如凝脂,唇紅齒白,渾身上下透着明豔動人的成熟美,有一種皇太極從來沒有見過的氣質。她一進宮就受到了皇太極的獨寵,皇太極登基後,将入宮年齡最短的海蘭珠,封為了宸妃,把她居住的東宮改名為關雎宮,在五宮後妃中排名僅在皇後之下。
關雎宮,從字面上來看,出自《詩經》的詩哥《關雎》:“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代表了皇太極對海蘭珠最純真的感情,在當時充滿利益的時代裡,皇太極也努力地保持這份純真,并使之充滿人情味。在冊封海蘭珠為宸妃的冊文中最後一句寫道:“爾務以清廉端莊仁孝謙恭之義,謹遵國君福晉訓誨,勿違我之至意。”這一句“勿違我之至意”中,可以看出皇太極的些許深情,寄托了對海蘭珠的愛,希望在今後的歲月裡,海蘭珠不會辜負自己的深情。

海蘭珠像
帝王家的愛情
在海蘭珠被冊封後不久,就傳來了海蘭珠有孕的消息。這一消息無疑讓皇太極十分欣喜,兩個人的感情更深。海蘭珠也沒有讓皇太極和整個博爾濟吉特家族失望,于崇德二年生下了太極的第八個兒子。這是當時皇太極唯一一個由五宮後妃所出的兒子,一生下來就享有很高的地位。又因為是皇太極最愛的海蘭珠所生,就更加得到皇太極的喜歡,也受到了天下人的關注。雖說帝王無情,可是皇太極在這個孩子身上傾注了一個父親能對孩子的所有的愛,一份在皇家顯得罕見稀有的父愛。皇太極為了表示自己的喜悅,也為了給這個孩于積福,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的指令。這個指令一下,天下人就都記得了込個剛剛來到世上的懵懂的孩子,也記住了在深宮中的海蘭珠。
但是好景不長,這個孩子出生後七個月(虛歲兩歲),就因為染上花而離開了人世。對于海蘭珠來說,這個打擊是十分巨大的。她感覺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孩子離開的那一刻就崩坍了。為了彌補海蘭珠,皇太極在孩子死後,封海蘭珠的母妃科爾沁小妃為和碩賢妃,賜儀仗,祖父莽古思被太極追封為和碩福親王,祖母被太極封為和碩福妃,整個科爾沁博爾濟吉特家族都受到了世人的矚目。
可是對于一位媽媽來說,這樣的榮譽一點兒比不上自己的孩子。試想想,皇帝隻有一位,而且他有很多的妃子,無數的女人跟你一起分享他的愛,不管皇太極如何喜歡海蘭珠都不可能隻有她一個女人。隻有孩子,他會陪伴在海蘭珠身邊,會給母親帶來歡笑,是無法替代的存在。在孩子被天花折磨的時候,自己束手無策,沒有任何辦法挽救他,也無法代替他痛苦,隻能眼睜睜看着小生命在痛苦中一點點地流逝。這樣的命運,這樣的懲罰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這段時間後不久,海蘭珠的妹妹布木布泰的兒子出生了,就是順治帝福臨,宮人目光吸引了過去,為了利益見風使舵,很快關睢宮冷清了下來。
在寂寞的深宮裡,死氣沉沉的宮牆裡,失去了承歡膝下的歡聲笑語,沒有什麼比這個打擊更大了。備受悲痛折磨的海蘭珠漸漸憂思成疾,日複一日的悲觀和消極中,海蘭珠的身體漸漸差了起來。在生病的這段期間裡,雖然有太極的安慰和陪伴,也有來自姑姑和妹妹的安慰,但是每每想起自己早夭的孩子,就難免又傷感起來,淚水沒有一天天地少去,悲痛也沒有一天天地退散。
電視劇照
伊人随風逝
崇德六年九月十二日(公元1641年),皇太極率領八旗勁旅和漠南蒙古科爾沁等部鐵騎,與明朝軍隊洪承疇部在松山錦州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正當雙方數十萬大軍刀光劍影生死搏殺如火如荼之際,
十二日盛京使節惶惶來報“關雎宮宸妃有疾”。皇太極聞知海蘭珠生病,立即召集諸将令他們留下固守。
十三日,皇太極于清晨卯刻拔營回兵,大軍僅留安平貝勒杜度圍守錦山,貝勒多铎圍守松山。
十七日,皇太極一路行色匆匆至夜駐跸舊邊界,剛過一更時,盛京使節又報“宸妃病笃”。得知海蘭珠病勢沉重,皇太極連夜拔營,派大學士希福,剛林等馳返報信,催動戰馬,恨不得插上雙翼飛回自己的愛妃身邊。
十八日淩晨五更抵達盛京,梅勒章京冷僧機等入大清門,至内門時,告之“宸妃薨逝”。對于途中的皇太極真如五雷轟頂,他飛馬入盛京,沖進大清門,直撲關雎宮,但還是晚了一步,關雎宮裡香消玉隕,時年三十三歲的海蘭珠,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連夜趕路的皇太極連海蘭珠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皇太極痛到極緻,顧不上自己帝皇的身份,在去往關雎宮的路上就失聲痛哭這大概是皇太極從出生以來,情緒最失控的一次。皇太極從小是個受盡寵愛、備受關注的孩子,雖然遇到過很多的磨難和挫折,但是都被化解了他并不覺得人生中有什麼難事是可以令自己失聲痛哭的。但是“男兒有淚不輕弾,隻是未到傷心處”,到了真正覺得悲傷的時刻,情緒再也無法控制。
電視劇照
在海蘭珠病逝後的六天中,太極的情緒一直沒有得到控制,吃不下任何東西,隻有漫無止境的悲傷陪伴着他。到了九月二十三日,幾日不眠不休的皇太極開始語無倫次,終于昏了過去。
慢慢從悲傷中走出來的皇太極,開始為海蘭珠安排身後之事。九月二十八日,皇太極為海蘭珠親筆寫了祭文:“爾副位椒庭,助旦壺教。自居宮掖,禮遇有加。方期克享遐齡,不意中道奄逝。朕懷倆念芳型之不遠,憶淑德而增悲。是用備陳祭物,以薦馨香,仍命喇師迫,禮佛諷經。靈其不昧,尚克祗承。祭畢。”
一個月後,皇太極下令将海蘭珠追封為敏惠恭和元妃,在大清朝所有的妃子中,海蘭珠的谥号是最長的。
但是這些死後的殊榮,比起活着時候的真實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個殊榮已經不是屬于她一個人的,而是屬于整個家族的。海蘭珠沒有留下什麼東西,她唯一生下的兒子也比她早一步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整個世界早已在她離開之前就已經崩塌了。
藏不住的情感
皇太極對海蘭珠的種種深情,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是十分真切而又令人感動的,但是對于一位帝王來說,這樣的深情,并不是一個明智的舉措。為了海蘭珠而放棄戰場,是太極被很多人诟病的一個原因。一個聖明的帝,是能夠把握大局,能夠厘清孰輕孰重的。然而,成熟美貌的海蘭珠給到皇太極的是跟以往不一樣的感情,那就是純真的愛!在過了最悲傷的時期,理智終于漸漸占了上風,皇太極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不讓自己在人前表現出思念和傷心。随着時間的推移,皇太極對海蘭珠的思念有增無減,但是當情緒被隐藏在心裡無法發洩出來時,在朝タ悲痛的心情下,皇太極的健康每況愈下。每每回憶起兩人的點滴小事,才發現原來最不被珍惜的小事,才是最美的回憶。
崇德八年(1643年),海蘭珠逝世後的兩年,皇太極的病漸漸重了起來,甚至猝死軍中。病中的皇太極禁不住埋怨起蒼天,給了他甜蜜,未嘗到真正的滋味又硬生生地奪走了。但是他又不能不向命運妥協,因為不管怎麼做,人總不能勝天。
結束語
海蘭珠是幸運的,也是可悲的,她得到了帝皇的愛情,但是她失去的不止是孩子,而是失去了精神的依靠。人生在世,路若是走得太艱辛,那麼就試試帶着懵懂去追尋最純真的感情,可能會擷取一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