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愛上玩機車:買車就像買手機,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

如今,騎機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近日,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年輕群體中,正興起一股“機車”風潮。而消費價格下降、入門門檻變低是目前機車消費的趨勢之一。

機車作為代步工具的定義也在發生變化,年輕人将機車視為“大玩具”,熱衷為機車花錢。天貓“小二”、阿裡汽車二輪整車負責人王亮向紅星資本局表示,機車消費,從工具屬性逐漸往社交屬性和騎行文化上轉變,變成消費者的表達生活态度和個性的符号,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長期的增長。

機車會成為年輕人的下一個“露營”嗎?

年輕人愛上玩機車:買車就像買手機,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

機車 圖據 圖蟲創意

機車熱潮複興

年輕人都開始“玩摩托”

“夜晚,除了健身逛街看電影,還能做什麼?”

2021年,29歲的張露(化名)在一個年輕人紮堆的群聊裡發出疑問。很快,她的手機頁面彈出十幾條消息,群友的答案出奇地一緻——騎機車。

就這樣,張露被拉進了濟南的“摩友圈”,開始了“玩機車”的生活。用她的話來說:所有的白天獻給了上班,希望每一個下班後的夜晚,能過得精彩一些,而機車恰好能帶給她這樣精彩的夜晚,和一群朋友一起騎行,享受風吹衣擺的自由。

年輕人愛上玩機車:買車就像買手機,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
年輕人愛上玩機車:買車就像買手機,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

圖檔來自小紅書

喜歡上“玩機車”的年輕人不止張露一個。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如今在年輕群體中,正興起一股“機車”風潮。

在小紅書,有關機車的筆記已經超過了47萬篇;微網誌上的“機車”話題标簽下,閱讀量已累計19億;抖音裡與機車相關的話題視訊,播放量高達515億次。熱衷機車的流量明星王一博和擁有千萬粉絲的抖音網紅痞幼,也增加了機車在網際網路的知名度。

年輕人愛上玩機車:買車就像買手機,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

圖檔來自抖音

從公安部公布的資料中,可以看出機車的“熱度”近三年都保持着快速增長的趨勢。

2022年一季度,國内機車新注冊登記271萬輛,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5%,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52%。而2021年全年,國内機車新注冊登記1005萬輛,比2020年增加179萬輛,增長21.67%。

大摩頭車行的負責人告訴紅星資本局,2020年底開始,來購買機車的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多,大都在18-30歲之間。以往都是一些進口機車要提前半年預定,現在買車的年輕人變多了,不少國産品牌的熱門款機車也需要等待6個月以上。

機車進入消費更新新階段

休閑娛樂場景被打開

“機車熱”并不是突然興起的。

事實上,在汽車未大量普及之前,一輛輛“嘉陵摩托”在城市道路、鄉村小道、田間地頭上飛馳而過。随着“禁摩令”和汽車的普及,過去數十年間,作為廉價代步工具的機車漸漸被“排擠”出了城市中心。

變化發生在2017年,新國貨AVA國産機車頭盔品牌創始人郭大路發現,2017年的機車行業處在了消費更新的檔口,此後,機車的休閑消費、大排量市場被打開了。中信證券研究院指出,2017-2021年國内大排量機車銷量複合年均增長率超過35%。

(注:大排量指500CC以上,中排量指250CC—500CC,小排量指250CC以下)

信達證券也曾釋出研報指出,機車銷量的增長,一方面是由于2019年起,國内機車注冊登記、檢驗等政策有所放松;另一方面是機車市場進入消費更新新階段,以休閑娛樂功能為主的大排量機車銷量增速較快,帶動機車市場持續擴容。

另據重慶日報報道,不完全統計,近3年全國上市的250CC以上排量新款摩托至少有上百款,推新速度是3年前的數倍。

此外,在疫情影響下,更多年輕人選擇用機車替代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上班族的通勤新選擇。

騎機車上班超過3年的田遠(化名)表示,騎車讓自己的通勤時間少了一半,還不會遇到限号的情況,停車也很友善。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将自己騎機車通勤的經曆分享出來,“通勤時間縮短”、“不堵車”、“停車自由”、“油費更低”成了關鍵詞。

從代步工具到“大玩具”

機車會是年輕人的下一個“露營”嗎?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機車熱潮之下,其作為代步工具的定義正在發生着變化。如今的機車開始出現消費品的特征,更像是年輕人的“大玩具”。

張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買了她第一輛機車“春風狒狒”。這款機車來自上市公司春風動力(603129.SH),其官網宣傳詞寫着“專為愛自由,愛潮,愛玩樂的年輕人推出”。

這款機車吸引張露的不隻是時尚的外表、适合女生騎行的高度,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價格相對較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春風狒狒”的官網售價8980元,與一台iphone13 pro的價格相差無幾。

年輕人愛上玩機車:買車就像買手機,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

價格下降、入門門檻變低是目前機車消費的趨勢之一。在機車平台“摩托範”APP中,1萬元以下的車型數量最多,共有1055款,涵蓋了跑車、街車、踏闆、複古、巡航太子、越野等全品類車型。

而且國産大排量機車的優勢之一就是價格,天貓“小二”、阿裡汽車二輪整車負責人王亮對紅星資本局說到,國産機車品牌發展迅猛,進一步降低了消費門檻。

與此同時,機車品類愈加豐富,消費者的選擇空間變得更大,在成都一家大型機車行工作的黃壹(化名)對此深有體會。

她提到,如果在四五年前,機車玩家看重的是車的性能或動力,是以仿賽車型備受歡迎。但現在不一樣,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巡航、複古、街車等都成了網紅款,外觀好看同樣銷量火爆。

此外,消費者傾向于将機車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與當下大火的露營有着相似之處。

每個周末,北京的童然(化名)都會騎上機車出行打卡,門頭溝、首鋼大橋、京西十八潭、園博園都有她的騎行的身影。她說到,摩友們都熱衷“溜車”或“跑山”,會在周末和假期自發組織一些集體騎行的活動。

新國貨AVA國産機車頭盔品牌創始人郭大路認為,年輕消費者購買機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社交屬性,能夠滿足他們的精神層面的需求,玩樂和休閑機車市場未來依舊會高速增長。

這屆年輕人熱衷為機車花錢

為個性買單,推動裝備市場

張露在她的個人社交賬号上分享為機車購買的裝備:三個頭盔、手套、加裝了檔顯、腳踏、超亮電燈泡、擋水壺的美觀圓闆、手機支架等。“我不想要一輛滿大街都有的車”,在張露看來,這些裝備代表着她的特别與個性。

為個性買單的機車消費者不在少數,黃壹表示:“我們以前騎車,隻需要一個頭盔加一副手套,一百出頭就搞定,但現在玩車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喜歡自己的裝備更酷、更帥氣、更好看。”

黃壹以頭盔舉例:如果買了一輛複古的機車,那一定要配一頂“羅馬假日”風格的頭盔;如果是一輛仿賽車,就要配一個帥氣的全盔;如果買了一輛美式巡航,得配個鋼盔。另外天氣熱的時候要戴半盔,冷的時候又需要全盔。

新國貨AVA國産機車頭盔品牌創始人郭大路向紅星資本局透露,在2022年一季度,AVA頭盔的銷量同比增長了50%,其目标客戶群正是20-35歲的年輕群體。

不僅是頭盔,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機車穿搭”内容,出現在社交平台和電商平台上,也由此帶動了機車相關産品需求的增長。

年輕人愛上玩機車:買車就像買手機,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

在淘寶搜尋機車裝備

一組來自天貓的資料顯示,自2021年開始,機車裝備需求明顯增加。 從平台成交資料來看,2021年上半年比2020年下半年增長8%以上。同時,整個行業的供給逐漸豐富,2021年底,天貓淘寶機車及裝備線上商品數同比增長超過150%。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 ,天貓機車行業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20% 。

從熱門貨品來看,2021年同比成交漲幅超50%的品類有頭盔耳機、風鏡、機車記錄儀、機車手機支架。2022年一季度,天貓機車行業核心增長類目還包括:賽車服 、騎士護具、騎士包 、機車貼紙和貼膜等。

天貓“小二”、阿裡汽車二輪整車負責人王亮向紅星資本局表示,機車消費,從工具屬性逐漸往社交屬性和騎行文化上轉變,變成消費者的表達生活态度和個性的符号,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長期的增長。除了機車整車,賽車服、護具等機車裝備也破了圈,滿足消費者的個性表達需求,進入日常化消費領域 。

如今,六成以上的機車品牌都已開設天貓旗艦店,并在天貓上釋出新品。在機車零配件領域,倍耐力即将在天貓開設機車輪胎旗艦店,輪胎大牌開設機車輪胎旗艦店,成為行業變遷的顯著标志。

上市公司踩中風口

争奪娛樂型、大排量市場蛋糕

在資本市場,一度被視為夕陽産業的機車廠商也重新受到投資者追捧。這背後,是機車廠商們紛紛盯上娛樂型、大排量這塊市場蛋糕。

春風動力就是其中之一。春風動力的前身是一家位于浙江溫州的機車配件廠,主要給重慶摩企生産零部件。之後轉而生産水冷發動機,逐漸專注于休閑娛樂運動型機車。

2020年,春風動力推出首款仿賽車型250SR,上市後銷售火爆,2020年3月底到11月,春風動力的股價翻了5倍。

另一家上市公司錢江摩托(00913.SZ)也吃到了娛樂型、大排量機車快速發展的行業紅利。2020年,錢江摩托推出新品牌QJMOTOR聚焦中大排量機車。2020年6月到11月,錢江摩托的股價也翻了3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春風動力常務副總高青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如果用于代步用車的話,很可能會被電動車擠占掉大部分的市場佔有率,但是在運動競技和休閑這一塊,伴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升,這方面的訴求不斷被開發,這一塊應該說是非常廣闊的一個藍海市場。”

此外,還有老牌車企隆鑫通用(603766.SH)。早在2020年,隆鑫的“無極”系列大排量機車産品實作年銷量破2萬台。

華西證券研報指出,盡管發展迅猛,但娛樂型、大排量的機車市場滲透率仍低。信達證券認為,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日本、歐洲和美國中大排量機車年人均消費量在 7.4-11.2 輛/萬人之間,而大陸人均銷量僅 1.0 輛/萬人,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大陸250cc以上中大排量機車銷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盡管市場空間巨大,但娛樂型、大排量機車市場仍受制于各地的禁、限令。此外,國産機車品牌依然面臨着進口品牌的競争壓力。而機車電動化、智能化也被市場認為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長久地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國産機車品牌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強亞銑

編輯 陶玥陽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年輕人愛上玩機車:買車就像買手機,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