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沒睡。我被一個問題折磨着:恐龍聽什麼樣的音樂?上網一搜,沒有給我答案:我沒有找到一個恐龍類音樂團!但我遇到了南美最賽博朋克的巴哈達龍!

即使你是一個真正的恐龍學家,你也可能沒有讀到過關于這個爬行動物的資訊。這很正常,因為它是在 2019 年才向公衆展示的。在白垩紀晚期對應的礦床中發現了埋藏的巴達哈龍。顯然,這隻恐龍是淹死在岸邊的泥漿中。
屍體的殘骸很少。狹窄的小顱骨和頸部有巨大的脊椎突起。但這足以讓古生物學家收集有趣的資訊。通過高精度儀器和計算機的模拟,他們發現巴哈達龍是阿馬戈龍的近親,阿馬戈龍也是一種多刺的草食性南美恐龍。顯然,這些動物屬于同一重量類别:身長 9-12 米,體重高達 4 噸。
根據理論,它們身上的背刺可用于以下四件事。
1. 一張制成的“帆”可以在它們之間展開,然後它就會變成一個強大的散熱器,可以帶走和積聚熱量。
2. 在饑荒的情況下,骨骼生長物可以作為大量脂肪儲存的架構。
3. 巨大的尖刺讓掠食者思考一百次才敢咬一次。
4.這樣的外觀看起來很酷!無論是在我們看來,還是在巴哈達龍雌性看來。
當它們彎下腰吃堅硬的蕨類植物時,尖刺從上面覆寫了它。試圖咬它們脖子的食草動物捕食者會遇到強壯的尖刺并立即改變主意。
這意味着巴哈達龍需要這種尖刺不隻是為了美觀,而隻是為了實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