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純:俄烏沖突中的歐洲——反應、影響和前景

作者:國際線上

俄烏沖突全面爆發後,身處“爆心”的歐洲反應空前激烈。挺烏、反俄成為政治正确,對俄制裁和對烏援助超乎尋常,但歐洲各國的立場和應對差異明顯。沖突使歐洲付出了巨大的經濟、社會代價,承受了沉重的民生壓力,并使歐美走近、北約複活。歐洲“戰略自主”雖未消亡但卻受挫,在倒逼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阻力,歐盟和相關國家面臨重大戰略轉折。無論俄烏沖突如何結局,歐洲均難以成為全身而退的赢家,盡快促和止戰方為上策。

(一) 俄烏沖突對歐洲的沖擊及其應對

綜觀迄今為止歐盟和相關歐洲國家對沖突的反應和應對,以下特點頗為引人注目。

第一,歐洲深受震懾,反俄、挺烏俨然成為政治正确,民意綁架政治決策。各種交戰場面和真僞難辨的事件極大地震撼了歐洲國家的上司層和群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産生了“難以置信在離布魯塞爾兩個多小時航程的歐洲居然炮火連天”的反應。另外,在美歐政客和主流輿論的引導下,這些國家罔顧北約不考慮俄方安全關切一再違約東擴的曆史經緯,塑造了普京為實作“俄羅斯帝國妄想”,進行核訛詐,對獨立國家野蠻侵犯和對國際秩序無情踐踏的邪惡形象。同時,烏克蘭則被定位為不僅是捍衛自身獨立,而且是為包括歐洲和世界的民主和自由而戰的不屈角色。反俄、挺烏成為政治正确和主流民意,并逐漸形成了所謂今日的沖突是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時西方對俄實施綏靖政策導緻的結果的認知,達成了“一定不能讓普京赢和不能讓基輔輸”的共識。洶湧的民意又倒逼歐盟和歐洲各國政府,不顧政治理性作出幾乎一邊倒地對俄制裁和對烏援助的決策。

第二,對俄制裁與對烏援助的深度和規模異乎尋常。迄今為止,歐盟基本追随美國參與對俄羅斯的大部分制裁,并已出台了五輪制裁措施,甚至連中立國瑞士都當機了俄羅斯公民賬戶。與此相反,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援則不遺餘力,其中包括更新歐盟和相關歐洲國家對烏軍援,以及史上首次動用“和平基金”向烏提供緻命性武器。參與直接軍援的不僅有英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等,而且包括中立國和非北約國家的瑞典、芬蘭,以及由于曆史問題而對此諱莫如深的德國。歐盟及其成員國對俄制裁和對烏援助的規模均是空前的。

第三,反俄、挺烏背景下歐洲各國反應差異明顯。盡管在譴責俄羅斯上歐洲各國高度一緻,但其具體立場和應對政策差異頗大。第一類如英國、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等,對俄制裁和對烏輸送武器出手果斷、堅決。英國此次表現異常搶眼,甚至超越美國,試圖借此奠定其脫歐後“全球英國”在歐洲的上司地位;與俄既有舊恨又有新仇的波蘭甘當反俄先鋒;波羅的海三國與 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均因唇亡齒寒的安全憂慮而迅速行動。第二類如法、德等國,不僅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上嚴重依賴俄羅斯,而且作為歐盟核心和歐洲“戰略自主”的發起者,法、德充分認識到俄羅斯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一現實,長期以來在歐洲安全大思路下堅持對俄尊重與接觸、和解的方針,盡管面臨民意壓力和美、英的政治正确的道德綁架壓力,但仍表現得頗為猶豫且相對溫和。當然,法德對俄烏的态度還是有差異的。第三類如匈牙利、塞爾維亞兩國,此前相對親俄,譴責但不參與制裁。匈牙利的歐爾班本是歐盟中的特立獨行者,與普京私交甚笃,因烏政府對其境内的匈牙利裔居民不友好及能源依賴等而主張中立;塞爾維亞則有北約轟炸南聯盟的舊賬未了。第四類如瑞典和芬蘭,均為中立國,但在此次俄烏沖突中不僅公開為烏提供武器,而且不顧俄羅斯的威脅和警告,将加入北約提上議事日程。

(二) 俄烏沖突對歐洲的影響

第一,歐洲國家無疑将承受巨大的經濟、社會和民生壓力。沖突和對俄制裁及對烏援助造成歐洲金融市場動蕩,資本抽離,歐元走弱,能源價格高企,本已受疫情沖擊的供應鍊問題更加突出,歐洲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經濟複蘇勢頭橫遭打壓。300 萬烏克蘭難民的安置與消化面臨困境,軍事和民事援烏費用不斷增加,俄方反制又造成歐洲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違約和壞賬風險上升,這些問題使歐洲國家本已高企的财政赤字和債務負擔不斷增加。如果俄烏沖突持續,被政治正确綁架的群眾正義和道德優越感恐将被民怨沸騰所替代,或将推動民粹主義再度興起。

第二,歐美關系更趨緊密,北約再次被喚醒,歐盟“戰略自主”雖然不會終結,但嚴重受挫。毫無疑問,俄烏沖突給特朗普政府時期裂隙橫生的跨大西洋關系找到了高效黏合劑,讓幾近“腦死亡”的北約實作了滿血複活。同時,俄烏沖突的爆發宣告了法、德力促的烏克蘭危機歐洲“諾曼底模式”及兩個明斯克協定的徹底破産,也宣告了法、德兩國首腦莫斯科斡旋的失敗,令法、德及歐盟主張的歐洲“戰略自主”遭遇重挫。但美國借助民主、正義等政治正确和道德綁架,讓歐洲對峙和拖垮俄羅斯,并努力讓歐盟更加依賴美國。美國的圖謀完全不符合歐洲“戰略自主”的目标。法、德等歐洲國家對俄能源、糧食和原材料的高度依賴和歐洲理性的精英對俄歐關系及曆史教訓的戰略認知,應仍會延續其對歐洲“戰略自主”的追求。

第三,歐洲一體化在獲得更多動力的同時,也面臨新的阻力。應對外部危機和沖擊一直是歐盟前行的動力,俄烏沖突嚴重刺激了歐洲諸國,唇亡齒寒、感同身受和政治正确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内部沖突,提升了一體化的向心力。同時,歐洲各國與俄羅斯的親疏程度、對俄能源資源依賴的多寡、對安全關切和對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側重、對處理與俄關系戰略思路的差異、對挺烏代價和反俄成本的平衡等方面存在差異。從長期來看,各國的異質性和由此産生的一體化離心力也必将與日俱增。

第四,沖突給歐洲帶來曆史轉折。盡管俄烏戰尤酣,局未定,但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沖突伊始有關轉折點的觀點或可參考。一是不少歐洲國家政策出現根本性轉向。例如,德國二戰後首次對外援助緻命性武器,并建立千億歐元國防基金,年度軍費超過當年GDP的2%,踏上前景未料的再武裝之路。英國正牽頭撮合波羅的海三國及烏克蘭、波蘭、芬蘭試圖組成非軍事小北約等。二是歐盟原本引以為傲的全球化、規範性力量及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化等一體化重點發展目标,顯然将在較長時間内為軍事硬實力、地緣政治和安全議題讓路。三是歐洲政治版圖可能重塑。法德軸心的聚合和影響力受到挑戰,英國獲得向歐盟施加影響的機會,波蘭、波羅的海國家的話語權上升。四是歐盟的綠色轉型将被推遲,能源政策和供需結構的去俄化加速,産業鍊等将被迫調整。五是由法、德主導的對俄接觸與合作政策将會遭遇整體反思或清算,未來相當長時期内對俄接觸是否會徹底被對抗和遏制所替代,新的歐洲安全架構的确立是否會遙遙無期,這些都有待觀察。

總而言之,俄烏沖突如果長期持續,歐洲将成為其自身所不願看到的美、俄角力場,并留下長期無法愈合的傷口。如果俄羅斯完成了對烏克蘭的去軍事化,面對拱火而又不願出兵的美國和北約,被政治正确綁架的歐盟面對“被中立化”或被肢解的烏克蘭,究竟如何“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以及如何長期與俄羅斯纏鬥、消耗,将成為一個重大現實問題。若受北約援助的烏克蘭堅持抵抗,使得俄羅斯無法體面退場,甚至以核武器相威脅,對歐洲而言亦非幸事。總之,在此情況下,歐洲恐難以如願以償并全身而退,盡快止戰促和才是歐盟及衆多歐洲國家的上策。(丁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