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不眠、蚊子伴!這裡的體驗不一般……

作者:九派觀察

這裡夜不眠

暗夜裡

繁茂的楊樹如墨綠色的帳幔般

護圍着這一處昏黃燈火

遠處,黑暗厚重如牆

仿佛全世界都睡着了

隻有這裡清醒着,有聲、有色

夜不眠、蚊子伴!這裡的體驗不一般……

這一處燈火,是塔裡木油田英買油氣開發部英買處理站的卸油台。這個2021年新擴建的卸油台主要為博孜、大北等片區卸油,平均每天卸油1000多噸,不僅為油田節約了大量成本,還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夜不眠、蚊子伴!這裡的體驗不一般……

淩晨兩點左右,記者走進這一片燈火裡。此時正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時段。大門外,卸油工張德良正亮着手電筒,挨個兒查驗排隊等候的油罐車,防火罩、靜電釋放帶、鉛封等十幾項設施必須全部合規,他才能讓油罐車過關進站。

大門内,抽油泵在“哒哒哒”地轟鳴,幾輛油罐車靜靜地趴在卸油台上卸油。不知咋的,看見那朦胧燈影中的油罐車,記者總感覺那是一隻隻趴在窩裡下“金蛋”的巨大的鳥。沉默厚樸的它們,一輩子隻知道在戈壁大漠中不知疲倦地奔跑,而抽油泵就如同它們的知己,“咯咯哒哒”高聲向世人宣告着它們的功勞,歌唱着它們的美德……

夜不眠、蚊子伴!這裡的體驗不一般……

身量精瘦的卸油班班長楊若成,輕快地穿梭在車輛管線之間,他掌握着卸油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他首先要确認每輛車上的鉛封是否完好,然後核對油的噸位重量是否正确。油卸完了,他得親自爬上灌頂“驗明正身”,看油是否卸幹淨。即使抽油泵停了,他還要在卸油口下放一個防爆桶,再次驗證油卸得是否徹底。“設定這麼多程式,就是為了保護企業利益,讓油‘顆粒歸倉’,一點都不流失。”楊若成向記者解釋道。

“英買的夜班卸油工,冬天和夏天最苦。”卸一車油需要一個多小時,工作間隙,楊若成應記者的請求,講述他們的故事。

夜不眠、蚊子伴!這裡的體驗不一般……

冬天的深夜,沙漠裡的氣溫低至零下二十幾攝氏度。而卸油工的工作崗位就是在露天野外,在堅硬冰冷的鋼鐵管罐、閥門之間。凍得實在受不住了,他們就輪換着進值班室,把身體緊貼在暖氣包上烤,待身體熱乎一點就趕緊出來繼續工作。夏日的夜晚,卸油點上的蚊子多得出奇。你在暗處奔跑疾走,蚊子有可能直接撞到你臉上;你一張嘴,喉嚨裡就可能飛進幾隻大蚊子;眼前飄過一縷詭異的黑煙,那就是蚊子們在結伴“旅行”。是以,卸油點最大的消耗品就是花露水、風油精等驅蚊用品。每當一線機關發這類勞保用品,科室人員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就算了吧,全部給卸油工。”有時,站隊上司還會自己掏錢買驅蚊用品送到卸油點。即使這樣,卸油工們仍然被咬得面目全非。如果你看到臉上手上疙疙瘩瘩、新“紅包”蓋舊“紅包”的人,沒錯,一準兒就是卸油工!

“現在,是我們夜班卸油工最好的季節。”楊若成滿足地說。

夜不眠、蚊子伴!這裡的體驗不一般……

淩晨三點左右,記者走出卸油點的大門,看見大門外等候卸油的油罐車已經排成了長龍。高高的駕駛室裡,有駕駛員正在吃飯。這情景,讓記者想起了剛才在卸油點辦公室裡看到的卸油工們的宵夜。此刻,那些飯菜還被包裹在一層層白色塑膠袋裡,它們的主人還來不及解開它們,看見它們。在空蕩蕩的屋子裡,它們還在獨自等候,不知它們的主人,今夜何時歸來……

(素材來源:塔裡木油田|作者:蔣俐 郭駿 陳良瑜)

【來源:人民日報用戶端新疆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