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初心刻入行動,把使命擔在肩上,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衛生院的支部書記,張成龍關鍵時刻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诠釋了一位優秀共産黨人、人大代表和仁心醫者的責任與擔當,守護着一方群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黃集鄉衛生院承擔着黃集鄉6萬人民的生命安全,是基層疫情防控的重要關口,張成龍每天組織醫務人員下鄉外采和鄉醫的防控工作,對返鄉人員進行入戶測溫和核酸采集工作。有時候救護車輛忙不過來,他便自己開着車,帶着醫護人員直奔目的地。特别是晚上,疲憊地他躺在辦公室臨時搭起的床鋪上時,接到鄉政府推送外返鄉人員“出現紅黃碼”的通知後,他便瞬間打起精神,緊急排程安排,将人員送到疫情防控指揮部指定隔離場所。日夜的操勞,張成龍的黑眼圈越來越深,白頭發越來越多,整個人顯得越發憔悴。
張成龍書記帶領黃集鄉全體醫護工作者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不管白天黑夜,随喊随到,是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工作主動擔責,面對困難,他沒有退縮;人手不足,他就親自上,執勤守點,疫情防控戰線上的每一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自2019年疫情武漢爆發以來前後組織參加核酸采集60餘場,轉運人員200餘人,共計采樣160000餘人次,作為書記的他,不僅要時刻考慮管轄地區人員的安危,也挂念着職工的安全,既要積極落實上級關于疫情防控的各項具體工作,支援疫情防控檢查點,教育訓練鄉村醫生防控知識,統籌人員安排,應對突發情況等,又要絞盡腦汁維持衛生院的正常運作,做到疫情防控和救治病人兩不誤。
3月13日晚上12點,接區疫情指揮部緊急指令,因杭州快遞出現标本陽性并和淮陽區快遞和物流有關聯,張成龍從淮陽開車到黃集親自帶隊,為黃集鄉快遞和物流網點進行外環境核酸采樣,采樣結束後又冒着大霧,開車把标本送到淮陽區标本檢測點。
5月6日,為了抗擊疫情,淮陽區全區域啟動靜止模式,為響應區委區政府疫情防控政策,疫情指揮部警報再一次拉響,黃集鄉衛生院黨支部會研究決定,院上司幹部全天侯吃住在醫院。黃集鄉衛生書記張成龍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目前一直在“疫”線抗擊疫情,無暇照顧家庭及孩子,其夫妻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在周口市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是沖鋒在一線,飯店科室兩點跑,按疫情防控要求不能進家,為了不耽誤工作,他們将9歲的女兒寄宿在親戚家看管。大兒子今年高三,還有一個月不到孩子就要參加聯考,這個時間是最需要家長的陪伴與開導,面對各方面因素,他依然決定舍小家顧大家,沖鋒在一線,和病毒抗戰。
目前疫情非常時期,我們基層醫務工作者都是響應政府的号召,把目前工作做好,做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張成龍說。
惟其艱難險絕時,方顯勇毅真本色。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帶領着抗疫隊伍“尖刀班”不辭辛苦、奮勇前行。他就是周口市淮陽區黃集鄉衛生院書記張成龍,用行動诠釋着作為一名人大代表、黨員醫生的時代擔當。自疫情發生以來,張成龍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主動放棄假期,堅守工作崗位,将廣大人民群衆的生命安全放在心頭、護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