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醫生是科裡出了名的愛專研。每每有新的技術,他都非常感興趣。

自多模式鎮痛理念出來後,他一有機會就會想辦法為病人實施。看到病人術畢就能睜眼、而且一點不疼,一天的勞累都會一掃而光。
然而,前幾天的一次術前訪視歸來,他的臉色很難看。
大家問他怎麼了,他帶着幾乎顫抖的聲音說:這家屬,太讓人生氣了。
聽他這麼一說,大家趕緊追問。
這個時候,不是看熱鬧、也不是聽新鮮。大家在一個戰壕裡,早已親如兄弟。不誇張地說,在科裡工作的時間都比陪老婆孩兒的時間長。
張醫生說:就是前幾天那個胃大切的患者家屬,質疑麻醉收費多了。那個家屬抓住一點:麻醉方式就應該用一個,憑什麼給他家的人用了兩個麻醉,這分明是想多收費!
面對這樣的質疑,張醫生解釋說:這是複合麻醉,更是為了術後多模式鎮痛。
家屬說:老輩人連止疼針都很少打,也沒見着誰怎麼樣了。現在可好,不僅要安止疼泵,還要美其名曰“多模式鎮痛”。
到了這時,無論張醫生怎麼解釋,家屬就一個目标——退錢!
退錢是不可能的。因為,藥已經用過了。
由于不能和患者家屬硬碰,隻能趕緊給醫務科打電話調解。
萬幸的是,這個患者是通過内科一個大夫介紹來的。在他們跟着解釋下,患者家屬半信半疑的不追究了。最終,也隻能鬧個既不鬧、也不感謝。
不甘心的張醫生,之後專門找那個内科大夫一次,他要好好給他講講。隻有懂的人越多,誤解才能越少。
他給内科大夫解釋道:為什麼不止是用了全麻,而是用全麻加椎管内麻醉的原因。是利用全麻的鎮靜、肌松以及廣泛的抑制不利反射優點,同時發揮椎管内麻醉對疼痛傳導的确切阻斷,可以明顯減少用藥、減少副作用,并且術後的鎮痛也有了保障。良好的術後鎮痛,對術後加速康複的意義很大。
他還特别解釋一下那個家屬比較關心的鎮痛泵:相比較靜脈鎮痛,椎管内鎮痛可以減少很多鎮痛藥的應用、副作用也少了很多。大量的研究顯示,術後腸道功能也可以早期恢複。早點進食,對及時補充營養是有好處的。
盡管有内科和外科的知識壁壘,但醫學基礎是相通的。是以,這番溝通很順暢。
雖然同在一個醫院,但内科确實不了解麻醉科到底是怎麼工作的。
這樣一解釋,那位内科大夫不好意思地說:他以為麻醉科還在用乙醚呢。印象中,一扣面罩就睡過去了。
聽到内科大夫如此認為麻醉科,張醫生也隻能感慨:一個醫院的同僚,尚且如此認為。讓更多的人了解麻醉科,任重而道遠。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