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作者:江浩說影視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這是一張金星的照片,如果再靠近點,你會看見金星的表面上有一些奇怪的凸起,這就是傳說中的金星金字塔廢墟,這是80年代人類探測器發回的金星照片。經分析,金星上有金字塔廢墟兩萬多座,這些可能都是城市用于抵擋高溫,嚴寒及風暴。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有一部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未知世界》評價超高,它有着嚴謹的科學想象,配上讓人驚歎的畫面,讓人不禁感歎起宇宙的奧秘。第一集,它告訴我們,早在40億年前,金星比地球更适合居住,那時地球還是個未發育完全的寶寶,而金星正處于适居帶時期,氣溫适宜,不冷不熱,可能有過海洋、空氣。

但沒有哪個天體能一直留在适居帶上,金星的适居帶結束了,接下來輪到我們的地球。如今,地球的适居帶已經過去了70%,将來有一天,太陽會變老,會耗盡核心的氫燃料,熱核反應下,太陽不斷膨脹,溫度降低,最終會變成紅巨星,水星會被吞噬。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這時候太陽系的适居帶就會變了,木星不行,土星不行,木衛土衛土衛都不行,海王的衛星似乎可以。這個星球會出現海洋,隻是如果人類生活在那裡,一天将會有144個小時,冬天會長達50年,可是這個星球也隻是暫時的,總有一天太陽的熱量會耗盡。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幾億年的家,人類需要逃離太陽系,方式當然不是流浪地球,我們最近的恒星叫作比鄰星b,離我們有390000億公裡,我們現在要花七萬年才能到。是以我們需要制造更好的”帆船“,隻是這一次,不禦風,要禦光,這些船帆有一張有數公裡大,但它極薄,比垃圾袋薄1000倍,當光子打在巨大的帆上,就能給它推動力,就這樣讓飛船趨近光速,如果離太陽太遠了,那就用飛船背後的雷射器,自己給自己推力。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這樣隻用花20年就可以到達比鄰星b,一個有可能适合居住的行星,但比鄰星b有一個問題,就是它離恒星太近了,它很可能被鎖定,有一面永遠望向恒星,另一面永遠是黑夜。如果有生命,生命隻可能在那一道陰陽交接的線上出現。

如果比鄰星b不行,人類可能要去更遠的地方。這時,人類需要的就是一台突破宇宙上限的飛船,也就是超光速,但光速是不可能超過的,怎麼辦?有一個設想不移動飛船,移動宇宙,那就是阿庫别瑞引擎可以壓縮前方的時空,擴張身後的時空,眨眼間就可以駛過9650000億公裡......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這部紀錄片,它結合了人類現實的科技,對未來的星際旅行進行了合理又精彩的想象,它最後留下的是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話。“我們連自己的地球家園都治理不好,到處是仇恨到處是破壞到處是自相殘殺.....如果我們一直都隻要力量,不要智慧,我們肯定會毀滅自己,将各個恒星遙遠分離,其實是天意,這樣,隻有那些能夠自知有資格自救的物種才能夠安全穿梭于星際之間。”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我聽過最詭異的實驗叫做雙縫實驗,它是一個實體實驗,這個實驗有很多人會說它很恐怖。你認為光是粒子還是波呢?牛頓認為光是粒子,像是一束粒子,一顆顆地打出來,另一個實體學家惠更斯認為光是波,就像聲波一樣。那麼如果讓粒子和波分别穿過兩條縫,粒子會最終打出兩條柱子;而波呢?因為兩個縫穿過的波互相幹擾,最後會打出一堆柱子。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1801年,托馬斯楊做過一個實驗,讓光通過一個雙縫直闆,最後得出的是一堆光柱,他的結論是光是波。但很多年後,當科學家把光分離出最小的機關光子,然後他們把光子一顆一顆打出去,以這種形式再做一次雙縫實驗,同時在一旁偷看,看看光子是從左縫還是右縫過去的,等他們看完之後,這次實驗的結果讓人驚掉大牙,光子打到後面,成了兩條光柱。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這是粒子的結果啊,那光是粒子,不對,再做一次實驗,讓光子一顆顆打過去,但這次科學家不看過程了,隻看結果。而這次的結果吓死人,它又變成了一堆光柱,也就是說,隻有人在看的時候,一顆顆光子才會打出粒子的結果,那光子是怎麼知道人在看的,難道光子是有意識的嗎?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量子實體還有一個巨大的未解之謎,叫做量子糾纏,是指一個光量子被分離為兩個光子,這兩個紅色光子會互相糾纏,就算來到宇宙最遙遠的兩端,它們之間還會存在一種糾纏的聯系,隻要觀察其中一個自轉,你就能立即知道另一個的自轉。

這種聯系從宇宙起源時就存在了,但更奇怪的是,隻要人類觀察一下,就能永遠切斷這種紐帶,隻要人看一眼光子就不糾纏了,為什麼又是僅僅靠人的觀察,就可以破壞紐帶。更奇怪的是,這種切斷具有瞬時性質,他無視了光速,就算隔着幾億光年也是可以一瞬間切斷的。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可惜量子糾纏至今依然沒有解釋,這也是困擾愛因斯坦畢生的地方,如果光子能夠這樣違背光速,那宇宙的自然定律就可以随便被打破了。這些知識來自于記錄宇宙時空之旅,它給我們科普了許多最前沿的實體學知識,看着真的耳目一新,有時還會瞠目結舌,感興趣一定要看看。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别是五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以及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那麼第六次呢?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剛剛和一次大滅絕擦肩而過。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30年代,美國化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化合物,叫做氯氟烴,它非常好用,不僅可用作冰箱、空調冷卻劑,還能用來生成蓬松的剃須膏泡沫,還可以用來做發膠,還可以做滅火器噴氣罐,工業溶劑,清潔劑,它最出名的品牌叫做弗利昂。

70年代,加州大學有兩個科學家在研究地球大氣,他們恰好決定研究一下空調中的氟利昂分子洩露的話會怎樣,而這一項他們發現了極恐怖的事。完美的氯氟烴并不會那麼輕易消失,而是以數萬億的機關聚集在大氣邊緣,地球高空,當紫外線集中氯氟烴分子就會剝去其中的氯原子,而氯原子就開始吞噬大氣中珍貴的臭氧分子,一個氯原子可以摧毀十萬個臭氧分子。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科學家們呼籲,取締氯氟烴,但這個時候氯氟烴已經非常重要了,生産者們不願意失去這門生意,好在那兩位科學家不斷地警告大衆。80年代,消費者們要求各大公司停止制造氯氟烴,終于抗議起效了,197個國家禁止了氯氟烴的生産,臭氧層也在慢慢地恢複,但這不代表我們安全了。

1967年,有一篇論文預言了,在人類不斷朝大氣輸送溫室氣體的作用下,地球溫度會如何變化?科學家們準确預言了接下來50年内,地球溫度的上升,沿海城市的潮線增高,珊瑚礁大規模死亡,災難性風暴的強度增加,熱浪,幹旱以及失控的森林火災都出現了。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來一場《宇宙時空之旅》,探索未知的領域

預言還在繼續,現如今海象們找不到海冰,不得不擠在一起,你知道嗎?2050年左右,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消失,而這部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同樣給出了警告,它不僅有權威的科普,有精彩的想象,而且有對人類最理性最克制的忠告,如今的世界,我們真的迫切需要這些科學家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