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溫《大宅門》頓悟,後輩出了個詹奎喜,才是詹王府最大的可悲

說起來,關香伶也是個非常凄慘的角色,年幼的時候,她的母親白亞萍常住娘家,父母不和,後來白亞萍失手摔死了自己的兒子,氣的得關少沂對她棄之如敝履不算,還把痛失兒子的憤怒牽連到了香伶的身上。

重溫《大宅門》頓悟,後輩出了個詹奎喜,才是詹王府最大的可悲

就因為香伶是白亞萍生的女兒,是以她便要承受父親未消的餘怒,香伶被打的全身沒有一塊好地方,後來關少沂新娶了老婆,重新生了一個兒子,香伶不過是去抱了一下小弟弟,便被父親和繼母輪番毒打到奄奄一息。

關家的丫鬟都看不過去了,偷偷跑來白家來報信,當時白景琦還是個半大的孩子,但卻已經形成了重情重義正直有擔當的性格,是白景琦偷偷地潛入關家,把香伶從關家背了回來,并偷偷地把她藏在自家花房,用自己所學的醫藥知識給香伶治療傷痛。

有了表哥白景琦和舅媽白文氏的憐惜和撐腰,香伶在白家跟在母親白亞萍身邊,過了幾年平靜幸福的日子,白亞萍由于失手摔死了自己的兒子,又被白三爺帶來的洋人糟蹋,精神已經恍惚失常,但是即便是個瘋媽,香伶也有個寄托,況且有了香伶的陪伴,白亞萍的精神也稍稍好轉。

但是幾年後,那個冷酷的父親,又找上門來,告訴香伶,要把她送到新疆去和詹家的詹奎喜成婚!對此舅媽白文氏剛開始是拒絕的,白文氏說,詹家被發配到新疆的,如果香伶去了,那再就回不來了。

不料一向薄情寡義的關少沂,此時卻有另外一番說辭:“詹家是落魄了,但是悔婚的事,不是咱們書香門第能做出來的事,即便前面是火坑,那也得往裡面跳啊!”

這一番話,把一向通情達理深明大義的情婦奶說動了,白文氏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這話不錯!”關家自诩為書香門第,而白家是世家大族,對于信義看得都極重,那種嫌貧愛富拜高踩低的事,是做不出來的。

把香伶嫁到詹家,就成全了信義二字,香伶自己也很識大體,她也覺得這是自己的本分,并沒有哭天搶地要悔婚,而是不舍地拜别了母親,就跟着父親走了。

重溫《大宅門》頓悟,後輩出了個詹奎喜,才是詹王府最大的可悲

對于詹王府來說,自己家裡落魄成那個樣子了,别人家還願意把女兒嫁過來,是喜幸不盡的好事,但是對于香伶來說,卻又是悲哀的一件事。詹奎喜雖然是詹王府的後代,卻一點沒有詹王府傳承的好品質。

詹王府的異類

詹奎喜很涼薄自私,當白景琦告訴他,你知道嗎,你大姑還活着呢?詹奎喜卻問,誰是我大姑?白景琦說,就是你們家的大格格啊!不料詹奎喜很不屑又無所謂地說:“你跟我說她幹嗎?我又沒見過她!”這句涼薄無情的話把一向重情重義的白景琦氣得當下就罵他,“什麼東西!”

詹奎喜也是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家裡窮的叮當響,住在大雜院裡,家裡家外都是香伶一個人忙,而詹奎喜則天天做着複業的春秋大夢,什麼也不做,吹噓自己的祖上怎麼怎麼風光,貶低白家,說他的祖宗打進來的時候,白家還在滿大街搖鈴串巷的賣草藥呢!

白景琦一句多餘的話,都不想跟他說,要把住在香伶家的老姑奶奶白亞萍給接走,白景琦說,守着這麼一個姑爺還不夠惡心的呢!白亞萍拖着病體,歡歡喜喜地跟侄子白景琦走了。

重溫《大宅門》頓悟,後輩出了個詹奎喜,才是詹王府最大的可悲

詹奎喜這個人,真的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不僅如此,他還不明事理心胸狹隘,完全不像是詹王府的人,到了詹奎喜這裡,我才發現,他是詹王府最大的悲哀,也是詹王府敗落的标志。

詹王府的過往

詹王府裡的人,不管是詹王爺還是詹瑜或者是大格格,都是明白是非心胸豁達,有情有義有骨氣有傲氣的人。

當初,因為白二爺号出了大格格的喜脈,白家被不明是以的詹王爺砸了車殺了馬,白老太爺記恨在心,他覺得白家老号是祖宗傳下來的牌子,不能輕易地就被詹王府砸了,他就用了心計去算計了詹家,偷偷給大格格下了安胎藥,還告訴詹王爺,大格格隻是肚子裡長了痞塊,吃下自己給開的幾服藥,痞塊消了就沒事了。

心思簡單坦蕩的詹王爺,就相信了白老太爺的說法,并且對自己魯莽地行為表示歉意,詹王爺說過去的事就算了,兩家還是友好往來,随即詹王爺就外出征戰去了。但是當詹王爺半年後打仗歸來的時候,剛到家,就被白家父子二人給堵上門了,白老太爺說,恭喜貴府添丁之喜!詹王爺不明是以,白老太爺就提醒他:大格格生了一對雙棒,您又抱外孫子又抱外孫女,這還不是大喜啊!

詹王爺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被白家給算計了,按照詹王府的權勢,他如果想動一下手段,難道還怕白家嗎?後來貴武不是稍微一用手段就把白家坑得家破人亡嗎?

但是詹王爺卻并沒有這麼做,他說:“我倒是佩服這位白爺的心計和勇氣,隻是太不光明正大些!陪他的車,陪他的馬!“此舉,這就相當于詹王爺告訴全京城,當初白二爺并沒有号錯脈,是自己家的女兒不規矩。

重溫《大宅門》頓悟,後輩出了個詹奎喜,才是詹王府最大的可悲

之後詹王府也并沒有揪着這件事不放,并沒有使用一些陰險的手段來打擊迫害白家,白家才得以繼續興旺發達。幾年後二格格死在了宮裡,那時貴武這個小人,使用了陰險的手段,在二格格死後,讓人改了藥方子,來坑害白家,而詹王府并不知道此事内情。兩家仇越結越深鬧到最後,看到白家大爺被問了斬監候,大奶奶上吊了,詹王爺還自責地說,兩敗俱傷!兩敗俱傷!這七錯八錯的,到底錯哪了?

後來白大爺從牢裡出來給老福晉看病,當夜詐死逃生了,詹王爺肯定能感受到其中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但是他卻并沒有刻意追究,還吩咐了兒子詹瑜不許去打聽這件事。這是詹王爺的慈悲心。

之後,白三爺給洋人帶路打砸搶,詹王爺去逮捕他,他還特意交代手下人,不要傷了白家的其他人,從這以上種種情形來看,可見詹王爺雖然有些魯莽暴躁,但卻是一個非常坦蕩寬厚正直,又重情重義的人。

後來詹王爺因為主戰,戰敗後,被朝廷發配了邊疆,死在了半道上,可見他在國家大義上是有骨氣有氣節的人。

而他的兒子詹瑜,也沒有世家子弟的纨绔,同樣是重情重義,大格格被下安胎藥,肚子越來越大,是詹瑜低聲下氣地去求白老太爺放過自己的姐姐,但是被白老太爺挖苦諷刺了一番後狠狠地拒絕了他這個要求。

後來大格格生産,是他陪伴在姐姐身邊,忙前忙後,他看姐姐疼的嘴唇都被咬出血,含淚心疼地說:姐?你以為男人都是什麼好東西?你怎麼就看上了他?

詹王爺回來發現了這件事,氣的把大格格綁起來打,把孩子也送到了鄉下,大格格求詹瑜“弟弟,你要是我的親弟弟,就送我出去!詹瑜流着淚說”姐我送你走!“詹瑜明明很畏懼自己父親的威嚴,但是為了姐姐,他不惜做出違逆父親的事來,這對姐弟之間的感情讓人感動!

重溫《大宅門》頓悟,後輩出了個詹奎喜,才是詹王府最大的可悲

而詹瑜看似文弱其實非常有骨氣,後來他們從新疆回來了,詹王府往日的榮光不在了,全家住在大雜院裡,靠着他賣字為生,貴武找到他,撺掇他去白家認親,貴武說:“你是她舅舅,我是她爸爸,他白家不能不認!”

不料詹瑜根本不為所動,還罵他“你長着脊梁骨沒有,是你把人家害的家破人亡,你還好意思去認,滾滾滾!”詹瑜到死骨子裡都是有傲氣的!

大格格更别說了,她早年偷吃禁果做錯了事,可是她卻有責任感有擔當有情有義更有傲骨,在江湖飄零幾十年,隻為尋找自己的孩子,知道了黃春有了好去處,卻并不去相認不去打擾女兒,這是因為她事事以女兒的幸福為念,更是因為她骨子的清高和傲氣,不想去白家攀扯富貴。

重溫《大宅門》頓悟,後輩出了個詹奎喜,才是詹王府最大的可悲

詹王府落魄了,可他們骨子裡的貴氣沒有減少,但是直到我看到詹奎喜這個人,才明白,詹王府自此是真的沒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