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作者:印客美學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馬桶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卻很少被我們主動讨論或關注。

你知道嗎?目前世界上仍然有17億人沒有使用過馬桶,也就是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沒法保證幹淨、衛生、得體的如廁環境。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為了呼籲人們關注這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國際慈善機構水援助組織(Water Aid)在全球範圍内邀請到25個藝術家與設計師。

他們在馬桶蓋上進行創作,舉辦了一個關于“馬桶”的展覽,并将其名為“家中最好的座椅”。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倫敦神秘的街頭塗鴉藝術家 BAMBI 通過一系列作品探索當代女性身份,她的作品遍布倫敦及其周邊地區,知名度很高,這次她直接将自己的塗鴉作品噴在馬桶蓋上。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我的願望是拯救世界,這就是為什麼我的作品總會引來社論,閉着眼睛生活很容易,可惜這對世界沒有用處或幫助。”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藝術家 Nettie Wakefield 将馬桶噴上金漆,這是向英國布倫海姆宮時被偷的 18 K純金馬桶座緻敬。“意大利藝術家 Maurizio Cattelana 的「金馬桶」雕塑估計價值 400 萬美元,藝術價值 600 萬美元,我想用我的金色馬桶蓋來玩弄“價值”的定義。”不管是金錢還是藝術的角度,一個18K鍍金的馬桶因其巨大的價值而被盜,處于發達國家的人們認為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藝術行為”。然而,在很多開發中國家,有數以百萬的人根本無法奢望自己家中能有衛生管道,更不用說基本的供水服務了。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我設計的馬桶蓋是一個具有抗争性的朋克寶座:膀胱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真理的源泉,因為你的大腦會告訴你,如果你的膀胱出現問題,那你就不是在說真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不管是設計還是音樂,時裝設計師兼歌手 Boy George 都為之注入了大量的情感,即使他在做慈善項目,他的馬桶作品中也要有“Piss and Love”的幽默和樂觀。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Val Garland 是倫敦知名的化妝師傳奇,當她知道世界上竟然還有1/5的人還沒能用上馬桶的時候,她幾乎要罵出髒話了,也把這個髒話 Kiss My Ass 做成了馬桶蓋的标題。

“我想要創造一個非常豪華的夢幻馬桶蓋,之是以采用嘴唇的創意去做這個作品,是因為我們都是用嘴唇說話,不如從現在開始談論馬桶。”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Charles Uzzell Edwards,又名 PURE EVIL ,是街頭藝術界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他的作品被帶到世界各地展出,在倫敦各地能發現他标志性的滴水名人肖像系列。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倫敦藝術家 Daisy 的跨學科作品,用紡織布藝品對人體形态進行研究,制作出一系列的人體藝術紡織品。

擁有一個得體的馬桶不隻是為了保障更好的衛生條件,防止疾病的傳播,而且還是一個安全可靠的空間,對于女性和女孩來說,在家中或公共場所沒有使用馬桶的條件是非常困難的,她們需要一個私密安全的空間。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同志、威爾士人、閱讀障礙、巴基斯坦男性、拼貼藝術家,這些 Liaqat 是他描述自己的标簽。

“我很榮幸能夠與 WaterAid 合作這個項目,無論住在哪裡,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幹淨的用水和體面的如廁條件。”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在家中安裝一個像樣的馬桶,他們的健康和安全會是以受到影響。這激發了我把馬桶設計成一個帶有馬的吉祥物,畢竟馬桶的座圈看起來也很像馬蹄鐵。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雖然這個“吉祥物”無法抵禦魔鬼、鬼魂或垃圾郵件,但是馬桶的确能讓大衆免受疾病傳播的困擾,讓年輕的孩子得以順利上學,那麼馬桶理應是我們家中最好的座位。”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年輕的藝術家 Haseebah Ali 在設計中突出水質衛生優劣之間的差別:惡劣的水質布滿細菌,看起來毫無生機;在幹淨的水質條件下,以鮮花來表示活躍的生命力,鮮花本身也跟女性氣質相關。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我想說明的是,對于很多缺乏建設的社群來說,要擁有清潔的水質和幹淨的馬桶都是非常困難的,但是這對于年輕女性尤其重要,她們因生理期不得不曠課留在家中,也就沒法實作自己的夢想。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Charlotte Colbert 是知名的多媒體藝術家和電影制片人。

“我喜歡把馬桶變成一盆花的想法,馬桶原先隻是一個收集廢棄物的物件,現已更新成一個培育生命的器皿,生命周期最早開始的地方。”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利用色彩斑斓的印度裝飾風格,裝置藝術家 Chila Burman 将馬桶重新定位為一種奢侈品,事實上,一個普普通通的馬桶座就可以防止疾病的傳播,對全世界沒有馬桶可用的上億人來說确實奢侈。

“馬桶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這種想法是很理所當然的,但是我有巴基斯坦的親戚最近才用上了馬桶 —— 這理應被看作是一項基本人權,我很高興能參與這個有意義的公益項目。”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當代潮流藝術家 George Morton-Clark 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内被争相收藏,他以抽象的形式呈現流行元素、符号與形象,引發觀衆重新思考當下的潮流。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世界各地數百萬無法使用沖水馬桶的年輕女性,她們的健康、安全和教育都無法得到保障。

“我創作這件馬桶作品的靈感正是來源于此,馬桶蓋上的腳印意味着她們每天都踩過肮髒的廢棄物,她們走的每一步都冒着患病的風險。”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攝影師 Gina Soden 沉迷在廢棄建築美學的記錄,她的鏡頭在一片衰落的殘垣敗壁中探索詩意,感受時間沉澱下來的懷舊美。

“印在上面的是我廢棄建築物中拍到的馬桶,以此來強調地球上有很多資源都是被浪費的,包括馬桶,而當下還有那麼多人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就連一個馬桶沒有。”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Hayden Kays 被認為是活躍在當代最具挑釁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對無處不在的文化産業充滿諷刺。

“如果說我的作品是一個幼稚的馬桶幽默,反而會讓我認為這更像是一個完美的項目,這不就是我一直想追求的藝術嗎?”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多年來,藝術家 Jessica Albarn 在紙上繪制精美的線條畫,運用玻璃粘土蠟和蜂蜜塗抹,将幹花和昆蟲融入作品中,用作品來讓大衆認識到蜜蜂的困境。

蜜蜂像人類一樣需要幹淨的水,她在馬桶蓋畫上蜜蜂,強調一個幹淨清潔的馬桶對我們的健康有多重要,甚至與整個生态系統息息相關。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Joe Sweeney 通過雕塑、印刷和裝置形成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他選擇一些普通的老物件來創作,帶着一種典型的英式腔調,用委婉語、雙關語與笑話去諷刺嚴酷的現實。

選擇馬桶蓋來創作正符合他的風格,他鼓勵大家停下來思考,關注平日沒有關注的日常,比如幹淨馬桶的重要性比得上建一個避難所。

英國人常挂在嘴邊的 Engaged ,除了訂婚的文本意思之外,一般表示忙,沒功夫的意思,誰說蹲馬桶不能是一種重要的忙碌呢?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Laila Majid 的裝置圖像似乎觸手可及,能感受粘糊糊的質地,她以圖像、視訊和雕塑的方式來展現物質變化的随機性。

她展示的馬桶被隐身在黑色物質中,似乎在狹窄的空間内被擠壓、扭曲,呈現出另一種的形态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英國著名的紀實攝影師 Martin Parr 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社會讨論,他的攝影作品對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諷刺性的近距離觀察,記錄了英國的社會階層,廣泛的西方财富世界記錄。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我們當中很少有人會考慮過沒有水箱的如廁條件會變成怎樣。

“我的作品命名就是馬桶的俚語“王座”,為了突出這個王座的奢侈感, 我把回收的面料制成一層層夢幻的金色褶邊,再搭配一個金色的蝴蝶結來代表禮物。”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藝術家 Seema Mattu 她将馬桶塑造成一件家具,表明所有人的家中都應該擁有這個簡單而奢華的設施。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藝術家 Carrie Reichardt 創作的馬桶蓋設計沿用了代表作品系列:Mad in England,在英國越來越少生産陶瓷的情況下,用大量陶瓷來做陶瓷藝術是背道而馳的。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藝術家 Roo Dhissou 在旁遮普長大,她很熟悉當地保護有限水資源所采取的措施。

“我在我的馬桶旁邊放置了一個牛奶瓶,這是用于清洗臀部的瓶子,強調生命健康、當地文化和供水系統之間的關系。”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藝術家 Soozy Lipsey 的作品總是很玩味,她喜歡惡搞經典設計的元素和形象,幽默感十足。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加納時裝設計師 Ozwald Boateng 在時尚行業沉澱25年之久。

“這個馬桶蓋的設計靈感來自我的祖先和文化根基,我采用了傳統的加納布料和印花圖案,織物的顔色表代表了大地母親,傳達一種愈合、重生、成長和光明的力量,這也是我希望每個人從中能感受到的情感。”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

英國的時裝和紡織品設計師 Dame Zandra Rhodes 是一位時尚界舉足輕重的教母級人物,将倫敦推向七十年代時尚前沿母。

“我的馬桶是采用了絲質透明的藍色硬紗,垂在座椅上褶邊是為了形成完美的波紋,突顯出馬桶在貧困地區的珍稀性。”

有 一 群 人 為 了 拯 救 世 界,在 馬 桶 上 雕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