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年逾花甲,卻有一顆年輕的心;他堅持跑步6年,即将完成自己的100場馬拉松;他參加過國内外許多重大賽事,全馬個人最好成績是3小時27分,實作了中國馬拉松大滿貫;他組建了“紅色馬拉松”跑團,在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紅色革命曆史……廣州有位64歲的馬拉松達人——曾憲斌,他酷愛跑步,退休後活躍在馬拉松領域,足迹遍布北京、武漢、重慶、貴陽等地。曾憲斌不在意取得了多少榮譽,“挑戰自我,跑出健康”才是他追求的目标。
因偶然機遇
結緣馬拉松
退休前的曾憲斌經曆豐富,他不僅當過兵,還擔任過大型房地産公司地産總監 ,在多個領域均有建樹,現在的他是一名運動達人。“我從小就很注重鍛煉身體,經常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像遊泳啊,打乒乓球啊,可是我以前卻比較少跑步。”
要談到與馬拉松的結緣,還得從一次偶然的機遇說起。2016年6月23日,曾憲斌和往常一樣去遊泳池遊泳,可當天他去到卻發現泳池因為場地維修而不對外開放,隻好郁悶地往回走。在珠江岸邊走着走着,曾憲斌的腳步不由自主地加快起來,甚至趕上旁邊一位晨跑的大姐。“那位大姐感歎,怎麼我走得比她跑得還快?聽到這句話後,我心想不如幹脆試一試跑步?”于是,曾憲斌開始慢跑。沒想到,這一跑就是10公裡。從那天開始,他就愛上了跑步。
此後,曾憲斌便嘗試參加線下正式的馬拉松賽事。“當時時間比較接近的是貴陽馬拉松,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那場比賽賽道難度大,而我還隻是個‘新手’,建議這次先别參加。”但曾憲斌說自己有一股迎難而上的沖勁,越是艱難就越要試一試。2016年7月23日,曾憲斌站在賽場上,跑出了5小時47分鐘的成績。
堅持刻苦訓練
不斷超越自我
參加完第一次正式馬拉松比賽之後,曾憲斌就虛心學習科學的跑步知識和技巧,在一次次長跑中總結規律,并把理論和經驗運用到實踐中。曾憲斌告訴記者,這麼多年來,他幾乎每天堅持跑步,不論刮風下雨,不論嚴寒酷暑,他運動的身影就出現在珠江邊上。
“我是見‘馬’就報的。”曾憲斌笑着說,隻要有線下正式的馬拉松賽事,他幾乎都會報名參加。而每參加一次比賽,他都會全面總結比賽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及賽前的訓練和生活起居狀态等,并詳細記錄心得體會。正因為善于總結思考和複盤,曾憲斌在實踐中不斷突破個人的最好成績,2016年北京馬拉松,他的成績4小時55分鐘,跑進5小時大關;2017年海南(三亞)國際馬拉松,他的成績3小時55分鐘,跑進4小時大關。
而最讓曾憲斌引以為傲的是2018年12月的廣州馬拉松,他再次突破自己,跑了3小時27分鐘。“根據中國田徑協會标準,‘330’是業餘選手的一道分界線,跑進‘330’并不容易。”回憶起那一年比賽時的場景,他說一切都曆曆在目。當時他為了增強自身的核心力量,天天早起,每天跑20多公裡。
在一次次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曾憲斌不斷重新整理個人最好成績,他還獲得中國田徑協會60—64歲年齡段大衆精英級選手稱号。
組建“紅色馬拉松”跑團,
追尋健康的生活方式
曾憲斌不僅自己熱愛運動,還帶動身邊的人鍛煉身體。“花甲之後,我希望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希望能影響更多人參與到運動中來,為健康社會出一份力。”
他的弟弟體重将近200斤,肩周炎痛到舉不起胳膊,“從2017年起,我鼓勵弟弟開始跑步。漸漸地,他的身體素質得到加強,體重也下降了。2017年底,我們一起參加廣州黃埔馬拉松,而且都完成了全馬。”2019年,曾憲斌更是帶着一家三代參加馬拉松比賽,他7歲的外孫女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比賽——迷你馬拉松。
作為一名老兵,曾憲斌對革命曆史有着很深的情結。“接觸馬拉松後,我也希望通過努力為這項運動增添一抹紅色。”于是,他組建了“紅色馬拉松”跑團,多次參加各地舉辦的馬拉松活動。曾憲斌的家鄉——南雄市擁有很多紅色景點。在這個背景下,2017年,他精心設計路線,組織跑團及外地跑友,正式在家鄉舉行了一場紅色馬拉松活動,用腳步将多個紅色景點串聯起來。不少跑友在比賽結束後還自發地前來打卡,對當地的紅色文化傳播、紅色旅遊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這麼多年來,無論嚴寒酷暑,都沒能擋住我奔跑的腳步。我不僅自己跑步,還積極帶動和鼓勵身邊的人參與馬拉松運動,追尋健康的生活方式。”曾憲斌說。
【記者 黃麗霞】
【編輯 黃惠雅】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微社群e家通璀璨珠光(微信号:xxsbejt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