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疫”領軍者黃循财脫穎而出,新加坡“未來總理”将帶獅城走向何方?

作者:東博智庫

(東博智庫助理研究員/關秋韻)根據新加坡的“選舉月曆”,該國的下一次大選最遲将在2025年11月舉行。随着熱門人選王瑞傑請辭“第四代上司團隊”的領軍人物,“誰将繼續帶領新加坡?”一時間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新加坡的政權更疊也蒙上了諸多不确定性。而就在2022年4月14日下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聲明宣布,第四代上司班子領軍人選敲定,49歲的财政部長黃循财獲得絕大多數内閣成員支援以及人民行動黨議員認可,正式獲推舉為第四代團隊的上司;也就在兩天後,李顯龍在總統府召開新聞釋出會時再次宣布,若執政黨人民行動黨赢得下屆大選,那麼黃循财将出任下屆新加坡總理。

這位祖籍為中國海南的總理“接班人”何以脫穎而出?他能否帶領新加坡繼續發揮其在國際性事務中的作用?作為中國在東盟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此番新加坡政權交替又對中新兩國關系影響幾何?2022年4月21日,在東博智庫、《中國—東盟博覽》雜志以及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聯合舉辦的“東盟快閃”線上學術沙龍中,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範磊,新加坡随筆南洋網創辦人及主編、南洋時評主編、《聯合早報》特約撰稿人李葉明兩位專家分享了各自的見解。

“抗疫”領軍者黃循财脫穎而出,新加坡“未來總理”将帶獅城走向何方?

新加坡财政部長黃循财(右)将接棒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左),成為新加坡執政黨第四代上司人

新“接班人”何以脫穎而出?

月曆翻回1972年,祖籍為中國海南省的黃循财出生在新加坡東部馬林百列區一個普通家庭。在黃循财印象中,母親在學校和家裡都很嚴格,良好的教育環境讓他産生強烈的責任感,以至于從求學階段到參加工作,他做事總想精益求精。

1997年黃循财赴美留學歸來,成為一名公務員,輾轉多個政府部門,一路仕途順暢:他先以經濟師的身份進入貿易工業部,從事經濟模組化工作;後作為衛生部醫療保健财務總監,推動醫保改革;2005年,他擔任李顯龍的首席私人秘書,并在3年後出掌能源市場管理局,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局長級公務員之一;2011 年,當了14年公務員的黃循财迎來職業生涯轉折點,他成功當選西海岸集選區的國會議員,正式步入新加坡政壇。

自那之後,黃循财先後在新加坡貿工部、财政部、衛生部、國防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等至少8個政府部門擔任要職,累積了豐富多元的從政經驗。

“抗疫”領軍者黃循财脫穎而出,新加坡“未來總理”将帶獅城走向何方?

政壇外、生活中的黃循财 (圖源:聯合早報網)

“正因如此,他被獲推舉為接班人并不令人意外。”範磊表示,公務員體系出身的黃循财不僅做人做事沉穩,在選區做基層工作時也因親民、負責而赢得很好的口碑,在出掌多個重要部門時也展示了必要的政治經驗和行政上司力,令人刮目相看。

如果說黃循财沉積多年的上司力為其出任“未來總理”作了良好的“政治背書”,那麼在其上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亮眼表現則為他打下重要的“選民基礎”。

“疫情暴發初期,全球範圍内還未形成主流的防疫模式,出于維護社會穩定,新加坡沒有着急推舉出新上司人,抗疫是當時國内的首要任務。也正是此時,李顯龍任命黃循财參與聯合上司新加坡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擔任新加坡抗疫總指揮之一。黃循财在制定抗疫政策時,将重點放在了同時保障新加坡人的‘生命和生計’上,及時随着疫情變動而調整政策,穩紮穩打,挽救了局面,其應對疫情的效果獲得了多數選民的認可,讓新加坡成為抗疫表現最佳的國家之一,他的政治形象在此時大幅提升。”範磊說,“此外,黃循财在國會辯論的時候,也數度因疫情造成的損失、同胞們抗疫的艱辛努力而泛淚哽咽,這些場景更是暖化了新加坡人的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已經請辭的王瑞傑外,陳振聲與王乙康同樣是黃循财在總理“寶座”前的有力競争者。

“作為王瑞傑的副手,陳振聲擁有得天獨厚的政治好感。但礙于其出身軍隊,長期擔任新加坡三軍總長,是以新加坡更傾向于讓他擔任國防部長一職,負責國防安全部分;且新加坡是以經濟主導的城市國家,如今把陳振聲調到一個相對而言不那麼‘重要’的部門,透露出其未來可能還是‘二把手’的角色。”李葉明分析道。

此外,據李葉明介紹,因陳振聲在抗疫期間針對新加坡群眾“搶購風潮”發表了不當言論,對其政治形象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到了後期已不被多數人看好。

而談及另一對手王乙康,李葉明則用“優秀、低調”來形容。他指出,最初黃循财并不是新加坡第四代領軍人物的首選,年輕有為、政治履曆優秀的王乙康是當時被多數人看好的接任者。但人民行動黨内一直存在“尊老敬賢”的風氣,王乙康實際上比王、黃、陳三人晚入政壇将近五年,加之他在與黃循财同任抗疫總指揮時,其表現略遜于黃,是以赢面同樣不大。

“抗疫”領軍者黃循财脫穎而出,新加坡“未來總理”将帶獅城走向何方?

此前,黃循财因在新加坡抗疫行動中表現良好,赢得廣大群眾贊譽

李顯龍曾說過,若要使人民行動黨在國家事務中扮演上司角色,就必須建立一支獲得人民支援的、有凝聚力的和能幹的核心隊伍。那麼行事風格最穩健、政治形象最好、能力最強、選民最愛戴的一位候選人,才真正有資格繼續帶領新加坡前行。“綜合來看,無論在哪方面黃循财都是最合适的人選。”範磊說。

接棒後如何帶領新加坡?

實際上,黃循财接棒李顯龍後的政治使命并不簡單,新加坡在内政與外交方面均面臨着不少挑戰。

範磊分析,疫情之下的經濟轉型壓力是以黃循财為首的第四代上司團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新加坡曾出現搶購生活物資的局面。雖然當地政府較快疏解了這一情況,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新加坡供應鍊穩定性和連續性有所欠缺的現實。是以實作經濟轉型、在糧食、醫療保健和供應鍊管理等關鍵領域增強韌性,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新加坡的當務之急。

“抗疫”領軍者黃循财脫穎而出,新加坡“未來總理”将帶獅城走向何方?

在國内疫情基本趨于穩定的前提下,如今新加坡宣布全國上下進入”與新冠共存“階段

“其次,與以往渴求新加坡的安全穩定、經濟發展相比,新生代的選民提出了更多元化和複雜的政治訴求。此外,諸如共産黨、前進黨等國内反對黨也在日益壯大,預計下屆大選之前,它們會對人民行動黨加大競選攻勢。”範磊說。

而在李葉明看來,國際上的挑戰主要來自于大國間的博弈,一些大國可能會對以新加坡為代表的東盟國家進行施壓,迫使其“選邊站”,以及由俄烏沖突引發的國家間安全、投資、能源等一系列結構性影響,都會給新加坡這個高度依賴外部市場、國際合作的國家帶來長期焦慮。

在此背景下,黃循财如何帶領新加坡獲得更大發展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我認為無論是内政還是外交,黃循财會繼續承襲新加坡已經形成的一套應對體系和作風。”範磊直言,“新加坡的多數政策都具有連續性,它本身就是一個政治體系完整、政治制度穩固的國家,早已擺脫治國政策會随着上司人的變更而大起大落的階段,縱觀從建國之初的總理李光耀到現在的李顯龍,他們的做法均是如此。”

而外交方面,李葉明也認為“不會進行較大的調整”。他表示,第四代上司團隊還較“年輕”,缺乏系統的外交經驗,是以黃循财接任之初還是會繼續沿用新加坡“小國大外交”“大國平衡”的價值取向,國家利益依舊作為首要考量。

“抗疫”領軍者黃循财脫穎而出,新加坡“未來總理”将帶獅城走向何方?

經過多年發展,新加坡已從第三世界國家上升到第一世界國家,成為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國家

“黃循财本人具有在歐美國家留學的背景,熟悉歐美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狀況,這将為他拓展與西方國家,尤其是歐美國家的關系奠定良好基礎。在處理對華關系方面,他曾擔任中新相關合作機制的新方主席,加之其華人身份,在語言和文化等方面與中國的交往距離也會大大縮短,是以多數人都相信黃循财有帶領新加坡繼續前行的能力。”範磊補充分析道。

政權更疊下的中新關系:“升溫”是主旋律,但不做北京的“耳語者”

如今,新加坡政治上司人面臨着從第三代到第四代更疊的過渡期,接下來的中新關系往何處去,将考驗着第四代上司團隊的政治和外交智慧。對于中國而言,新加坡第四代上司團隊能否延續李光耀時代外交的智慧與傳統,以及繼續保持對華友好也始終是我們要關心的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範磊認為,2021年中新雙邊貿易額達到了940億美元,同比增長 5.4%,中國成為新加坡最大貿易合作夥伴,雙方的合作架構、雙邊機制都在逐漸豐富、築牢,這在疫情之下難能可貴。是以,站在新加坡的角度看,繼續加強中新雙邊關系是主旋律。

“抗疫”領軍者黃循财脫穎而出,新加坡“未來總理”将帶獅城走向何方?

2022年2月10日,中國财政部部長劉昆(左)與新加坡财政部部長黃循财(右)舉行視訊會談

但同時,李顯龍在2022年3月26日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也明确表态,“我不是北京的‘耳語者’。”

“新加坡外交五原則之一就是‘不能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附庸’。有輿論稱中國與新加坡的經濟關系密切,新加坡更‘親中’這樣的說法明顯是片面的,中國雖然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合作夥伴,但美國是新加坡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且新加坡的武裝部隊定期在美國進行規模訓練,是以新美之間的經濟、國防關系甚至要高于中新關系,可這也并不意味新加坡‘親美’。”李葉明坦言,“雖然新加坡不做北京的‘耳語者’,但它也不會做華盛頓的‘耳語者’。”

“抗疫”領軍者黃循财脫穎而出,新加坡“未來總理”将帶獅城走向何方?

李顯龍“準接班人”黃循财4月18日訪美時表示:中國增長趨勢勢不可擋(圖源:環球網)

另一方面,東博智庫也注意到,美國總統拜登将在 2022年5月12~13日于華盛頓舉行美國—東盟特别峰會。鑒于在俄烏沖突中,新加坡與美國站在同一立場譴責以及制裁俄羅斯;而稍早前的4月18日,黃循财以“未來總理”的新身份首個出訪的國家就是美國,是以有輿論猜測這些迹象會否表明新加坡将在此次美國—東盟峰會上立場更傾向于美國,恐影響中新關系。

但在李葉明看來“這個問題不大”。他分析,若中美博弈加深,演變為兩大對壘陣營,形成“新冷戰”,那麼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将必然面對“選邊站”的被動局面,這是新加坡絕對不願看到的。以平衡、中立的外交政策對沖中美關系,保持大國平衡,與中美兩個大國都做朋友才是新加坡的最終目的。

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新加坡能否有力過渡并安然應對,“未來總理”是否衆望所歸,繼續與中國在内的其他國家開展友好合作,帶領新加坡人民走向新的輝煌,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