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詩曰:“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天地萬物的變化,看似無常,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也是早有預兆的。
如果一個人變得有錢了,不是一兩天就成為了“暴發戶”,而是早有企圖,對賺錢、花錢有了新的觀念,并且自覺去踐行。
現在的社會,談錢很俗氣,但是不談錢不行。出門就要花錢,坐在家裡不動,喝一瓢涼水也是錢,動動手指,打開手機螢幕,也是錢的事情。
為什麼有的人腰纏萬貫?有的人一直很窮?對比一番,我們就會發現賺錢的一些訣竅。如果你能夠做到的話,也會更加有錢。
02
第一,金錢觀越來越正,主動和錢結緣。
《菜根譚》裡寫道:“饑則附,飽則飏,燠則趨,寒則棄,人情通患也。”
求财若渴,這是人的通病。是以大部分的人,都會有趨炎附勢的行為,希望能夠借助别人的力量,迅速發财;也有一些人,為了錢,不擇手段,做了違法的事情,還渾然不知。
俗話說:“命裡一尺,難求一丈。”
一個人的生命裡,是否有錢,是有定數的,和自己的格局、财路、心态等有很大的關聯。
聰明的人,和金錢成為朋友,而不是把金錢當成“享受”,更不能一直“仇富”,對那些有錢的人,嗤之以鼻。
歸根結底,錢是用汗水和智慧換來的。改變你的金錢觀,你賺錢的智慧,就超人一等了。
明朝學者馮夢龍在書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養蠶的桑農,去集市的時候,撿到一個包裹,裡面有八兩銀子。桑農在原地等待,并把銀子還給失主。
過了兩年,桑農去外地收購桑葉,偶遇了失主。失主感激他的恩德,送了很多桑葉給他,從此桑農賺得盆滿缽滿。
做人,不去貪圖意外之财,不得非法之财,反而能賺更多的錢。這就是和錢結緣,也是一個人的錢品。
03
第二,做人越來越摳門,把錢留在自己的口袋裡。
摳門,往往會被認為是“小氣鬼”。
很多人認為,賺了錢,就是用來花的。看到金錢一進一出,生活就快樂了。
看過這樣一句話:“窮人之是以窮,是因為他的支出永遠比收入更多。”
入不敷出的人,即便天天加班,也不會變富。
我的一個朋友,在深圳打工,月收入一萬三左右,但是他在深圳堅守了十年,還是很窮。按照他的生活水準來看,租房要三千多,每個周末去旅行,妻子非常喜歡化妝,兒女的衣服褲子都是品牌貨,常常和朋友聚會。認真算一算,一個月的支出,就非常多了。
古人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當你意識到一塊錢也是錢,一分錢也有用途的時候,就會發現,花錢的速度變慢了。并且購買欲也慢慢減退了。
生活中,不再是買買買,也不會與人攀比。隻要口袋裡有錢,和别人在一起,就底氣十足,說明你真正丢了面子,得到了裡子。
04
第三,拓寬賺錢的門路,學習做副業、理财等。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發現,一份收入是不夠的。即便你非常努力,收入也是相對固定的。
聰明的人,都在賺外快,把業餘時間變成錢;舍去了所有吃吃喝喝的聚會,和無聊的親戚朋友斷交了。
在大城市,白天可以上班,夜裡可以做代駕、做家教、寫文章;在小城市裡,下班後可以開計程車,擺地攤等;在小鎮上,可以利用空餘時間,開墾果園,辦養殖場等。
當手裡有一定的現金的時候,可以學習投資,把錢變成資本。錢生錢,看似不勞而獲,其實是用智慧換錢。
時間很貴,堅決不浪費。那麼你的人生,就有了價值。每一天,你的收入比同行多很多,你肯定能夠緻富。
05
第四,家人懂得勤儉節約,發揮了團隊的作用。
有句諺語說:“勤勞的蜜蜂,沒有時間悲傷。”
很多家庭,總是吵吵鬧鬧,不是他們日子過不好,而是他們太悠閑了,喜歡想七想八。特别是一些又窮又懶的家庭,每個人都希望花錢,不想去賺錢,吵架就變成了家常便飯。
一家人都很忙,下班後回家,好好相愛都覺得不夠,哪有時間和精力吵架。
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找準賺錢的方向,然後把錢帶回家,這個家庭就會有凝聚力,也會迅速變富。
比方說,男人去創業,女人在小超市打工。男人賺的錢存起來,女人的工資當成生活開支,家庭的存款數額,就會如漲水一樣迅猛上升。
一般來說,好的家庭裡,大家分工協作,并且有人記賬,把錢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随意增加多餘的開支。
06
《了凡四訓》裡有言:“享百金之産者,必定是百金人物,享千金之産者,必定是千金人物。”
一個人越來越有錢,其實是一個“賺錢、存錢、花錢”的過程。隻要把過程變得順溜了,把握每一個要素,錢自然就會增多。
在與錢打交道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學識能力、優化朋友圈,金錢就能長期放在自己的口袋裡。
還要懂得,欲望是傷身的利刀,道德是護身的铠甲。
一邊賺錢,一邊戒欲,一生無咎。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