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起售價接近1萬的華為新手機,除了外折,還有什麼?

就在上個月的尾巴梢上,華為又釋出了一款全新的全面屏手機 —— Mate Xs 2。

起售價 9999 元,是目前除了 P50 Pocket 之外,最便宜的一款華為折疊屏手機。

它采用外折屏的設計,折疊時 6.5 寸,展開後 7.8 寸,外觀精緻輕薄。

4600 mAh 的電池( 典藏版為 4880 mAh ),120 Hz 重新整理率的螢幕,運作最新的鴻蒙 2.0.1 版系統。

以及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不得不采用的高通骁龍 888 4G 處理器。

哎,連着兩款高端折疊屏都用高通晶片,看來這松山湖底是真沒多少傳家寶可挖了。

希望海思能早日走出困境。

光看紙面參數,Mate Xs 2 與近期推出的其它華為 4G 手機無異。

這些配置對應着什麼樣的體驗,相信小夥伴們也都心中有數。

是以這篇文章裡我就不跟大家扯東扯西了 —— 咱們呀,直奔主題。

今天我就跟大家夥好好唠唠,華為堅持的這個外折折疊屏設計,到底好用不好用。

以及折疊屏上對應的軟體生态,現在到底處于一個什麼樣的水準。

假如你很喜歡這台手機,想買一台回家,但又擔心體驗翻車、不宜日用而舉棋不定的話。

那麼相信這篇文章能從這兩個角度幫助你做出合适的選擇。

>/外折屏:

優點很突出,缺陷也明顯

抛開已經深陷資金鍊危機的“ 柔宇手機 ”,華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生産“ 外折屏 ”手機的廠商。

而在推出了“ 内折設計 ”的 Mate X2 以及“ 翻蓋設計 ”的 P50 Pocket 之後,華為也兜兜轉轉回到原點,在友商們紛紛推出自家内折屏手機的節骨眼上,又推出了一款外折屏手機。

然而外折屏的實際上手體驗怎麼講呢。。。

emmmm,我按照從優點到缺點的順序,一樣一樣跟大家說吧。

首先,外折屏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折痕。

這裡面的道理跟手工折紙是一樣的:折的角度小了,痕迹就深;角度大了,痕迹就淺。

是以做内折屏的廠商現在都在研究水滴形的鉸鍊,為的就是創造大角度的折角。

但是,鉸鍊的“ 水滴 ”折角再大,又怎麼可能大的過直接外折的設計呢?

假如你把它放在燈光下刻意去觀察,的确可以看到彎折處的起伏。

但隻是單純日常肉眼觀察或者用手觸摸的話,這部分區域非常光滑,不存在折痕。

并且這個五一假期,我是一直在把 Mate Xs 2 作為主力機使用的,五天下來這部分區域的觸感是沒有明顯變化的。

其次,外折屏相比内折屏,減輕了整機的重量。

畢竟内外共用一張螢幕,少塊屏就少塊玻璃,自然少了一截重量。

就拿這台 Mate Xs 2 來說,一個展開将近八寸的手機,重量隻有 255 克!

跟戴了保護殼的 13 Pro Max 差不多了。( 果子 Pro Max 是 6.7 寸,裸機重量是 238 克 )

而且,由于螢幕就是邊框的緣故,外折屏解決了内折屏手機鉸鍊一側 “ 硌手 ” 的問題。

那是,内折屏手機就算做工再好,鉸鍊側也依舊會有個不連續的邊框,硌手是不可避免的。

但 Mate Xs 2 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我把 Mate Xs 2 和友商的幾台内折屏給朋友們看了看,他們一緻認為 Mate Xs 2 的握持感會更好。

能消滅折痕、減輕機重、保證手感。。。

這麼看,外折屏比内折屏好很多吧?

但是其實,它帶來的問題,也不少。

emmmm,确切來說,所有的問題都是由一個根本問題引發的:外折屏,它的螢幕在外面。

>/ 折疊結構:

它根本不給我小心的機會

之前我跟某廠的朋友吹水的時候,他跟我說,折疊屏上這塊柔性屏,最脆弱的部位就是折線處的那一搓。

他們九成以上的售後維修單,研發組過來定位的故障原因都是“折疊時大力按壓折線處的螢幕”,由此導緻了部分 OLED 像素的撕裂。

在知道了這個事之後,我在開合螢幕的時候格外小心。

開螢幕的時候捏着邊框開。

合上的時候每次隻把螢幕按下去一點,接着就換手,從外側推着手機合上了。

然而這是針對内折屏來講的 ——外折屏,根本不給我小心的機會。

由于結構原因,展開外折屏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按住折線部分的螢幕,才能将螢幕完全展開。

退而求其次,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全程捏住螢幕的兩瓣。

同樣,合上手機的時候,也是一個按壓前後的螢幕的過程。。。

也就是說,從開合邏輯上講,外折屏不可避免的會比内折屏遭受更多的外力擠壓。

同樣,由于螢幕朝外,外折屏閉合的時候就是手機的“ 螢幕 ”與“ 後蓋 ”,本應由手機外殼來扛的傷害變成了直接怼臉輸出。( 柔性屏:我承受了太多~ )

去年雙十一,我買了一台小米 MIX Fold,這半年裡它掉到過地上了無數次。

饒是玻璃背闆、金屬邊框也都留下了深可見骨的劃痕。

按照華為的說法,這次 Mate Xs 2 的外屏采用了多層緩沖結構,可靠性比上代産品提升了數倍。

是以我琢磨着,正常的開合螢幕擠壓應力華為應該是考慮到了。

但是假如這台手機真到了一個像我這樣用機大大咧咧的人手裡,我的确不太确信在玻璃和金屬都叫苦的環境裡,軟軟的外屏到底能扛多久傷害。

然而,Mate Xs 2 的螢幕修起來可不便宜:

在華為官網上,給 Mate Xs 2 提供了個售價 1699 元的碎屏保,有效期一年 —— 感覺咬咬牙還能接受,對吧。

但是假如你第一年用機過程中螢幕沒壞,這 1699 元打了水漂不說,往後螢幕要是再壞,第一次 3899 元,之後每次 5089 元。

一台 P50 的成本,啪,沒了。

是以假如你真的看中了外折屏的那些個優點,想要長久使用的話。。。

還請務必給它一個溫暖的家。

不然它疼,你的錢包更疼。。。

>/ 軟體适配:

App 不體面,鴻蒙幫它體面

然而抛開外折屏和内折屏的使用壽命争論,一旦談到了日常的使用體驗,有一樣東西對于他們來講是一視同仁的:糟糕的 App 生态。

目前,除了優愛騰、起點番茄等 “ 視訊小說漫畫 App ” 對折疊屏做了還算不錯的适配之外,其他常用的 App 在折疊屏上的顯示比例或多或少都有那麼點兒炸裂:

B 站、小紅書這類還算勉強能用,但是美團、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大營運商的官方 App,以及一些個銀行的 App。。。

都是妥妥的萬年擺爛王!

而針對這些個不體面的 App,就不得不提一下鴻蒙 OS 上面三個幫它體面的環節了。

首先就是專版專用 —— 鴻蒙 OS 本身就對折疊屏 App 的開發提出了一些規範。

是以當我打開鴻蒙版微網誌的時候,發現它對比安卓版微網誌多出了一個邊距限制。

有了這條邊距限制之後,鴻蒙版微網誌在折疊屏展開後,可讀性更強。

其次是應用比例限制以及平行視窗 —— 前者直接限制 App 的整體顯示比例。

後者則會在 App 内創造分屏界面,提高顯示密度。

不過這兩個功能友商也有所涉獵,倒不是華為獨有。

總體來說,通過以上三個辦法,鴻蒙 OS 實作了常用頭部 300 個 App 的折疊屏适配。

不過要我說,限制顯示比例會導緻螢幕黑邊,左右分屏的效果也隻能算是勉強優雅。

估計華為内部也有小夥伴這麼想,是以他們這次還憋了個大的:全球首創的自适應 UI 引擎。

根據華為的說法,這個玩意可以自學習擷取 App 原有的布局資訊,并針對應用界面對圖文資訊重新優化排版,布局更精細。

釋出會現場還放了個對比示範。

有這個玩意在,那些個萬年擺爛王想擺都難。

然而。。。由于目前我拿到的工程機運作的還是測試版系統的緣故,自适應 UI 引擎還沒有實裝。

是以它實際的适配效果我暫時無法測試,有那麼點小遺憾。

而除了折疊屏顯示比例适配之外,鴻蒙 OS 在折疊屏中的小窗體驗也讓我爽了一把:

在展開折疊屏之後,假如前台有 App 在運作,那麼之後點選的所有新消息通知都會預設以小窗形式展示。

小窗的大小可以自由調整,并且同時可以在螢幕裡顯示兩個小窗。

這還沒完,假如這時候還有新的通知進來,那麼原先的一個小窗會以類似微信浮窗的形式,最小化到螢幕邊緣處。

需要的時候點選螢幕邊緣就可以再次召回,體驗可以說的上是相當絲滑了。

這點不吹不黑,它大概是我目前用過的,在折疊屏上面體驗最好的小窗。

>/ 總結:

軟體體驗優秀,硬體略有顧慮

在使用了七天 Mate Xs 2 之後,我把這台手機的硬體和軟體功能都摸索了個七七八八。

軟體層面,鴻蒙 OS 對折疊屏做的适配的确可圈可點:絲滑的小窗、現有的三道适配措施,以及即将實裝的自适應 UI 引擎都為日常的使用體驗提供了保障。

然而硬體層面,縱使外折屏有千般好,可一旦意外損壞之後,高昂的維修成本着實有些令人勸退。

光是從長久使用的信賴度層面考慮,可能外折屏的 Mate Xs 2 還是不如前作 Mate X2 來的令人安心。

這一點上,我想華為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證明自己的。

那麼,這台 Mate Xs 2 值不值得買呢?

我覺得,假如你手頭比較寬裕,平常的用機環境不怎麼危險,而且對華為的第一款折疊屏有點兒情懷的話。

那麼現在就可以入了,這台長得跟 Mate Xs 幾乎一模一樣的手機可以圓你一個夢,鴻蒙 OS 日常的使用體驗也不會讓你失望。

但假如你手頭不怎麼寬裕,買來 Mate Xs 2 是打算當作主力機長久使用兩三年的話,那我還是建議你觀望一下看看。

等到第一批吃螃蟹的媒體和消費者對這款手機的可靠度傳來肯定答複的時候,再買也不遲。

而且說不定等到那時,華為 5G 又回來了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