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衆多體育媒體包括法新社、路透社都在争相報道一件事:大巴黎赤字額高達2.355億美元(約合2.243億歐元)。

财報顯示,大巴黎的主要虧損是來自于暴漲的工資額,球隊目前的薪資總額高達5.03億歐元——較之前一個财政統計階段增長了21%,差不多相當于14支法甲球隊之和。
再加上疫情影響了票房收入,電視轉播費(聯賽+歐冠)又沒有什麼增長,是以,大巴黎的虧損額較之前一個财政階段提升了80%。
即便财大氣粗,但如此大的虧損仍會給巴黎制造些麻煩。特别是歐足聯的FFP雖然在财閥面前有“形同虛設”之嫌,但官員大佬們還是要面子的,肯定還是會施加一些壓力,對大巴黎未來的擴軍備戰,進行一些限制。
是以,法國媒體透露,大巴黎内部,以及法國媒體,也在對此進行一些總結。在清算責任的過程中,大巴黎轉會組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國際米蘭——巴黎”的交易通道也可能被迫關閉。
法國媒體評論:由于疫情影響、财政考慮和來自歐足聯的壓力,過去兩個賽季,巴黎在轉會市場上的淨投資合計隻有1.4億歐元,甚至不到2018年一個夏天的1/3(所謂“四億妄為”)。這其中90%的資金都流向了國際米蘭,但顯然兩筆重磅收購都并不算特别成功。
此前兩個夏天,巴黎先後從國米引進伊卡爾迪、阿什拉夫,根據《米蘭體育報》的說法,兩筆轉會的必付部分,加上比較容易觸發的浮動費,預計在1.3億歐元左右。
其實這兩個賽季,巴黎在球市上雖然引援較多,但多是租借(如莫伊塞-基恩)或免簽(如梅西、多納魯馬),實際燒出的轉會費并不多。大半現金都砸向了國際米蘭。
伊卡爾迪在巴黎的境況每況愈下,而且,他與他經紀人妻子不停出現的各種場外鬧劇,讓巴黎煩不勝煩。目前巴黎有心清洗伊卡爾迪,同時多少回籠些資金來止損,不過,難度不小。
阿什拉夫的情況相對好一些。
本賽季摩洛哥人加盟巴黎後,29場法甲打入4球助攻6次可以說是屢有戰功。
不過法國媒體對阿什拉夫還是有不少批評,主要是這名飛翼歐冠8場比賽0球0助攻,且一些場次防守的表現不盡人意——須知,大巴黎的薪資是法甲13-4支球隊之和,是以球迷媒體和高管們對聯賽成績和資料并不看重,他們更看重歐冠表現,這是阿什拉夫未來努力的方向。
總之,法媒指出:“兩筆不算成功的引援後,未來巴黎再引進國米球員應該更加慎重。”這意味着,連續兩年被打開的“國米—巴黎”的人才通道,今夏再開的可能性并不大。
過去半年裡,巴黎與一些國米球員傳出過绯聞,如巴雷拉等等。
意媒也指出,鑒于國米的财政情況,藍黑軍也不排斥未來繼續與巴黎做生意。
因為大巴黎開轉會費的一大特點是支付快——在歐洲多數球隊特别是意甲諸窮都習慣于用多年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轉會費的時代,大巴黎這種高比例首付+短支付周期的結款方式,對藍黑軍這種現金流不足的球隊很有幫助。
但目前來看,今夏國米與巴黎是否會再有交易,不好說。
很多專家指出,巴黎出現巨額赤字後歸咎于國米,這是不合理的。
因為巴黎的巨額赤字,更多是源于免簽造成的薪資暴漲。如阿什拉夫這樣的球員,也不能算是失敗的交易,他在加盟巴黎後的“一年級”就有頗多亮點,未來磨合更加深入後,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但顯然這樣的聲音并不能轉變整個輿論界的風向。因為有些事,一個負面典型,影響太過惡劣。在巴黎,不喜歡伊卡爾迪——準确地說是讨厭旺達-娜拉的專家名宿記者球迷實在太多了。前意甲金靴被評估認為是多年來巴黎最失敗引援的熱門候選,對輿論風向影響很大。
這也給國米帶來了新的難題。
這兩年,國米一些高價轉出的球員——如伊卡爾迪、盧卡庫,轉會後在新東家的表現并不令人信服,這可能會在近期内,讓一些潛在的買家,産生“國米出品、并非精品”的擔憂,進而提升國米未來用好價出售球員的難度。
球市口碑的問題,國米需要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