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莫洛亞在《大仲馬傳》中寫道:要求人性不忘恩負義,就像請求狼吃素。
深以為然。
就像《知否》中盛老太太對于丫鬟林姨娘的感情一樣,曾經她對她有多掏心掏肺的照顧,在林姨娘背着她與盛纮有私情的時候,就有多傷盛老太太的心。
一個人對另一個好,是發自内心的強烈感情,但一個人如果對一個不值得的人用情太深,是對自己的傷害。

盛老太太就是這樣的人,她太有本事,也太有手腕,對所有的事情都能屈能伸,但獨獨對于林姨娘卻低不下頭,甯可傷着自己,也不願意跟林姨娘和解,才讓自己十幾年來過得郁郁寡歡,真是害苦了自己。
林姨娘的背叛,傷透老太太的心
“纮郎,我深知你為人,當初你我定情之時,就對我起誓,決不讓我叫人欺負了去,這才頂着太太娘家的臉子,給我置辦了田産鋪子,讓我好在府裡挺起腰杆做人。”
林姨娘為盛纮做妾十幾年,還能對盛纮如何低聲下氣,可見在當初勾引盛纮之時,花費了多少心思與甜言蜜語,才讓盛纮冒着得罪盛府一家人的風險,勢必要納林姨娘為妾。
如果娶其他人還沒有什麼,這林姨娘可是從小養在盛老太太身邊的丫鬟,就像盛老太太對自己的女兒那樣寵愛。
然而林姨娘卻在盛老太太眼皮子底下,與盛纮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等到大家知道的時候,林姨娘的肚子已經很大了。
林姨娘哭哭啼啼求盛老太太成全,又加上盛纮娶林姨娘态度的堅決,盛老太太也不想得罪盛纮,畢竟他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最終隻能要求再不也見林姨娘,然後同意她進門。
盛老太太是說到做到,自打林姨娘嫁給盛纮後,她再不肯見她,也不讓她登門來請安。
可以說林姨娘與盛纮的做法,讓盛老太太過于傷心,一個是自己最看重的姑娘,一個是耗費了畢生精力扶持起來的,然而付出最多的感情,到頭來卻傷了自己,難免有點遭受了打擊。
心灰意冷後,自甘過着清苦生活
不僅如此,林姨娘嫁給盛纮後,表面上對盛老太太畢恭畢敬,但在床頭卻一個勁吹風。
在林姨娘的鼓動下,盛纮也認為盛老太太已經無權無勢,再加上盛老太太又不是自己親娘,當初對自己親生母親的刁難,難免讓盛纮對老太太頗有怨言。
一來二去,原本就跟老太太不親的盛纮,在感情上對盛老太太更淡漠了。
林姨娘則是一個捧高踩低的勢利人,一見看盛老太太對盛纮也毫無辦法,漸漸她對老太太也開始不恭敬起來,而盛老太太自然知道林姨娘的為人,但并不與她争論,隻是避讓着。
看着掏心掏肺付出的感情,最後卻是這樣的結局,盛老太太索性不再管盛家的事,而是躲到了一個冷清的院子裡,過着清苦的生活。
為此,林姨娘是一點都不憐憫這個曾經對她堪比親閨女的盛老太太,對于林姨娘來說能用得上的人,才值得她去逢迎。
這不,後來盛老太太想要收養一個孫女時,林姨娘為了利益便貼了上來,她對于墨蘭是這樣說的:
明兒一早開始,你就去老太太跟前服侍着,記得要小心溫順,做出一副歉意内疚的樣子。最好不要在外頭叫我娘,要叫姨娘,有時損我兩句也不打緊。
唉,說起來都是我連累了你,若是你投生在太太肚子裡,也不必巴巴地讨好那老婆子。
你看林姨娘,平時對盛老太太熟視無睹,一旦覺得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就趕緊讓墨蘭去往上貼,但口吻上對老太太一點也不尊重。
怪不得盛老太太才會心灰意冷,對盛纮的升官發财,動用了自己所有的錢和關系,到頭來卻換得晚年冷清,而對于林姨娘當女兒一般疼愛,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跟盛纮暗度陳倉。
甚至還在老太太年紀大的時候,盛纮帶頭不把他放眼裡,幾個兒媳婦對她自然也很是不恭敬,這才讓老太太慢慢心灰意冷,吃齋念佛。
對沒良心的人反擊,才是聰明人
所幸的是,老太太并沒有自暴自棄太久,尤其是有了明蘭的真心對待後,她開始慢慢改變自己的局勢。
尤其是在盛老太太的好姐妹孔嬷嬷來了之後,她一針見血指出盛老太太這是因為心灰意冷而讓自己變得頹廢,這哪是盛老太太的作風?
在孔嬷嬷的開導下,也為了守護疼愛的明蘭不受欺負,盛老太太開始振作起來,對盛纮進行旁敲側擊,幾個就輕松收拾了十幾年不可一世的林姨娘。
在盛老太太鐵腕的手段下,她讓得寵十幾年的林姨娘第一次感到了危機感,也讓盛家上上下下見證了老太太在盛家主心骨的地位。
面對林姨娘讓女兒墨蘭勾搭梁衡這種傷風敗俗的出格行為,盛老太太更是一舉将林姨娘趕出盛府,而且讓盛纮不僅沒有半點意見,還對盛老太太充滿感激。
但老太太吃了太多的苦,才收拾了林姨娘,不是她沒有本事,而是太有本事的她,看不上林姨娘的那種龌龊手段,不願跟這種人低頭,更不屑跟林姨娘交手,但凡她稍微能屈能伸一點,早就将林姨娘收拾得落花流水了。
如果當初盛老太太能對風頭正盛的林姨娘,稍微低下頭,伺機來收拾林姨娘,她哪能在盛家跋扈這麼多,而不讓盛老太太與盛纮關系更涼淡?
是以說老話說“能屈能伸”,不是沒有道理,隻有一個人學會低頭,才不會讓自己吃太多苦頭,尤其是心裡的苦,太委屈。
對那些不值得的人,不要用情太深,他不仁,你不義就對了,過度善良就是滋長人性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