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作者:環球情報員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剛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裡,全球流量第二大的剛果河滾滾而過,在這裡形成全球第二大熱帶雨林;這裡的地表之下則蘊藏着儲量驚人的礦産資源。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剛果(金)就位于剛果盆地上

政治上,剛果盆地大部分歸屬剛果(金)。該國總面積達234萬平方公裡,排名非洲第2位、全球第11位,人口超過9000萬,體量強于周邊任何一個國家。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剛果(金),又稱“民主剛果”,妥妥的C位

但糟糕的内政讓國家積貧積弱。為了争奪這個中非“聚寶盆”,20世紀末接連爆發兩場“剛果戰争”,周邊9個國家、20餘支武裝力量卷入其中,是二戰後非洲大陸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沖突,被稱為“非洲版世界大戰”。

龐然大物般的剛果(金)被其東部的盧旺達、烏幹達、布隆迪三個小國聯合入侵。國家基礎設施損毀殆盡,社會發展大幅度倒退。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非洲版世界大戰

除軍人傷亡外,超過500萬平民在戰争中喪生,另有100餘萬難民流落他鄉。

這場充滿殺戮的非洲地緣戰争究竟為何發生?“非洲版世界大戰”對今日的非洲局勢産生了哪些影響?

一、大湖怒濤

19世紀末,随着帝國主義國家生産力的快速發展,為了擷取原材料及商品市場,列強們掀起了新一輪對非洲的瓜分狂潮。

在殖民競賽中,以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和比利時等新興殖民國家圍繞着剛果河流域争執不下。

這片深居非洲内陸的區域土地土壤肥沃,除了流量豐沛的剛果河,在盆地東部還分布着數個體量巨大的湖泊,充足的水源和物産讓這裡成為非洲中部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剛果盆地與其東部的大湖區

在德國的調停下,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以保證英法等國在剛果内陸貿易權益為條件,誘使英法承認剛果盆地為比利時國王私人領地,比利時人在剛果盆地确立了自己的絕對權威。

其他列強并非沒有收獲,法國控制了剛果河下遊右岸地區(今剛果共和國);比利時國王領地的東北和東南均為英國殖民地(今蘇丹、烏幹達、尚比亞),而比利時人勢力範圍最東部是德國統治的德屬東非(今坦尚尼亞大陸部分、盧旺達、布隆迪),這些殖民邊界演變成今日這些非洲國家的地理邊界。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瓜分非洲

1918年,德國在一戰中戰敗,其殖民地被其他列強瓜分。原屬德屬東非的盧旺達-布隆迪被交由比利時托管。

為鞏固殖民統治,比利時人将盧旺達、布隆迪境内的黑人割裂為兩個民族。膚色較淺、擁有一定家産的黑人命名為圖西人,他們被吸收進殖民地政府,協助比利時人管理膚色更黑、數量更為龐大的胡圖族(占盧、布兩地總人口的7成)。圖西人很快适應了新角色,壓榨奴役黑人同胞。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盧旺達-布隆迪,位于剛果東部

二戰後,非洲大陸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1960年,包括比屬剛果在内的17個殖民地取得獨立。

與比屬剛果(首府金沙薩)一河之隔的法屬剛果(首府布拉柴維爾)也在1960年獨立,由于兩國國名相同,中文語境中在其國名後括注首都名稱用以區分,比屬剛果獨立後被稱為剛果(金)。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隔河相望的兩個首都

1962年,盧旺達與布隆迪兩國獲得獨立。長期被壓制的胡圖族憑借人口優勢奪取政權,曾是“人上人”的圖西人被看作“黑奸”受到排擠。為求自保,一部分圖西人向西遷入剛果(金)。

1965年,軍隊出身的蒙博托通過政變上台,開啟了他對剛果(金)長達32年的獨裁統治。

雖然極盡貪腐之能事,但蒙博托緊緊跟随美國腳步;不僅政治上大力反蘇,剛果(金)還源源不斷向西方國家提供各類礦産,因而獲得西方的支援。縱使群眾生活苦不堪言,但蒙博托的統治依然穩固。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蒙博托

剛果(金)地域遼闊,境内擁有254個民族,總體上可分為班圖、蘇丹、尼洛特三大族系,其中班圖族系占剛果(金)總人口的84%。

為建構國家認同,蒙博托嚴厲打擊民族主義。為謀求地區大國地位,蒙博托長期支援周邊國家的反對派(例如安哥拉、盧旺達等國反政府武裝)。蒙博托在剛果(金)境内為這些外國反政府武裝提供基地,希望借此削弱鄰國實力。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躲藏在剛果(金)境内的安哥拉反政府武裝——安盟

冷戰結束後,美國不再無條件支援蒙博托。嚴重的A錢、國際礦價的下跌緻使剛果(金)經濟每況愈下,曾被壓制的民族主義再度擡頭。

1994年4月,盧旺達境内爆發嚴重的民族沖突。此時圖西族人口約400萬,其民族主體生活在盧旺達、布隆迪境内,另有100餘萬生活在剛果(金)東部地區。掌握盧旺達政權的胡圖族對圖西族實施了慘烈的民族清洗,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便有70萬人被殺。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胡圖族(左)與圖西族

大量圖西族難民逃往烏幹達、剛果(金),蒙博托希望利用國内民族沖突維持統治,包括圖西族在内的跨境民族遭到排斥。

蒙博托下令取消境内圖西人的國籍,圖西人被塑造成了國家蛀蟲的形象,受到其他民族的攻擊和驅逐。

大部分生活在剛果(金)的圖西人是二戰前從盧旺達遷徙來的。蒙博托一刀切的政策讓這些已在剛果居住半個世紀的圖西人瞬間變成了“無國籍人士”。圖西人團結起來,武裝反抗蒙博托的民族政策。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盧旺達大屠殺

向北逃到烏幹達的圖西族人受到了較好的待遇。早在20世紀7、80年代,就陸陸續續有圖西人逃亡到烏幹達。他們中的很多人為了生存,加入到穆塞韋尼上司的遊擊隊,并在1986年幫助穆塞韋尼推翻了前政府。

盧旺達大屠殺發生後,已經成為烏幹達總統的穆塞韋尼接納了大量圖西族難民。在穆塞韋尼的支援下,以卡加梅為代表的圖西人在烏境内組建了盧旺達愛國陣線,該組織由圖西人和少部分溫和的胡圖族人組成。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剛果(金),撒哈拉以南的“龐然大物”

大屠殺爆發幾個月後,卡加梅率軍殺回盧旺達并奪取了政權。一些參與屠殺圖西人的胡圖族人逃到了剛果(金),以此為基地不斷發起對盧旺達本土的襲擊。

蒙博托本想趁盧旺達内亂,讓沒有背景的圖西人替自己失敗的統治背鍋。可計劃趕不上變化,卡加梅率領圖西族武裝很快卷土重來。盧旺達内戰結束後,卡加梅在新政府内擔任副總統兼國防部長。他迅速向剛果(金)境内的圖西族同胞提供武力支援,并乘勢打擊躲藏在剛果(金)境内的胡圖族武裝。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穆塞韋尼與卡加梅(右)

30餘年的獨裁統治讓蒙博托在國内樹敵無數,剛果各地出現大量反對派武裝,其中一支由卡比拉率領的武裝與盧旺達取得了聯系。卡比拉希望得到盧旺達以及圖西族地方武裝的支援,準備推翻蒙博托。

這一提議引起了盧旺達的興趣,如果能扶持卡比拉成為剛果(金)總統,盧旺達就會在剛果(金)獲得巨大的影響力,不僅能維護圖西族群眾權益,還可以擴大盧旺達的地緣影響力。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卡比拉

雙方一拍即合,盧旺達又聯系烏幹達,兩國共同出兵協助卡比拉。1996年10月,卡比拉對蒙博托政府宣戰,第一次剛果戰争爆發。

卡比拉率先占領了與盧烏兩國接壤的剛果(金)東部地區,以獲得盧烏兩國的支援。安哥拉、布隆迪等國為了打擊接受蒙博托支援、躲藏在剛果(金)境内的反政府武裝,也紛紛向卡比拉施以援手。

人心渙散的剛果政府軍節節敗退。1997年5月,卡比拉的部隊和盧烏聯軍殺入首都金沙薩,蒙博托倉皇出逃,第一次剛果戰争結束。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第一次剛果戰争雙方陣營

二、非洲絞肉機

1997年5月17日,卡比拉宣誓就任剛果(金)總統。在登上權力巅峰的同時,卡比拉認為盧旺達等外國軍隊應盡快撤出剛果(金)。

可現實卻是盧旺達勢力充斥在卡比拉政府的各個角落,甚至連卡比拉軍隊的參謀長都是盧旺達派來的,大有反客為主的勢頭。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第一次剛果戰争,卡比拉進軍路線(藍色)及主要支援者(金色)

第一次剛果戰争期間,烏幹達從剛果(金)違法開采了價值6000萬美元的黃金,盧旺達也曾一次性掠走價值20億美元的鑽石。吃得滿嘴流油盧烏兩國自然不甘心退出剛果(金),盧旺達甚至計劃通過圖西族僑民來控制剛果(金)東部地區。

對此,卡比拉派人傳回自己位于剛果中部的老家招兵買馬,準備武力對抗盧烏兩國。對于剛果(金)境内的圖西人,卡比拉也不準備恢複他們的剛果(金)國籍,甚至制定了排斥、屠殺圖西人的計劃。卡比拉還公開支援盧旺達反政府武裝,在剛果(金)境内為其提供基地。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剛果(金)境内的圖西族難民營

随着雙方沖突公開化,1998年8月第二次剛果戰争爆發。

剛果(金)國力虛弱,但人口是盧旺達的9倍,國土面積是盧旺達的90倍。為增加勝算,盧旺達拉上烏幹達、布隆迪組成軍事同盟,三國聯軍大舉入侵剛果(金)。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盧旺達軍隊進入剛果東部

剛果(金)境内反對卡比拉的武裝紛紛投靠盧烏等國,在盧烏兩國支援下,大批零散武裝被整合成剛果民主聯盟(RCD)與剛果解放運動(MLC)兩支武裝,總兵力超過5萬人。

實力大增的聯軍開始攻城略地,布卡武、戈馬等剛果(金)東部重鎮相繼淪陷。曾追随卡比拉打進首都金沙薩的圖西族武裝也在剛果(金)西部起事,控制了剛果(金)為數不多的港口,斷絕其海上交通,并準備圍攻首都金沙薩。

卡比拉迅速向鄰國發出求援。安哥拉、辛巴維(威)、那密比亞三國立即回應。盧旺達、烏幹達等國的反政府武裝也投靠卡比拉,戰争迅速将9國20餘支武裝卷入其中。第二次剛果戰争更新為“非洲版世界大戰”。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戰争擴大

安哥拉與剛果(金)有長達數千公裡的陸地邊境線。安哥拉出兵協助卡比拉,主要是為了趁機剿滅藏身在剛果(金)境内的本國最大的反政府武裝“安盟”。

辛巴維(威)與剛果(金)并不接壤,但辛巴維(威)政府與卡比拉的關系密切。第一次剛果戰争時,辛巴維(威)就向卡比拉提供支援,卡比拉上台後,辛巴維(威)向剛果(金)投入2.4億美元的固定投資。

出兵剛果(金)不僅可以維護既有利益,辛巴維(威)還趁機獲得了更多剛果(金)礦山的開采權。戰争的巨大消耗也為辛巴維(威)剛剛建立起來的輕武器生産線提供了巨大市場,軍火貿易讓辛巴維(威)大賺一筆。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時任安哥拉總統(左)與辛巴維(威)總統(右)與卡比拉私交甚笃

此外,在90年代前,辛巴維(威)曾是南部非洲的“話事人”,南非種族隔離取消後,南非憑借經濟體量取代了辛巴維(威)的地位。此次津方參戰,也是想借機提升影響力,從南非手中奪回“話事人”的角色。

那密比亞1990年剛從南非獲得獨立,實力相對較弱。那密比亞派軍參戰,無非是想在剛果(金)的礦産開采中分得一杯羹。

除了直接出兵的國家,蘇丹等國也向剛果(金)提供了一定量的資金和武器支援。蘇丹和鄰國烏幹達關系不和,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支援本國的反政府武裝。本着“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蘇丹毫不猶豫地站到了卡比拉一邊。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第二次剛果戰争雙方陣營

安哥拉軍隊從背後攻擊圖西族武裝和“安盟”,辛巴維(威)則派出3800人的地面部隊進駐金沙薩郊區,擋住了圖西族武裝對剛果(金)首都的圍攻。

辛巴維(威)精銳的空軍在剛果(金)東部對盧旺達等軍隊狂轟濫炸,逼停了他們快速推進的腳步。卡比拉暫時穩住陣腳,但大量村鎮被戰火夷為平地,強奸、搶劫、虐待戰俘的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戰争中的各方也在不斷調整政策,盧旺達就計劃吞并剛果東部領土,以緩解國内地狹民稠(盧旺達的人口密度是剛果的10倍),資源不足的困局。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第一階段(1998年-1999年)紅色為盧旺達及圖西族武裝占領區,黃色為烏幹達占領區

雙方不斷增加兵力,頂峰時期盧旺達、烏幹達、辛巴維(威)派駐在剛果(金)的軍隊均超過1萬人。裝備坦克火炮等重武器的各國正規軍不斷交火,雖然大都是些老式裝備,但這絲毫沒有降低戰争的烈度。雙方支援的地方武裝也在占領區内燒殺劫掠,惡鬥不斷。

到1999年,剛果(金)北方第一大城市基桑加尼、西北重鎮溫梅納相繼陷落,至此,剛果(金)近半的國土被敵軍占領。但盧旺達等軍隊也是強弩之末,戰線在剛果(金)中部逐漸穩定下來。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第二階段(1999年-2003年)

由于戰事膠着,在聯合國主導下,參戰各方在1999年8月簽署《盧薩卡停戰協定》。

各方同意立即停戰,聯合國派出維和部隊,外國軍隊一律撤離;剛果政府和反對派對話,重新配置設定國家權力。實際上,各方仍在不斷調兵備戰,協定淪為一張廢紙。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奔赴前線的坦克與逃難的平民

2000年,卡加梅成為盧旺達新任總統。他下令發動對剛果(金)的新一輪攻擊并在占領區内任命圖西族官員,他還計劃向占領區大規模移民,以實作對剛果(金)東部領土的實際控制。

2001年,卡比拉被保镖槍殺,正在中國留學的兒子小卡比拉迅速傳回國内,接過了剛果(金)的上司權。卡比拉的遇刺并沒有給戰局帶來多大的波瀾,戰線基本穩固下來。唯有剛果(金)的人民,仍在戰争的泥淖中艱難求生。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小卡比拉(黑衣)

三、鮮血礦藏

除了戰場交鋒,參戰各方圍繞着剛果(金)豐富的物産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掠奪戰。

剛果(金)被譽為“中非寶石”,境内礦藏儲量大、種類全。據剛果(金)礦業部統計,截至2002年,其境内儲藏有鐵10億噸、銅7500萬噸(占全球15%)、钴450噸(占全球50%)、黃金600噸、鑽石2.06億克拉(全球第二位)……。除此之外,剛果(金)的钽、铌、鈾等工業亟需礦儲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位。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豐富的礦産

交戰各方在己方控制區内大肆掠采資源,數量驚人的黃金、鑽石、木材、咖啡流入國際市場,第二次剛果戰争已變成一場赤裸裸的資源掠奪戰。

截至2000年,通過掠采,不産钽的盧旺達每月都能出口價值2000萬美元的钽;鑽石出口也從1998年的166克拉猛增到30500克拉。

烏幹達也“不甘落後”,從1998年到2000年,烏幹達的黃金出口增長2倍;鑽石出口增長7倍;钽礦出口增長27倍。深入剛果(金)腹地的盧烏兩軍借此實作了軍費自足。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非法采礦

控制剛果(金)西南部的小卡比拉也通過出口當地礦藏籌措軍費,支援小卡比拉的安哥拉、辛巴維(威)和那密比亞都不同程度的獲得了礦山開采權,作為出兵援助的回報。

據聯合國2002年的一份報告,超過85家跨國公司參與剛果(金)非法礦物買賣,絕大多數為西方公司,其中包括鑽石龍頭戴比爾斯,全球第四大黃金礦業公司金羅斯、資源巨頭英美資源集團。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戴比爾斯總部

在這場肮髒的資源掠奪中,西方的這些公司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他們為了獲得價格低廉的礦産,甚至鼓動非法開采,這促使戰争進一步加劇,大量兒童、戰俘被強迫到礦場高強度勞作,基本人權得不到保障。

2002年,戰争進入第4個年頭。各國都已無力再戰,作戰目标和利益配置設定的分歧也讓盧旺達和烏幹達的聯盟出現裂痕。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邊打邊談

小卡比拉抓住機會改善與盧旺達和烏幹達的關系,他還積極尋求與反政府武裝對話和解,最主要的就是盧烏兩國支援的剛果民主聯盟(RCD)與剛果解放運動(MLC)。

在聯合國的斡旋下,談判取得進展。2002年10月,盧旺達率先撤軍,其他國家随後跟進,至當年年底,外國軍隊全部撤出剛果(金)。但戰争并未結束,各方的代理人仍在激烈交火。

2003年4月,小卡比拉政府與反對派武裝在權力配置設定問題上達成一緻,成立過渡政府。剛果(金)境内的圖西人獲得國籍承認,大批曾反抗小卡比拉的武裝被允許保留,綿延5年之久的第二次剛果戰争宣告結束。

除剛果(金)外,各參戰國都從戰争中獲利,不僅增強了地緣影響力,還獲得了經濟利益。參戰國上司人借助戰争提升了個人聲望,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城市建設突飛猛進

從1996年第一次剛果戰争爆發到2003年第二次剛果戰争結束,總計540萬剛果(金)平民喪生,國家基礎設施損失殆盡。

該國東部地區仍盤踞着十數支武裝,這些地方軍閥不聽從剛果(金)中央政府的号令,不時與政府軍發生交火。雨林密布的剛東部地區為這些武裝提供了絕佳的遊擊戰場,儲量巨大的礦産則為他們提供了充足資金。

截止2022年,剛果(金)人均GDP僅為500多美元,低于盧旺達、烏幹達等國,7成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戰争徹底破壞了剛果(金)本就脆弱的醫療和教育體系,超過800萬兒童失學,艾滋病肆虐全國。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埃博拉席卷剛果(金)

剛果(金)擁有1.5億公頃的可耕地,如果充分利用,憑其一國之力就可解決非洲的糧荒問題。可戰争緻使大量土地撂荒,剛果(金)被聯合國列入“糧食問題十分嚴重”的國家之一(此類國家全球僅4個)。在每年進口超過100萬噸糧食的情況下,全國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營養不良。

第二次剛果戰争深深影響了21世紀初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緣政治格局,各參戰國通過戰争實作了打擊反政府武裝、掠奪礦産的目的,作為戰場的剛果(金)卻被打入地獄。這個憑借體量本應成為地區強國的國家,如今卻成為全球失敗國家的典型。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被迫淘金的孩子

2016年,小卡比拉卸任總統,剛果(金)實作戰後首次政權輪替。新一屆中央政府仍無法控制全國,遍布東部各地的地方武裝仍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戰争結束近20年後,貧窮、戰亂、疾病、腐敗仍困擾着剛果(金)。在國際社會的大力援助下,其國家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擺脫泥淖的步伐仍步履維艱,礦藏帶來的詛咒仍盤旋在每個剛果(金)群眾的頭頂。

剛果戰争:9國參戰、500萬人喪生,非洲版世界大戰是如何引爆的?

▲生活前景恰如這幽暗的礦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