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金融研究》體會|把握時代脈搏律動,瞄準藝術金融前沿!

《藝術金融研究》體會|把握時代脈搏律動,瞄準藝術金融前沿!

4

5-2022

星期三

【編者注】“在數字化場景推動數字化藝術金融服務的建構重塑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核心問題是以數字化服務為基礎,其建構必須緊緊圍繞以數字形态的藝術資産的服務體系、以數字形态的風控體系與機制的服務體系、以數字形态的治理生态的服務體系展開”初心、思想、人文、科普,這裡是雨果雲錄。以下為書畫大家周義發先生讀徐曉庚博導新著《藝術金融研究》體會。

把握時代律動脈搏,瞄準藝術金融前沿

——周 義 發

欣聞徐曉庚博導主編的新作《藝術金融研究》出版,他将著作從武漢寄往北京,讓我先睹為快。三遍通讀,引人入勝。重點精讀,受益良多。

徐曉庚先生于2006年6月在中央美術學院獲博士學位,是年8月赴慕尼黑大學美術史系做通路學者,繼而數個寒暑在該所大學東亞藝術研究所研究中國古代美術史,著述頗豐,成果斐然。

回國後,徐曉庚先生被選聘到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任院長和博士生導師。他一方面承載國家指定的藝術前沿的科研項目,另一方面因個人時代責任感使然,開始用哲學視野跨界研究文化與經濟、藝術與金融的内在關系。可謂把握時代律動脈搏,瞄準藝術金融前沿,将文化與經濟領域裡的社會資本、個人資本的交叉點、結合點等方面諸途合一,在理論和實踐的融合上做了有益的艱辛探索。

一、閱讀印象

《藝術金融研究》著作的第一部分,集徐曉庚、何雙男、黃文叡等知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從中外曆史沿革與境内外現實變化的跨度以及各時期橫斷面藝術跟金融的關系方面作了多元度的闡釋,把目前乃至未來藝術金融前沿的許多經濟學家和文化藝術學者共同關心的問題條分縷析,意義不同尋常。

該著作第二部分“藝術金融研究”集張啟彬、鄭曉波、羅麗琴等約40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從人性、人格、人品、藝術門類、藝術品質、藝術功能、藝術教育、藝術消費、藝術發展、藝術财富管理、藝術衍生品培育,民營藝術館、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的建立與經營,非無申遺、非無保護、網際網路、物聯網、區塊鍊、大資料、雲計算、市場規律、市場前景、法律層面、政策導向等諸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闡述了藝術與金融的關系已密不可分。無疑,對引導和拓展藝術工作者及金融工作者的思考與創意,将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著作第三部分“明清藝術贊助”,從對明清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美術贊助的社會機制、市場業态等方面的論述,為當代及未來藝術金融的研究和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掩卷思考

目前,随着國内藝術品金融浪潮的到來,藝術品的投資收藏已從簡單的個人愛好衍生出一種新的财富管理類型,越來越多的資本通過藝術品抵押、藝術品按揭、藝術品信托、藝術品基金等各種金融形式介入藝術品領域。

随着金融業加大力度改革,深入對外開放,藝術品金融的道路也會越來越順暢。某些新興藝術金融機構的誕生,旨在彌補國内藝術品金融研究領域的不足,推動藝術品鑒真、藝術品評估、藝術品金融标準制定、人才的培養教育訓練、藝術品金融産品開發,推動藝術品行業的規範、健康發展。

中國在藝術品金融理論研究與實踐、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和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不斷深入探索與實踐,使藝術品金融實作規範化、标準化、多元化、持續化,已越來越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與此相适應,藝考-藝術-藝術自媒體-藝術号-藝術視野一一金融業雙向開放持續深入,藝術品金融化發展未來可期。

可是,從筆者對北京地區琉璃廠、宋莊、七九八、潘家園等地藝術界、金融界的了解與考察,本人認為新時代藝術金融創新發展,遇上自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性新冠病毒肆虐以及俄烏戰争對地緣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深刻影響,整個藝術金融領域的業态,可以說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筆者認為,要使藝術金融研究與發展保持健康态勢,亟待解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兩個主要方面的問題:

首要的是必須從體制機制方面統籌對藝術品鑒定、評估、典當、抵押、質押、承保、放貸、基金的設立與管理及其流程,以形成比較統一的權威标準。改革開放以來,各地乃至與文化藝術産業相鄰的行業,甚至包括政府有關部門,都成立了諸如收藏家協會、藝術品鑒賞、鑒定、評估機構,全國範圍内也成立了好多個文交所,以求索文化與經濟,藝術與金融的發展路徑。

可是,毫不客氣的說,某些機構的所作所為,可謂泥沙俱下,亂象橫生。究其原因,這與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其它新生事物一樣,在試行中,一方面有一些部門與機構尚能以有利于促進文化藝術發展、繁榮藝術金融市場為出發點與歸屬點,小心謹慎求證,循規蹈矩探讨,制定文化藝術與金融資本融合的線路圖,摸着石頭過河,在探索藝術與金融融合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法律的滞後或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某些投機鑽營者門戶之見強烈,利用政策、法律滞後的漏動和其資源優勢,突出部門利益,導緻一放就亂的問題普遍發生。與此相對應,當政策、法律的頂層設計部門感覺到出現的問題嚴重偏離制定政策法律初衷之時,不是用分類指導的方法扶優汰劣,而是良莠不分地采取一刀切禁令措施,緻使一些試行中的某些本與成功有緣的研究、探尋路徑胎死腹中,即一管便死。

再一方面,雖有一刀切的整頓限制,可是仍有某些方興未艾的藝術金融試行機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以瘋狂逐利為目的變換着戲法半掩門開展藝術品鑒定、評估而斂财。導緻藝術金融領域以官僚本位、名人本位為特征的藝術品變現而暴富的現象泛濫,嚴重沖擊着藝術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同時也嚴重挫傷了許多藝術金融人才對未來前景的信心。在這種亂象的侵蝕下,某些鑒定、評估結論又得不到任何一家金融機構的認可,故藝術品與金融産品不僅沒法實行藝術金融的一體化,而且使得藝術金融兩張皮脫節的現象愈來愈嚴重。

鑒于此,國家應該而且必須從完善藝術金融的體制機制方面,十分明确地圈定藝術金融産業化的專門管理機構,通過其全面調研,指定政出一門的權威的藝術品鑒定、評估等部門或機構,盡早制定出藝術品鑒定、評估的權威标準。同時,還要制定出相應的藝術品産權、版權認定,藝術品進入流通環節的諸如典當、保險、信托等金融服務的有利于保障藝術品依法有序進入市場的系統措施。在當下及今後三五年内,不妨在國家已确立的全球最大的大陸海南的自由貿易港先行先試。

其次是必須轉變社會各界對藝術金融融合的觀念。從藝術金融初步融合的實踐過程看,藝術品主要展現它通過欣賞、把玩等給人帶來愉悅的精神層面的屬性外,它還存在創作、制作材料等方面的物質層面的屬性。這兩方面的屬性都展現着滿足人們心理及生活需求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就需要且必須借助金融杠杆撬動人們對藝術品消費的欲望及需求的閥門。

要實作撬動人們這種欲望及需求的閥門,筆者覺得至少要轉變以下幾個觀念:

一是必須深刻認識到藝術金融服務更要注重以客戶為中心、以個性化需求為依據,加速創造、創新服務形式與服務體系的建構。

二是必須深刻認識到,建構數字化藝術消費場景,一定要聚焦以客戶為中心、以數字資産為基礎、以信用管理為核心的體系。

三是必須深刻認識建構數字化藝術金融消費場景,特别要關注數字資産端、基于綜合服務平台的數字化風險管控、數字治理生态内在聯系的幾大因素。這些因素要充分展現建構數字藝術消費場景與建構數字化藝術金融消費場景同頻同構的發展要求。

四是必須深刻認識以客戶為中心、以個性化需求為依據,創造、創新服務形式與服務體系的重要作用。在數字資産大背景下,依靠大資料、人工智能和區塊鍊等技術,藝術金融的創新發展,展現新的發展形态。

藝術金融無論是新業态還是傳統業态,其發展過程都有自己獨特、内在的規律,其規律會推動藝術金融及其産業不斷拓展、不斷生發,形成新的形态、新的業态和新的生态,而這些都必須接受市場的檢驗、科技融合發展的考評。特别是在以數字化資産為中心的藝術金融服務時代,對藝術金融形态生發變遷與體系建構,其驅動力是巨大的,是新業态、新生态建構的重要力量與内在的根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誠然,金融服務是與其服務的基本市場與産業相對應的。特别是基于藝術金融發展的基本動力,新消費形态對藝術金融服務内涵拓展所呈現出的諸多方面的重大影響,正在改寫藝術金融服務的内涵。

三、前景展望

随着世界藝術品市場規模的不斷拓展與快速發展,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預示着中國藝術金融市場的發展會出現更多的不确定性。研究藝術品市場、研究藝術品産業、探讨藝術金融的發展的意義,就要持續不斷地深耕市場發展前沿、探索實踐案例、提升研究分析能力與水準、把握與引導市場發展方向、開拓市場創新發展的新空間,在不确定性中尋找相對穩定發展的可能。

近幾年來,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及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藝術品市場要素資源,重塑結構,改變全球市場競争格局的關鍵力量。在此大背景下,最為重要的動力,恰恰是因需求的變化帶來的拉動力。如果缺乏需求的拉動,以上的一切都難以發生。

結語:在數字化場景推動數字化藝術金融服務的建構重塑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核心問題是以數字化服務為基礎,其建構必須緊緊圍繞以數字形态的藝術資産的服務體系、以數字形态的風控體系與機制的服務體系、以數字形态的治理生态的服務體系展開。

(2022年5月2日,于北京頤源齋)

【關于】周義發,國家進階美術師、國家進階書法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被全國“兩會”,中書協和中美協,以及多個社會公益機構授予“國家文化建設貢獻人物”、“德藝雙馨人民藝術家”、“最美慈善家”、“公益愛心大使”等榮譽稱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