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作者:星火彪WarOH

2017年,香港大導演王晶推出了自己“洗刷恥辱”、“重振港片”的大作《追龍》。

這部電影在華語電影圈好評如潮,影評人評價王晶找回了90年代港片的犀利,而觀衆則被片中主角,帥氣又霸道的“洛哥”所吸引了。

劉德華扮演的“雷洛”,外号叫做“五億探長”,他的原型就是60年代香港叱咤風雲的總華探長呂樂。

呂樂是香港曆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香港四大探長之首,縱橫黑白兩道,在70年代帶着香港警隊A錢,個人斂财數億港币,要知道那時候香港街頭一碗面條才2毛錢。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呂樂後來在70年代逃亡海外,輾轉加拿大和台灣島,帶着幾億身家住進豪宅不問世事。

直到90年代香港電影大發展時期,他的故事才被搬上銀幕,後來又被多次翻拍,讓呂樂的故事在兩岸三地流傳開來。

那麼,呂樂是怎麼在20世紀中期成為警界天王的?他獨創的“一體A錢”機制為什麼能平安運作,而不被港英政府發現?

在香港政府反腐後,呂樂為什麼沒有受到懲罰?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一、暗無天日的香港警界,被呂樂攪得天翻地覆

從90年代《五億探長雷洛傳》開始,呂樂的名字就被改為“雷洛”,以至于很多人隻知道雷洛,不知道呂樂。

呂樂于1920年出生在廣東汕尾海豐縣,家裡祖輩都是漁民,至今祖屋還在海豐。

當時大陸正是軍閥混戰,沿海地區去香港求生的情況非常常見,呂樂年少時就跟着家人一起逃往香港讨生活。

年輕時,呂樂做過各種雜工,小時候去洗碗、擦鞋、賣報紙,長大一點後就去街頭拉人力車掙錢。

1940年,為了有穩定收入,呂樂進入了香港警隊。

香港人把警察叫“差人”,跟古代的衙役一個檔次,在當時并不算是體面工作,工資低,也很累。

但是呂樂這種外來移民饑一頓飽一頓,警察起碼能按時發薪水,吃飽飯,于是他就丢下人力車進入了警隊。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英國在香港的殖民方式以掠奪經濟利益為主,至于社會問題,他們力求一個“穩”字。

當時,香港社會分為三層。

頂部是住在山頭上,出行都坐轎車,和香港本地人幾乎毫無交集的英國佬;

中層是他們扶持的勳貴和官僚、買辦,他們和英國人對接,直接統治香港;

最底層則是廣大的華人,買辦們用警察來控制香港社會,打擊犯罪,穩定治安,保護英國殖民體系。

在這個生态鍊當中,警察的地位最低,但是最為重要。

英國人是甩手掌櫃,買辦階層又沒有能力,警察包攬苦活累活,收入卻很微薄,是以他們不得不從底層A錢來補貼家用。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早期的香港帶有濃重的封建色彩,警察是與其說是警察,不如說是打手。

他們和黑幫一樣向商販收租,不分青紅皂白抓捕疑犯,然後讓家屬送好處才放人,整個隊伍非常腐朽。

從1940年到1960年,這20年是呂樂在香港警隊的發展時期。

呂樂從最基礎的巡警做起,後來被調入刑警隊,靠破案和打擊黑幫社團升官,這一段劇情在《五億探長雷洛傳》裡有完好的還原。

呂樂在50年代經常跟黑幫打交道,出身底層的他知道黑幫也是走投無路的人,尤其是大陸來的移民。

是以他選擇“剿撫并用”的原則,和黑幫約法三章,互相劃定底線,彼此一旦越界就要向對方付出代價,這樣自己能拿到政績,黑幫也能在自己的小角落生存。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作為潮汕人,呂樂和當時盤踞在“九龍城寨”的新義安關系很好。

新義安的老大向前也是潮汕人,他和呂樂有很多來往,凡是有新義安的人鬧事,呂樂去城寨裡找向前,一般都能解決。

因為在黑道裡能說上話,呂樂在警隊的地位不斷提升,英國當時最喜歡這種能“平事”的人,效率高,成本低,是以呂樂多次被港英政府點名,最後成為“華人探長”。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二、警匪勾結,黑白一體,呂樂讓香港進入“假繁榮”

說起來,“探長”這個職位在其他國家的警察體系裡很難對應。

香港的探長是便衣警察的上司,這個群體全體便衣,但是也配槍,專門管理底層的娛樂場所和追捕刑事犯罪,類似于刑偵隊。

1956年,呂樂在處理幫派沖突時嶄露頭角,這一年的10月10日“雙十節”,國民黨特工在香港煽動幫派分子大肆舉行紀念活動,結果和香港警察發生沖突。

幫派分子一邊燃放煙花爆竹,一邊在街上打砸搶,逼得港英政府逮捕了數百人才平息暴動。

呂樂就在這場活動裡沖鋒陷陣,借助新義安打擊14K,事後得到香港警司的表揚。

當年,他被任命為“探長”,三年後,他被升職為新界區“總華探長”。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呂樂當上總探長後,面前擺着兩個問題,第一是要給警局上司,也就是英國人交差,第二則要帶着幾十上百号警察兄弟混飯吃。

可當時底層警察的薪水很低,大家生活都很困難。

為了平衡這兩個需求,呂樂發動了自己的黑幫背景,開始秘密跟黑社會談判。

當時黑幫以“黃賭毒”為生,盤踞的行業有歌舞廳、酒吧、賭場、色情場所,香港警察為了完成上面的任務,經常掃蕩這些地點,和黑幫發生沖突。

黑幫自己也為了搶地盤開戰,香港街頭刀光劍影,槍聲不斷。

而呂樂上台後,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幾乎打通了整個香港的黑幫。

各大幫派的領袖人物都認可他,一些小頭目更是他的晚輩,呂樂處在黑幫和警察的中間,配置設定好了各自的利益範圍。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香港當時經濟大發展,但是利潤全被外國人拿走,底層生活困難,很多人進入黑幫也是混口飯吃,呂樂就給黑幫一口飯吃。

他把黑幫的地盤作出劃分,彼此在自己的地盤做生意,做生意還不能搶,比如A幫派在這裡有家賭場,B幫派就不能開另一家。

隻要不鬧事,警察不過問,甚至幫忙把風。

而作為回報,警察也要從黑幫的利潤裡分一部分,越是暴利的行業,分得越多,如果有不從的,就三天一次掃蕩,或者直接讓本幫派的老大清理門戶。

這種政策其實是一種妥協,但是在短時間裡确實起了作用。

呂樂當了兩年探長,新界的治安好了很多,黑幫火并消失了,小偷小摸減少了,少數的惡性犯罪,警隊也能直接去黑幫要人,破案率直線上升。

這種“繁榮”和“穩定”讓英國人很開心,呂樂成為警界楷模。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1960年,呂樂把九龍區也納入麾下,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瘋狂斂财。

根據後來的當事人們叙述,當時的香港警察,沒有一個不A錢的。

70年代的香港警司韓德回憶:“在當時,沒有一個人是幹淨的,A錢是生活方式,不僅我們警察A錢,醫生、公務員、消防員都A錢,這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正常。”

呂樂每次從黑社會收來錢,自己先留一大份,剩下的就派小弟分成幾份送往各個分局,然後分局自己分發給警員,按照職位高低檔次不同,但是人人都有。

除了從黑社會收錢外,呂樂自己也手握生殺大權,一些黑社會要買賣私酒、販賣人口、販毒,都要先孝敬他本人,否則将被警察騷擾。

他帶着顔雄、藍剛、韓森三個探長一起掙錢,四人統稱為“四大探長”,成為60年代香港的土皇帝。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三、呂樂攜款潛逃,批評自己的傳記電影是“瞎拍”

進入70年代,呂樂的私人财産成為一個謎,當時香港的物價很低,街頭一碗面條兩三毛錢,市中心的一套房子才價值2萬塊,而呂樂個人财産被估計已經上億。

香港“四大探長”每個月薪水幾百塊,但是他們每個月給海外彙款幾萬到幾十萬。

此外,他們還在香港購買豪宅、豪車、奢侈品,平時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過着神仙般的日子。

英國人不是不知道這些探長在A錢,但香港警隊高層也是A錢的一份子,時任警司“葛柏”每個月也從手下手裡拿錢,在70年月均A錢3萬元,總數接近500萬港币。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1973年,葛柏在給加拿大彙款時,因為現金流太大被英聯邦政府察覺,他的A錢行為遭到了調查。

根據英國追查,葛柏A錢金額高達470多萬,這在香港能買幾百套房子,其數字之大讓港人震驚。

很快,香港學生和勞工掀起了反A錢大遊行,港英政府看已經引起民怨,馬上逮捕葛柏審查,并宣布徹查警隊。

後來,港督建立“廉政公署”,對整個香港公務員和警界的A錢情況進行調查。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在葛柏出現問題時,嗅覺敏銳的呂樂馬上帶着自己的家人和财産一起遠走加拿大。

據統計,他留在香港的财産就價值一億港币,轉走的财産還有數億,是以外界傳聞他有5億港币的财産,這個量級的财富在當時的香港能買上億套房。

呂樂先是逃到了加拿大,本來要被香港引渡,接着他趕緊逃到了台灣,在台灣買房買地,并花錢打通關系,最後長居台灣。

由于當時的香港和台灣沒有引渡法案,呂樂在這裡安然度過了幾十年晚年生活。

他晚年深居簡出,雖然住着大房子,但是生活簡樸低調,很少社交,直到2004年才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香港探長呂樂:縱橫黑白兩道,資産能買上億套房,逃亡後活到91歲

有記者問起呂樂對自己的影視形象“雷洛”怎麼看,呂樂表示很不喜歡。因為電影裡的自己一開始太窩囊,還拿着帽子跟小販要賄賂,豈不是和乞丐一樣。

還有片中他的對頭“顔同”,原型就是探長“顔雄”,而顔雄在60年代隻是他的提包小弟,是他自己帶出來的人,怎麼會給他對着幹,還壓他一頭呢?

呂樂說電影都是“亂拍”,他自述當時的香港沒那麼亂,黑幫也沒那麼猖獗,隻是電影誇大了。

呂樂的采訪流出後,引起了人們對70年代香港反腐的思考。

曾有傳聞說,所謂“反腐”是英國人為了打擊華人在底層的勢力而演的一出戲,“四大探長”坐鎮的60年代,香港非常穩定,人民幸福度很高。

這種論調曾流行過一段時間,但後來英國專門拍攝了記錄香港反腐鬥争的紀錄片。

當看到60年代的呂樂在夜總會狂歡,一天消費一萬塊,相當于當時半套房的價格,而香港平民吃不起3毛一碗的雲吞面時,年輕人們才知道當年的黑暗。

而作為那個A錢帝國的“土皇帝”,呂樂卻最終在台灣度過晚年,後來去加拿大生活。

在2010年,91歲的他死于加拿大的豪宅。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香港吏治是怎樣整肅的》,仁宇

2、《從兩部黑幫電影分析當年的香港社會——以《五億探長雷洛傳》《跛豪》為例》,朱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