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一下“北約”

作者:問之先生

俄烏戰争爆發以來,“北約”這個詞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而不少人還不知道“北約”的全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更不清楚北大西洋在哪裡?為什麼稱“北大西洋”?北大西洋都包括哪些國家還地區?

更有甚者,前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是70年來俄羅斯和北約相隔3海裡,怎麼不怕北約威脅?而發展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是威脅?他是說俄羅斯的東部西伯利亞在北令海和原來沙皇賣給美國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有些不學習的人甚至還說北約使勁東擴,把日本、南韓、中國等都加入北約……太荒唐了!太缺乏知識了。是以我想搜集點資料,科普一下北約。

首先看一下地圖:

科普一下“北約”

一、北大西洋是指大西洋在赤道以北、北極圈以南的部分,其面積占整個大西洋面積的約60%,同時包括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黑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哈德遜灣、幾内亞灣等附屬海灣,多天然良港,是以航運發達,為世界航運的重要一環。

北大西洋沿岸國家經濟發達,工業水準較高,軍事實力較強,聞名遐迩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便是取名于此。

北大西洋有著名的“墨西哥灣暖流”,受此影響,歐洲人在早期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往來于歐洲和美洲變得極其友善,助推經濟發展;同時,這條著名的暖流冬季流向西北歐洲,緻使西北歐在冬天較之同緯度其他地方更為溫暖,甚至連歐洲極北端在北極圈境内的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港竟終年不凍,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歐洲的經濟。

二、面積

約 4606.72 km2

三、最深處

波多黎各海溝(9219米)

四、主要沿岸國家

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等

五、地理概況

北大西洋,指大西洋在北極圈以南、赤道以北的海域,包括地中海、墨西哥灣等附屬海灣,是大西洋較為發達的一部分,海岸線較之南大西洋更為曲折,港灣密布,經濟工業較為發達,沿岸多發達國家、北大西洋大部分位于溫帶,海溫适中,即使是緯度較高之海域,因為墨西哥灣暖流的因素,亦可終年不凍,是以航運發達。

北大西洋島嶼密布,較大的島群如大安的列斯群島、不列颠群島等,這些島嶼物産豐富,海岸曲折,漁業亦發達。此外,北大西洋兩岸都有多條河流注入,較重要的如尼日爾河、萊茵河、密西西比河、聖勞倫斯河、易北河、尼羅河、第聶伯河等,這些河流都直接或間接注入北大西洋,構成北大西洋水系。

六、氣候特征

北大西洋位于赤道以北,北極圈之南,大緻位于溫帶,北回歸線以南大緻為亞熱帶至熱帶。全海區一年四季風力較大,其中尤以秋冬兩季為甚,秋季北大西洋的熱帶氣旋在轉化後形成強勁的溫帶氣旋,給北大西洋北部帶來狂風,部分較強的溫帶氣旋還能穿過大西洋,給西北歐帶來狂風和強勁的降水;而冬季一方面溫帶氣旋愈演愈烈,來自北極的冷鋒也頻頻南下,給北大西洋大部帶來逾10級的狂風,而沿岸地區也時常遭到風暴的襲擊,狂風暴雪時有發生。

夏季,北大西洋大部海溫維持在20℃左右,南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地中海可能達到25℃以上,赤道附近海區可達30℃,此種氣溫加上赤道豐沛的水汽使得北大西洋在夏季形成很多的熱帶氣旋,這些熱帶氣旋多形成在北大西洋西岸,常常吹襲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沿岸的國家,如2005年的飓風卡特裡娜就曾重創美國新奧爾良,造成整座城市幾乎受到毀滅性打擊。而也有少數熱帶氣旋會沿北美海岸一路北上,繼而吹襲北美東北部,如2012年的飓風桑迪在10月突然襲擊美國紐約,造成嚴重災害。

由于墨西哥灣暖流在夏季沿北美海岸北上,與北美洲北部的冷渦結合,常在聖勞倫斯灣和紐芬蘭島附近制造大霧,而随着秋季墨西哥灣暖流自佛羅裡達半島沿東北方向前進,亦會給歐洲西北部帶來濃霧,此即為倫敦“霧都”之名的由來。

地中海地區的氣候相較于歐洲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夏季常炎熱幹燥,而冬季則溫和多雨。由于地中海地區冬季受加那利寒流和北方冷空氣的影響,降水較多,又因緯度偏低,故氣候溫和多雨,而夏季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氣溫較高,且不易形成降水。

七、島嶼及群島

法羅群島、大不列颠島、愛爾蘭島、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向風群島、背風群島、波多黎各島、海地島、古巴島、巴哈馬群島、紐芬蘭島、聖基茨和尼維斯、百慕大群島、冰島、格陵蘭島(北極圈之南)

8、屬海

地中海、黑海、幾内亞灣、比斯開灣、北海、挪威海、波羅的海、芬蘭灣、哈德遜灣、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聖勞倫斯灣

九、交通運輸

北大西洋在世界航運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它西通巴拿馬運河連太平洋,東穿直布羅陀海峽、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通向印度洋,北連北冰洋,南接南極海域,航路四通八達、十分便利。同時北大西洋沿岸幾乎都是各大洲最發達的地區、經濟水準較高的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經濟交往頻繁,是世界環球航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和樞紐。

在全世界2000多個港口中,大西洋沿岸占有很大一部分,其中不少是世界知名港口。每天在北大西洋航線上的船隻平均有4000多艘,擁有世界2/3的貨物周轉量和3/5的貨物吞吐量,是世界航運最發達的大洋。

有5條主要航線:①歐洲與北美間的北大西洋航線;②歐洲與亞洲、大洋洲間的遠東航線;③歐洲與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間的中大西洋航線;④歐洲與南美間的南大西洋航線;⑤從歐洲沿非洲大西洋岸到開普敦的航線。其中北大西洋航線最繁忙,世界商船的1/3以上航行在這條航線上。海運的主要貨物是石油和石油制品,其次是鐵礦石、谷物、煤炭、鋁土及氧化鋁等。

有16條連接配接西歐與北美間的海底電纜。

北大西洋的上空是聯系西歐、北美、南美和非洲間的空中交通要道。

十、沿岸港口

加拿大:伊卡盧伊特、科納布魯克、聖約翰、七島港、魁北克市、夏洛特敦、哈利法克斯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皮埃爾

美國:波特蘭、波士頓、普羅維登斯、紐黑文、斯坦福、紐約、巴爾的摩、安納波利斯、大西洋城、紐波特紐斯、諾福克、威爾明頓、查爾斯頓、薩凡納、傑克遜維爾、代托納比奇、邁阿密、西棕榈灘、勞德代爾堡、坦帕、彭薩科拉、莫比爾、比洛克西、格爾夫波特、新奧爾良、加爾維斯敦、科珀斯克裡斯蒂

墨西哥:坦皮科、韋拉克魯斯、坎佩切、梅裡達、切圖馬爾、坎昆

貝裡斯:科羅薩爾、貝裡斯市、丹格裡加

瓜地馬拉:巴裡奧斯港

洪都拉斯:拉塞瓦、特魯希略、倫皮拉港

尼加拉瓜:卡貝薩斯港、布盧菲爾茲

哥斯達黎加:利蒙港

巴拿馬:博卡斯德爾托羅、科隆港

哥倫比亞:圖爾沃、卡塔赫納、巴蘭基亞、聖瑪爾塔、裡奧阿查

委内瑞拉:馬拉開波、卡維馬斯、奧赫達城、蓬托菲霍、科羅、卡貝略港、邁克蒂亞、巴塞羅那

蓋亞那:巴蒂卡、喬治敦、新阿姆斯特丹

蘇利南:新尼克裡、帕拉馬裡博、新阿姆斯特丹

法屬蓋亞那:庫魯、卡宴

奈及利亞:卡拉巴爾、哈科特港、拉各斯

貝甯:波多諾伏、科托努

多哥:阿内霍、洛美

加納:特馬、阿克拉、海岸角、塞康第

科特迪瓦:阿比讓、大拉烏、薩桑德拉、聖佩德羅

賴比瑞亞:哈珀、格林維爾、布坎南、蒙羅維亞

塞拉利昂:弗裡敦

幾内亞:科納克裡

幾內亞·比索:卡提奧、博拉馬、比紹、卡謝烏

塞内加爾:濟金紹爾、姆布爾、呂菲斯克、達喀爾、聖路易

甘比亞:布裡卡馬、班珠爾

茅利塔尼亞:努瓦克肖特、努瓦迪布

西撒哈拉:阿尤恩

摩洛哥:阿加迪爾、薩菲、卡薩布蘭卡、穆罕默迪耶、拉巴特、蓋尼特拉、丹吉爾、得土安、納祖爾

阿爾及利亞:貝尼薩夫、奧蘭、穆斯塔加奈姆、阿爾及爾、貝賈亞、吉傑勒、斯基克達、安納巴

突尼西亞:比塞大、突尼西亞市、本阿魯斯、納布勒、蘇塞、莫納斯提爾、馬赫迪耶、斯法克斯、加貝斯

利比亞:祖瓦拉、的黎波裡、胡姆斯、茲利坦、米蘇拉塔、蘇爾特、班加西、德爾納、圖蔔魯格

埃及:馬特魯港、亞曆山大港、拉希德、達米埃塔、塞得港、阿裡什

巴勒斯坦:汗尤尼斯、加沙

以色列:阿什杜德、特拉維夫、内坦亞、哈代拉、海法

黎巴嫩:提爾、西頓、貝魯特、朱拜勒、的黎波裡

叙利亞:塔爾圖斯、拉塔基亞

塞普勒斯:利馬索爾、拉納卡、凱裡尼亞、法馬古斯塔

土耳其:伊斯肯德倫、梅爾辛、阿拉尼亞、安塔利亞、費特希耶、博德魯姆、切什梅、伊茲密爾、恰納卡萊、班德爾馬、蓋姆利克、泰基爾達、科賈埃利、伊斯坦布爾、宗古爾達克、錫諾普、薩姆松、奧爾杜、吉雷松、特拉布宗、裡澤

格魯吉亞:巴統、波季、蘇呼米

俄羅斯(黑海、裡海部分):索契、圖阿普謝、新羅西斯克、刻赤、費奧多西亞、雅爾塔、塞瓦斯托波爾、葉夫帕托裡亞、葉伊斯克、亞速、塔甘羅格、馬哈奇卡拉、阿斯特拉罕

烏克蘭:馬裡烏波爾、别爾江斯克、赫爾松、尼古拉耶夫、敖德薩

羅馬尼亞:康斯坦察、曼加利亞

保加利亞:瓦爾納、布爾加斯

希臘: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卡瓦拉、塞薩洛尼基、沃洛斯、哈爾基斯、比雷埃夫斯港、帕特雷、普雷韋紮、克基拉、米蒂利尼、米科諾斯、幹尼亞、雷西姆農、伊拉克利翁

阿爾巴尼亞:薩蘭達、發羅拉、都拉斯

黑山:烏爾齊尼、布德瓦

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斯普利特、紮達爾、裡耶卡、普拉

斯洛文尼亞:科佩爾

意大利:的裡雅斯特、威尼斯、基奧賈、拉文納、裡米尼、佩薩羅、安科納、佩斯卡拉、曼弗雷多尼亞、巴裡、布林迪西、克羅托内、卡坦紮羅、尼卡斯特羅、墨西拿、卡塔尼亞、馬爾薩拉、特拉帕尼、巴勒莫、巴蓋裡亞、薩勒諾、那不勒斯、裡窩那、維亞雷焦、拉斯佩齊亞、熱那亞、薩沃納、卡利亞裡

馬耳他:瓦萊塔

法國(地中海部分):尼斯、昂蒂布、戛納、弗雷瑞斯、土倫、馬賽、蒙彼利埃、阿雅克肖、巴斯蒂亞、比亞裡茨、聖納澤爾、布雷斯特、聖馬洛、勒阿弗爾、加來、敦刻爾克

西班牙:巴塞羅那、塔拉戈納、巴倫西亞、德尼亞、貝尼多姆、阿利坎特、卡塔赫納、阿爾梅裡亞、帕爾馬、馬拉加、休達、梅利利亞、加的斯、韋爾瓦、維哥、蓬特韋德拉、拉科魯尼亞、阿維萊斯、桑坦德、畢爾巴鄂、聖塞瓦斯蒂安

葡萄牙:法魯、塞圖巴爾、裡斯本、波爾圖、豐沙爾、英雄港

法國(大西洋部分):巴約讷、波爾多、羅什福爾、南特、聖納澤爾、布雷斯特、聖布裡厄、聖馬洛、瑟堡-奧克特維爾、勒阿弗爾、加來、敦刻爾克

英國:聖彼得港、普利茅斯、伯恩茅斯、南安普敦、樸茨茅斯、沃辛、黑斯廷斯、福克斯通、多佛爾、倫敦、紹森德、洛斯托夫特、格裡姆斯比、米德爾斯伯勒、紐卡斯爾、愛丁堡、阿伯丁、紐波特、加的夫、斯旺西、利物浦、貝爾法斯特、倫敦德裡、勒威克

愛爾蘭:鄧多克、德羅赫達、都柏林、沃特福德、科克、利默裡克、戈爾韋、斯萊戈

比利時:奧斯坦德、澤布呂赫、安特衛普

荷蘭(本土):米德爾堡、多德雷赫特、鹿特丹、海牙、哈勒姆、登海爾德、阿姆斯特丹、阿爾梅勒、茲沃勒、格羅甯根

德國:埃姆登、威廉港、不來梅哈芬、庫克斯港、漢堡、弗倫斯堡、基爾、呂貝克、羅斯托克、施特拉爾松德、格賴夫斯瓦爾德

丹麥(本土):埃斯比約、腓特烈港、奧爾堡、奧胡斯、瓦埃勒、腓特烈西亞、歐登塞、羅斯基勒、哥本哈根、赫爾辛格、倫讷

波蘭:什切青、科沙林、格丁尼亞、格但斯克

立陶宛:克萊佩達、帕蘭加

拉脫維亞:利耶帕亞、文茨皮爾斯、尤爾馬拉、裡加

愛沙尼亞:派爾努、帕爾迪斯基、塔林、馬爾杜、庫雷薩雷

俄羅斯(波羅的海部分):加裡甯格勒、索斯諾維博爾、聖彼得堡、喀琅施塔得、維堡

芬蘭:科特卡、波爾沃、赫爾辛基、艾斯堡、圖爾庫、波裡、瓦薩、奧盧、瑪麗港

瑞典:呂勒奧、于默奧、耶夫勒、斯德哥爾摩、諾爾雪平、維斯比、奧斯卡港、卡爾馬、卡爾斯克魯納、于斯塔德、馬爾默、哈爾姆斯塔德、哥德堡

挪威(北極圈以南):腓特烈斯塔、奧斯陸、德拉門、克裡斯蒂安桑、斯塔萬格、卑爾根、特隆赫姆

冰島(北極圈以南):雷克雅未克

法羅群島(丹麥):托爾斯港

百慕大(英):哈密爾頓

巴哈馬:拿騷、大巴哈馬島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科伯恩城

古巴:巴拉科阿、馬亞裡、巴内斯、巴拉德羅、馬坦薩斯、哈瓦那、西恩富戈斯、曼薩尼約、聖地亞哥

海地:海地角、戈納伊夫、和平港、太子港、萊凱

多米尼加共和國:普拉塔港、薩馬納、拉羅馬納、聖多明各、巴拉奧納

英屬維爾京群島:羅德城

美屬維爾京群島:夏洛特阿馬利亞

安圭拉(英):瓦利

瓜德羅普(法):巴斯特爾、古斯塔維亞

聖基茨和尼維斯:巴斯特爾

蒙特塞拉特(英):普利茅斯

安提瓜和巴布達:聖約翰

多米尼克:羅索

馬提尼克(法):法蘭西堡

聖盧西亞:卡斯特裡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文森特

巴貝多:布裡奇頓

格瑞那達:聖喬治

千裡達托貝哥:西班牙港。

問之先生編寫

資料來源于網絡。

20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