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詩連韻需要避嘛?
前些日子一位作詩的網友在網上問我,連韻是不是格律詩創作中屬于大問題?他的“老師”在講解杜甫《堂成》中認為後兩聯出現了“連韻”的情況,認為詩聖這首詩在音韻的角度上還有提升空間。當然老師從對初學者教育上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種了解在令我錯愕的同時,也對“老師”對老杜的強行沖塔行為進行了一下分析,一是對于詩史和音韻學演變上的把握上沒有站在曆史性的角度,導緻對連韻現象認識不準确。二是讀詩的數量不多,很容易出現大驚小怪,人雲亦雲的情況。今天就和大家重點從音韻學和詩史的角度來講一下“連韻”現象。
連韻的簡要解釋
首先明确一下連韻的概念,在舊體詩中兩個相鄰的韻腳字不相同,讀音相同的情況被稱為連韻,如果同音同字就是重韻了。比如我們現代漢語的讀音來看,律詩中的頸聯和尾聯韻腳同音,就像剛才網友提到《堂成》“暫止飛烏将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用現代漢語來讀“巢”“嘲”同音連韻。絕句第二句和第四句韻腳同音。李德裕的《登崖州城樓》“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普遍認為是“城”“程”連韻。還有如果格律詩首句押韻,那麼首聯的兩個韻腳同音也被稱為連韻,比如律詩中盧綸的《晚次鄂州》首聯“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絕句有王建的《江館》“水面細風生,菱歌慢慢聲。”連韻的現象不止是出現在格律詩當中,古體詩中也很常見,尤其是在換韻時也常出現比如《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李賀《天上謠》“秦妃卷簾北窗曉,北窗植桐青鳳小”。
今人認為的連韻不止出現在格律詩中
但是以上詩句,我們通常認為的有“連韻”現象,是有一個邏輯問題存在的。說起來可能很複雜:我們認為是“連韻”的詩句,詩人創作時他自己認為是不是“連韻”?這就是說,我們用現代漢語的讀音來讀古詩,來套中古漢語、近古漢語音韻,這不是拿唐朝的劍斬漢朝的官嘛?是以在讀古詩中,認為古人創作有“連韻”現象,需要看韻書中的漢字以字和反切注音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前面提到的用現代漢語讀音中發生的“連韻”現象,真正的連韻有多少?
要看古詩是否連韻,需要通過古代韻書中的注音分辨
首先來看“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唐韻》中“城”字的反切注音是“是征切”,而“程”字的反切注音是“馳貞切”,反切注音法的讀法類似前字為聲母,後字為韻母。那麼從唐韻來看,中古漢語時期的城和程字發音差別很大,聲母韻母可能都不同,兩字明顯不同音則不能視為連韻現象。
再看上文提到的杜甫的《堂成》“暫止飛烏将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巢”與“嘲”字同屬于《平水韻》三肴部,現代漢語讀起來同音。而在中古漢語詩詞,巢的反切注音是“鋤交切”,以字注音是鄛字,這個字現在還有也讀chao(陽平)。而嘲笑的嘲反切注音是“陟交切”,以字注音是䞴,雖然䞴字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了。但是從反切注音法的差別可以看出,巢和嘲字聲母明顯不同,巢的聲母類于漢語拼音的ch,嘲的聲母類于漢語拼音的zh。老杜的這首《堂成》同樣不存在連韻的現象,是以曦駿要對勸老杜要在音韻上提高的“老師”們說一句“不覺前賢畏後生”了。
《堂成》中的巢與嘲在古代韻書中的反切注音和單字注音都不同,不能視為連韻
那麼既然以上都不算連韻,是不是古詩中就沒有連韻現象,繼而可以得出“連韻”是古詩詞創作中的大忌呢?也不是,之是以通篇把“連韻”稱為現象而不是問題,正是說明古人創作實踐中不把連韻現象當作忌諱,而是非常包容的。如果講到對于格律詩的結構句式音韻考究程度,經曆過明代中後期和清代前中期發展的清代詩壇無疑是最為精嚴的。我們來看清代最優秀的詩人黃景仁黃仲則的扛鼎組詩《绮懷十六首》創作實踐中是如何看待連韻的。在《绮懷》其十二中有“君子由來能化鶴,美人何日便成虹。王孫香草年年綠,阿母桃花度度紅。”颔聯的韻字“虹”和頸聯的韻字“紅”,在《廣韻》的反切注音中均為“戶公切”,以字注音均為“洪”,這是典型的同音不同字情況,可以視為創作實踐中的連韻。
绮懷其十一黃景仁對三連韻的實踐看出,古人不認為連韻為忌
而《绮懷》第十一首“慵梳常是發鬅鬙,背立雙鬟喚不應。習得我拌珠十斛,賺來誰費豆三升。怕歌團扇難終曲,但脫青衣便上昇。曾作容華宮内侍,人間狙狯恐難勝。”這裡的“升”“昇”“勝”他們反切注音是完全一緻的,而平聲部的“勝”字的單字注音就是“升”,這種三連韻的現象雖然不常見,但是在創作《绮懷》組詩已經28歲筆法臻于成熟,有清代第一詩人之稱的黃仲則的作品中出現,足以說明連韻在詩詞創作中,絕不是某些自留地詩人聲稱的大忌。
送給某些自以為是的“名家”
最後再插入一條,一些詩詞中原本古代是連韻的句子,現代讀起來卻不連韻了。比如在宋人的一首《訴衷情令》雙調的下阙有“煙浪暖,錦帆回。莫徘徊。玉霄亭下,芍藥荼蘼,都望歸來。”這裡的“回”和“徊”,還有後面的“來”是韻腳下阙的三個韻腳,回和徊現代分别讀hui和huai,而在韻書中他們反切注音卻是完全一緻的,這裡可以視為詞中的連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