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瑞士法學家勝雅律: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東西問)瑞士法學家勝雅律: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中新社布魯塞爾5月1日電 題: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專訪瑞士法學家勝雅律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瑞士法學家勝雅律: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2022年2月28日至4月1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9屆會議在瑞士日内瓦舉行。會議期間,中國代表50餘國作共同發言,強調發展對享有人權的重要意義,呼籲各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實作包容普惠發展。

4月1日,會議通過中國和巴基斯坦、埃及、南非、玻利維亞共同送出的決議,呼籲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國際社會應幫助開發中國家更好享有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經社文權利),消除不平等。66國參加共提。

将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同等重視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和經社文權利的協調發展,是中國人權觀的鮮明特色。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場,“50餘國”和“66國”展現了廣大開發中國家對中國人權觀的共鳴。

會場之外,共鳴亦在回響。長期研究人權議題的瑞士法學家和漢學家勝雅律(Harro·von·Senger)接受中新社“東西問”書面專訪,詳述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可被視為“全球人權項目”且對瑞士等歐洲國家應對難民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現将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曆者,您如何看待40多年來中國人權事業的巨大進步?什麼讓您印象深刻?

勝雅律:中國在人權領域40多年來的進步值得肯定。我舉個例子,1975年至1977年我在北京大學讀書,人權被貼上“資産階級陰謀”的标簽并被拒絕承認。當時中國隻有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保留了法律系,而北京大學法律系的師生規模在全校排名倒數第二,隻比圖書館學系大。

有一天,我問為什麼50年代中國還有律師,後來這個職業被廢除了,别人告訴我因為律師“多餘”,他們“總想在刑事案件中協助犯罪分子”。

1978年後中國恢複了律師制度,1996年“無罪推定原則”被引入中國刑事訴訟法,2004年中國憲法第三十三條增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一款,現在法學院在中國遍地開花,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

瑞士法學家勝雅律: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法學院在雲南省高院進行“全真模拟法庭”畢業設計答辯。中新社發 任東 攝

中新社記者:作為法學家、漢學家和“中國通”,您如何了解中國的人權觀?

勝雅律:兩千多年前,中國已有哲人說“倉廪實而知禮節”,德國著名戲劇家、馬克思主義者布萊希特也有句名言“先吃飽再講道德”。中國信仰馬克思主義,将重點放在經濟發展和經濟人權不令人意外。2001年3月,中國準許《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記者注:同年6月對中國生效),很好說明了中國人權觀的側重點。

瑞士法學家勝雅律: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準許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議草案”。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中新社記者:您非常重視發展權和經社文權利等人權,批評僅圍繞某些個人人權的人權觀相當狹窄,近期還在瑞士媒體撰文,指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可被視為“全球人權項目”,對瑞士等歐洲國家應對難民問題具有現實意義,能否詳細闡述這些觀點?

勝雅律:對于僅圍繞某些個人人權的人權觀,我舉個例子,根據瑞士官方2021年3月釋出的《中國戰略》檔案,幾十年來中國“億萬人民脫貧”,為“全球減貧作出重大貢獻”,但《中國戰略》檔案僅僅把這些成就視為經濟成就,避而不談這些成就也是人權成就,即經濟人權成就。

瑞士法學家勝雅律: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在“中國刀郎農民畫之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麥蓋提縣,農民畫師們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創作增加家庭收入,脫貧緻富。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瑞士《中國戰略》檔案又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面向全球的發展模式”,旨在加快中國西部貧困省份的發展,在第三國興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強亞洲與歐洲、非洲的互聯互通。我的了解是,既然是為推動中國和其他參與國家的經濟發展,那麼“一帶一路”倡議不也是旨在推動經濟人權和發展權的“全球人權項目”嗎?

瑞士法學家勝雅律: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團結村車站發車。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在瑞士,很多黨派和政治家都強調解決難民問題的必要性,由于前往歐洲的多數難民是“經濟移民”,在非洲和其他國家推動實作經濟人權是有道理的。如果瑞士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應對“經濟移民”問題,那麼這種參與符合瑞士聯邦憲法,因為瑞士聯邦憲法規定,“聯邦應緻力減輕世界的苦難和貧困,促進尊重人權”。請注意,瑞士聯邦憲法先提到“聯邦應緻力減輕世界的苦難和貧困”,然後才提到“促進尊重人權”。可見“聯邦應緻力減輕世界的苦難和貧困”即實作經濟人權是首要關切。

中新社記者:您曾表示,事實上中國與西方在很多人權問題上都有共識,且共識遠大于分歧,為什麼會這麼說?未來應如何增進中國與西方人權觀的溝通和交流?

勝雅律:以瑞士為例,2006年至2009年,瑞士和中國同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在此期間,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286項決議,其中209項決議未經表決獲一緻通過,可見瑞士和中國對很多人權議題的看法類似。

瑞中在人權問題上的共識是長期的。2018年,瑞士和中國仍然同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兩國都同意有關“恐怖主義與人權”“通過體育和奧林匹克理想促進人權”“人權與環境”“在所有國家實作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等決議,另有一項關于食物權的決議幾乎獲一緻通過,隻有一個國家投了反對票,就是美國。這意味着在食物權方面,當時瑞士和中國站在一起。

在剛剛閉幕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9屆會議上,也可以看到相當多的決議未經表決獲一緻通過。

但無論是瑞士媒體還是瑞士官員,讨論人權時隻字不提瑞士和中國對很多人權議題看法類似,其他西方國家也是如此。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内部,西方國家經常投票支援有關經濟人權和發展權的決議,可謂是“公開的秘密”,他們卻不告訴自己的國民,這種态度“不老實”,緻使西方普通群眾根本不知道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具體動向。

至于如何增進中西方人權觀的溝通和交流,答案“很簡單”,建議每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閉幕後,中國用英語、法語、德語等語種釋出一份全面的會議報告,尤其要列出決議名稱和西方國家的投票情況,讓大家看看西方國家對很多決議的态度其實和中國一緻。釋出這樣的報告是中國應該做的事,因為西方國家肯定不願意做。

當然,一些有争議的決議可能會讓包括瑞士在内的西方國家“出洋相”,比如2017年6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促進享有和平權”決議,中國等開發中國家投票支援,美國等西方國家投票反對,瑞士棄權。如果普通美國人和瑞士人得知自己的國家不支援“和平權”,肯定會非常驚訝,很可能會把注意力從中國轉到本國,從“小人求諸人”變為“君子求諸己”。(完)

受訪者簡介:

瑞士法學家勝雅律:為何僅圍繞某些個人權利的人權觀相當狹窄?

勝雅律,瑞士法學家和漢學家,德國弗賴堡大學漢學專業終身教授,瑞士比較法研究所中國法律顧問;1988年出版介紹中國三十六計的專著《智謀(上冊)》,其後出版《智謀(下冊)》《謀略》等著作,2011年翻譯出版德文版《孫子兵法》,2017年出版《瑞士之道》,2020年出版《給法律人士的36計》,2021年出版《中國民法典中的繼承法》;精通中國法律、中國法律制度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等,多年來發表了大量以中國法律、中西方文化交流等為主題的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