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辛勤勞動,收獲幸福,勞動最光榮。但有時候經過辛苦的一季卻沒得到好的回報,這不壽光的陳大哥就遇到了難題,眼看正是大棚西葫蘆大量出産的季節,他的西葫蘆卻出現了細腰瓜、尖嘴瓜、歪把子瓜等畸形果。
為了幫助廣大生産者減少經濟損失,濰坊島本微生物技術研究所總結以往酵素菌技術推廣應用經驗,從生産實踐中總結發病原因,找出科學、有效的酵素菌技術防治措施,供大家學習參考。
問題:西葫蘆後期出現很多細腰瓜、歪把子瓜、尖嘴瓜等畸形瓜,如何提前預防?
西葫蘆出現的這種畸形瓜是一種生理病害,一般出現在西葫蘆開花授粉後結瓜期和幼瓜生長期,主要是因為肥水不當、授粉不良、溫度過高或過低等原因造成。
針對以上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1.施足底肥,可以選用島本酵素擴繁菌肥進行土壤改良,微生态調理,促進作物根系的健康生長。
2.在西葫蘆生長期,根據土壤狀況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沖施島本酵素菌根菌,促進營養的均衡吸收,且每批西葫蘆采收後要配合氮磷鉀肥沖施1次島本酵素菌根菌。
3.田間水分前期以控幹為主,在西葫蘆結瓜期要保持土壤濕潤。
4.為防止是授粉不良導緻,可以人工輔助授粉。每天上午8~10時正值雄花開放高峰期,摘取雄花,去其花冠,将花蕊輕輕投于雌花的柱頭上,一朵雄花可授3朵雌花,空氣濕度較大時授粉效果較好。
5.設施大棚要有效調控溫度。西葫蘆生長發育最适溫度為18~25℃,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通風、調節揭蓋膜的時間。
如果你有不同見解,或者個人遇到種植難題,都可以留言,我們一起進行讨論交流
島本酵素:作物全程營養與生物防護!
——END——
版權聲明:本文系濰坊島本微生物技術研究所原創文章,版權所有,如需轉載須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