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教育的三個階段:陪伴、教練、尊重

看過一句話: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人生,很多時候,孩子成年後的問題,根源都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未來的成功,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打底。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盲目聽從所謂的專家的話,不是盲目借鑒成功者的經驗,而是懂得因材施教。

01

0-6歲,愛等于陪伴

智力的塑造:0-6歲智力發育最快的,50%的智力在4歲前形成,聰明不是腦細胞有多少,而是腦細胞間的連接配接有多少。

在某方面刺激多,腦神經元較粗。在某方面的智力就發達。

情感培養:左腦發達是邏輯思維強,右腦發達是創造性思維強,想象力培育,以及完整的情感培養才會有完整的人格表現。

這個時間段,不要對孩子限制太多,陪他玩,讓他赢。培育他的溫暖感。

性格的塑造:建立概念,知對錯,把教育放在故事裡,少講道理。

有句話說到:習慣于有求必應,必緻驕橫無禮;習慣于有求無應,必緻自卑消極。

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最重要。在這一點上家長要提起重視。

家庭教育的三個階段:陪伴、教練、尊重

02

6-12歲,愛等于教練

自信養成:一定要跟着孩子的興趣走,不是為了讓他成名成家。我們要多用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12歲前要完成2萬次的肯定。

贊美一定要及時、當面批評要在寬松中嚴肅,這裡可以引用三明治教育:缺點夾在優點中講,批評夾在希望中講。做錯了,錯在哪裡?改掉一次錯,就會越來越好了。

習慣養成:重視細節,所有得到都要經過自己的努力,對自己誠實。

獎勵和懲罰:關注他的喜好,等到該獎勵的時候給他,讓他因肯定而感動。

不當衆訓斥,保護好他的自尊。孩子即使做錯事,讓你生氣,也要把事情和愛分開,你犯錯,應批評和懲罰,但懲罰不是為了發洩不滿,而是為了教育,為了愛。每一次的教育都與愛連接配接在一起。

責任養成:獨立或依賴都是培養出來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認真做、做完整。

家長代替他做,卻無法代替一生;教會他做,他可受用一生。

玩與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好玩,才能好好學。

家庭教育的三個階段:陪伴、教練、尊重

03

12-18歲,愛等于尊重

他正走在一條以自我為中心的路上:我長大了,要求平等了。

你跟朋友怎麼說話,就跟孩子怎麼說話。

家長和老師:别把老師的話當聖旨。讓老師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進步?

所有的孩子都怕老師告黑狀。讓孩子喜歡老師很重要。

學業和成績: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一時的成績,不能代表一生的成敗,不斷的成長,才能造就一生的成就。千萬不要因為成績差而讓孩子産生歉疚感、負罪感。

家庭教育的三個階段:陪伴、教練、尊重

給平台:鼓勵去圖書館,培養閱讀的習慣。鼓勵參加文體團隊活動。

鼓勵在安全的前提下,行萬裡路。讓孩子熱愛生活,參加暑期親子夏令營。

給榜樣:與誰同行,向誰學習。恰當的目标,鼓勵達成。

多關心、多溝通、多撫摸。撫摸對孩子心理影響巨大,傳遞了解、信任、尊重。

永遠記得讓家成為每個孩子心中溫暖的港灣,不要讓家成為競技場。

▍文章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