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作者:四川釋出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詩經》有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工匠精神的魂

在于有一顆精益求精的心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

讓我們緻敬“工匠精神”

為每一位勞動者點贊!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龔倩

龔倩,1981出生于自貢,是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亞太地區青年竹工藝師、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龔扇制扇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也是自貢市龔扇竹編工藝廠的創始人,作品多次獲得省級及國家級大獎,代表作品有《紅線盜盒》、《洛神》、《飛天》等。她大膽創新,突破産品原有結構及形态,将單一型作品發展為傳統龔扇竹編類、竹編擺件類、竹編卷畫挂件類、鏡框式挂件類四大類。她開啟先河,首先打破龔氏家族技藝不傳外姓的傳統,先後培養藝徒60餘人,現部分藝徒已在國家級大賽中斬獲大獎。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拉孟

拉孟,1970年出生于藏傳佛教聖地甘孜色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藏族唐卡(噶瑪噶孜畫派)代表性傳承人。幾十年來,拉孟在唐卡繪畫藝術道路上孜孜以求,創作量達6000餘幅,代表作有《紅船精神》《格薩爾顯神通圖》《十世班禅大師肖像》《妙音天女》等,其諸多佳作被國家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珍藏。從1996年開始,拉孟先後在四川省甘孜州、阿壩州、成都市和青海省果洛州等地以免費開班和個别授課的形式,累計給6個民族的上千名學生傳授繪畫技藝,其中,有近半的學生是來自藏區貧困地區的孩子,拉孟不僅免費教學帶徒,還為其提供吃穿住醫,二十年下來,學有真傳出師的學徒已達300餘名。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李倩

李倩,1984年出生于四川樂山,是教育部旅遊行指委國家級茶藝技術技能大師,四川省農村手工藝大師、眉山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她技藝精湛、精益求精,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四川工匠,其茶藝作品被世界技能博物館寄存收藏。她潛心教學、業績突出,積極主持打造國家級資源共享課子項目中華茶藝國際版,向全世界輸出中華茶藝标準,推廣中華茶文化走向世界,并指導學生代表國家和四川赴意大利、美國等地參與茶文化交流多次,近五年來,培養具有茶藝技能的畢業生5000餘人,帶徒年平均1000人次。她服務地方、共謀發展,擔任企業技術顧問,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帶領研發三蘇祠李倩大師工作室茶品牌,為茶農創收百萬元。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劉時勇

1988年參加工作的劉時勇,如今已從事戰鬥機的飛機裝配工作三十四年,他是航空工業成飛飛機鉚裝鉗工技能專家,也是“劉時勇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曾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航空航天月桂獎等諸多榮譽。從業30餘年來,殲7、殲10、枭龍飛機、無人機、殲20等項目的研制生産并作出重大貢獻。自主發明高效裝配工具30餘套,自創精确修配方法50餘種,攻克技術難關60餘項,獲得專利4項,獲得第六屆全國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累計節約生産成本近千萬餘元,培養徒弟百餘人,其中國家和省市級技能人才10餘名。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屈萬聰

早班清晨四五點到工廠中的房間,開啟一天忙碌,起糟、配料、上甑、摘酒、并壇……同樣一套動作,重複了無數遍,這就是屈萬聰的生活。50歲的屈萬聰是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五0一工廠中的房間釀酒組長,是釀酒師一級/進階技師、品酒師一級/進階技師、全國勞動模範、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工匠、宜賓市有突出貢獻技師、宜賓市技術能手、五糧液集團公司“釀酒工匠”。他從事釀酒工作28年,擔任釀酒組長15年,他刻苦鑽研釀酒生産工藝技術,不斷提升釀酒技能,帶領班組成員連續多年超額完成任務,取得顯著成績,為企業乃至宜賓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唐友民

1964年,唐友民出生在資中縣一個木偶藝人之家。他先後獲評四川省非遺“資中中型杖頭木偶制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内江市首席技師、内江市五一勞動獎章、内江市第二屆“十大甜城工匠”、内江市“十大民間手藝人”、船城文化名家等多項榮譽。今年57歲的唐友民,在43年的木偶藝術生涯中,制作了800多件木偶和道具,不但是資中木偶制作的大家,而且在全國偶藝界頗有盛名。他身懷絕技,但從不保守,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手藝傳授他人,截至目前,唐友民已帶過30多名演員和10多名木偶制作學生,同時,他還經常到幼稚園、國小、國中以及高校傳授木偶制作和表演技藝。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王琳

1992年,18歲的王琳從華東石油技校鑽井專業畢業,配置設定到西南石油局測試中心綜合試油隊,當上井下作業工。圍繞鑽、修機的工作原理,他不斷創新改進井下工具,在高溫、高壓、高含硫油氣井試氣技術方面狠下功夫,對配套設施進行技術革新30餘項,成功解決生産技術難題200餘項,取得2項發明專利和15項實用新型專利。三十年勤學肯鑽,善于革新,王琳練就了過硬的職業本領。“不斷培養青年人才,将技藝傳承下去。”抱定初心,他成立了“王琳創新工作室”,通過師帶徒、項目攻關、集中教育訓練、定向培養等方式,為企業培養大批技能人才。多年來,經他教育訓練的大學生和新員工達上萬人。他先後對進階工、技師、進階技師授課40餘堂,對員工累計授課80餘堂,先後帶徒49人,有12人由技師晉升為進階技師,7名進階技師被聘為主任技師或主管技師。他帶領技能團隊參加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1人獲井下作業工技能競賽金獎,1人獲井下作業工技能競賽銀獎。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張元富

張元富,1958年出生,人稱成都“廚癡”,藍光鑑川菜第三代傳承人,2002年由人民大會堂中烹協授予“中國烹饪大師”稱号。他緻力于弘揚川菜文化,曾先後在成都巴國布衣、故鄉緣、悟園等多家餐飲名店事廚,其搶救性創新推出的傳統川菜紅燒牛頭方、肝油海參、苕菜獅子頭、清湯冬瓜燕、清湯竹荪肝膏等川菜,代表川人烹饪智慧而廣為宣傳,對正宗川菜文化、桌面美學之美食、美器踐行40餘年。創立的松雲澤包席館,獲得鳳凰衛視、東方衛視、黑珍珠、米其林等多項業界大獎,創辦的“藍光鑑川菜美學陳列館”和“有雲.鹿洄天府1911中國川菜體驗中心”,全面呈現現代川菜形成、延展、複變多元度資訊,推動當代川菜文化交流、廚政研發、菜品創新與體驗等,成為傳統川菜走向現代的嶄新平台。

緻匠心 敬不凡丨今天,為勞動者點贊!

鄭偉

鄭偉,1977年出生于四川自貢,現為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輔機容器工廠中的房間核電裝配作業組電焊工、手工焊班帶班長。他從事壓力容器焊接工作20多年,從一名焊接的“門外漢”成長為東方電氣集團乃至四川省知名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焊接技能人才。他是工廠中的房間核電項目持證最多的焊工,并保持100%的焊接一次合格率。他是焊接比賽能手,在各級技能大賽中過關斬将、屢有斬獲,先後榮獲全國技術能手、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四川省勞動模範等稱号。

幹一行,專一行

擇一事,終一生

還有無數像他們一樣的勞動者

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

散發微光,點亮夢想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

向所有勞動者緻敬!

來源 | 四川釋出用戶端、資料由四川省總工會提供

編輯 | 張莉蘋

記者 | 潘陽薇

制圖 | 楊甜甜